「男孩子在外面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這是最新劇目《愛的釐米》中徐媽媽在得知兒子喝醉後說的一句話,這位徐媽媽更是被網友笑稱「極品媽」。
孩子就像是父母手中的風箏線,拽得過松或過緊可能都不能讓孩子有一個相對輕鬆的生活環境,而父母每一次收緊風箏線,究其根本還是愛子女愛得太過用力。
佟大為在劇中飾演的徐清風是一名心外科醫生,溫文爾雅,作為醫學博士的他更是母親徐秀蘭的驕傲。母親徐秀蘭是一名金牌調解員,獨自將兒子撫養長大,把兒子視為自己的一切,甚至對兒子的事業和婚姻都有極強的控制欲。
在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徐清風感到壓抑,乃至窒息,他說:「有些父母只為孩子活,孩子只能按他們的方式做,稍微一不如他們的意,孩子自己就會先內疚。這種壓在身上的愛,分量太重了。」我們不能否認徐媽媽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以及辛勤付出背後飽含的濃濃的母愛,但這種入侵式的母愛,時間長了,也許當孩子有天忍不住爆發的時候傷害到的是雙方。
兒女到了適婚年紀,最著急也最的是父母,徐媽媽也不例外,帶著兒子的資料去公園相親角為兒子找女朋友。不過,與其說是替兒子找女朋友,倒不如說是替自己找一個完全聽話的兒媳。兒子的外形條件以及高學歷和工作不僅是徐媽媽驕傲的資本,也在一眾父母中頗受歡迎,她甚至以兒子的角度替兒子撩妹,讓女生有種被喜歡的錯覺,就是這種凡事被包辦,尤其是徐媽媽選兒媳的標準,徐清風打定主意不談戀愛,也不會結婚。
林潔,徐清風的同事,傾慕徐清風已久。她的出現,讓徐母好像看到了荒漠中的綠洲,煞費苦心地希望她可以和自己兒子談戀愛,原因之一就是林潔喜歡兒子並且會做飯,這樣平日裡就可以很好地照顧兒子。終於,在徐母關切的注視和「象徵性詢問意見」的雙重壓力下,徐清風無奈中被迫答應和林潔交往試試,徐母對林潔的看法也從這個時刻開始一點點發生改變。
每天照顧兒子起居生活的徐母竟然不知道兒子愛吃餡料中放玉米粒的餃子;找茬出去逛街,對於林潔挑選的衣服大發評論說「風格不適合自己兒子」;更過分的,看到兒子和女朋友在自己面前表現得稍顯親近就如臨大敵,仿佛下一刻兒子便會被對面的女人搶走。
徐母不安的情緒越來越多,她開始千方百計地找茬兒:我兒子牙齦很好,用不到這種牙膏;馬桶圈上有細菌,用完以後必須把馬桶蓋掀起來等等。為了防止兒子被搶走,曾經喜歡的兒媳人選,愣是被徐母趕出家門。林潔成為了無辜的受害者。
最新一集的劇情中,兒子徐清風和徐母的矛盾爆發,當徐母說完希望他和林潔分手以後,面對徐清風的不回應,徐母一句「你不聽媽媽話了」逼出了兒子徐清風多年來一直藏在心底的話:「我不知道您知道不知道,這已經不是您第一次讓我跟別人分手了,每回都是這樣,您風風火火地四處給我介紹女朋友,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您覺得這是一個好母親該有的樣子,可是但凡我跟哪個女孩走得稍微近了那麼一點點,您就找出各種理由去反對。不管什麼樣的女孩,您總能找到缺點,然後不依不饒,不攪和黃了決不罷休。因為從始至終,您就無法接受我身邊有任何女孩的出現,您只想把我綁在您的身邊。」
故事以徐清風摔門而出,徐母號啕大哭結束。
「我想做個好媽媽。」一句話中,充滿了無奈和委屈。也許在徐母心中,把自己的愛毫無保留地給兒子,生活中給他無微不至的照顧,這些都還不夠。在徐母心中,兒子就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需要一直被照顧,也一定要時刻了解他的動向這樣才能放心。母愛的出發點沒有錯,只是徐母這種太過用力的母愛,換做任何人大概都會感覺壓抑或窒息吧。
前陣子在某音上看到過一條名為「鬧鐘」的短視頻,講述的是女兒一天中的各個時間點都被媽媽安排的「井井有條」,諸如四點喝水五點吃飯,六點以前必須回家這些小細節。上學時期不允許留長髮,禁止和朋友出去玩,撕掉孩子的名校通知書,責令女兒放棄國外的高薪offer……最終,女兒變成了一架猶如被設定好程序的機器,只記得媽媽設定好的時間指令。
網上有個段子常說「孩子是意外,父母才是真愛。」仔細琢磨,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可能在說,「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並離我們而去,一直陪在身邊的是我們的另一半。」誠然,孩子從出生那刻起,就每時每刻都牽動著父母的心,尤其是媽媽們的心,但給孩子毫無保留的愛也更要講求方法。孩子,不應該是代替父母去完成他們的夢想,更不應該像提線木偶一般時刻被父母控制著。
徐母的愛,對徐清風而言,太過沉重,也讓他深感內疚,母親傾盡所有的付出,他必須也要更加努力地去回報更多,以避免她失望。時間長了,孩子會累,等到有天孩子表現得稍有令母親不滿意,便是無休止的母愛灌輸,像極了另一種形式上的道德綁架。
身邊不少已經當媽媽的朋友說:「購物車裡基本沒有關於自己的,全部都是孩子的衣服玩具等日常用品。」看似孩子的出生佔據了她們大部分時間,實則這對於她們來說是幸福的忙碌。而我也知道,她們對孩子的愛,不盲目,既能給孩子足夠的個人成長空間,也能在空閒之餘給自己充充電,甚至還能繼續做自己。
如果父母的愛有十分,給孩子七分,剩下的三分,留給自己就好。將這本打算給孩子的三分留給自己,換一身清爽衣服,化一個精緻淡妝,和心愛的他在家裡吃一頓有儀式感的晚飯,豈不是又別有一番風味?
愛孩子,也要給他們一定的個人空間;當然,更要寵愛而非寵溺。父母和孩子,相互理解,相互進步,既是親子關係,也是朋友關係。這樣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從小就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