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 所緣緣」

2021-01-08 重樓逾陀

所緣緣

唯識探討心法的生起需要具備4種緣,「親因緣」是本身的種子,這世間無奇不有,人的心也是千奇百怪,誰也不知道自己過去生到底曾經薰習攝藏什麼種子,只能說各種可能性都「不無可能」。

而「等無間緣」是意根的相續狀態,上一念滅去後必然"無縫接軌"作為下一念的生起條件。而「增上緣」則是扣除其他三種緣之後,任何能夠「隨順、幫助、不阻礙」的各種大小條件,都歸屬於增上緣。

而「所緣緣」方便粗淺地說,則是隨著心攀緣的外境,就容易勾引出過去最熟悉、不假思索的習性或反射動作,如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

因此4種緣當中具有決定性的輔助條件其實在於所緣緣,尤其對於我們容易「心隨境轉」的凡夫而言,選擇「如法健康的生活工作、家庭社交對象」,修行人選擇「殊勝如法的皈依境、良福田」,自然都會受到薰染轉變而不自知。

所緣緣更深刻的講,並非指外境的好壞。因為外境是無常變化、剎那不住,對外境的好壞也只是隨著個人生命經驗所認定的「比較級評價」而已。真正的所緣緣,是自己心流當中,無論面對什麼外境,自己所起的正念or不正念、如理作意or不如理作意,這才是主導自己到底生什麼心、往哪方面想的關鍵條件。而自己的心到底正不正、如理不如理,這必然要以經論為依據,而不是自己"憑空暗證"的。

所緣緣在4緣中,可說扮演重要的角色。提醒我們凡夫要有「自知之明」,要隨順修行的生起次第,親近「良師、益友、好環境」,藉此踏上「聞思修、培養如理作意」的修行之路。

而當我們慢慢掌握修行訣竅之後,也要知道人生不可能一輩子都要求外境、選擇外境。而是~求人不如求己、求境不如求心,才是安穩之道。因此心甘情願學習在各種八風境界當中,訓練自己「識心的所緣緣」~念念相續與正念相應,生起如理作意,而不被幻化的境風牽著走、迷惑自心,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相關焦點

  • 唯識「所緣緣」涵義的啟示---徐湘霖
    《成唯識論》云:「謂若有法,是帶已相,心或相應,所慮所託。此體有二:一親,二疏。若與能緣體不相離,是見分等內所慮託,應知彼是親所緣緣;若與能緣體雖離,為能質起內所慮託,應知彼是疏所緣緣。」3人的心識具有緣慮的作用,緣慮必有其所緣慮之對象,此對象就是外界的塵境。當心識與塵境觸對,心識上變現出相見二分。相分又分為二類,即影像相分和本質相分。
  • 農曆四月二十五 《觀所緣緣論釋》譯出紀念日
    唐代高僧、中國佛教史四大譯經家之一義淨大師(圖片來源:資料圖片)2014年5月23日,農曆四月二十五日,《觀所緣緣論釋》譯出紀念日。《觀所緣緣論釋》,一卷,又稱《觀所緣論釋》《觀所緣釋》,古印度護法菩薩造,唐中宗景龍四年四月二十五日,義淨法師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出,沙門玄傘、智積等人筆受。本書是《觀所緣緣論》的注釋書,闡釋《觀所緣緣論》中所說破外的與、奪之意,而明自宗的內境,但未論及他們之間的差別。《觀所緣緣論》,一卷,古印度陳那尊者作,唐玄奘法師譯。
  • 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終於有了全本
    《緣緣堂隨筆》是豐子愷的代表作,1931年1月開明書店出版,收文20篇,影響深遠。1937年,開明書店出版《緣緣堂再筆》,收文20篇。1956-1963年期間,豐子愷又發表了大量的散文作品,並於1962年應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分社之約編成《緣緣堂新筆》,收文32篇,因故未能出版。
  • 何謂衝,何謂合,何謂煞‖取六之數為合,一七為煞
    何謂衝?地支逢七數為衝。如子肖起數至午為七,因此子午相衝。十二地支六雙為對,因此子午相衝,醜未相衝,寅申相衝,卯酉相衝,辰戌相衝,巳亥相衝等。何謂煞?天幹有十字,作雙五二字為煞,也就是七煞。首幹甲至庚幹為七數為煞。甲逢庚,乙逢辛,丙逢壬,丁逢癸。戊己屬土落於中央歸四季醜未辰戌,因此戊己無制無煞,只有相生相剋。因此,地支取七位為衝,如鼠至馬七位,鼠馬相衝。一七為煞,如甲幹至庚幹數七為煞。正因為如此,地支以相衝稱之,天幹以七煞為名。故,衝只論地支,煞謂之天幹。何謂避開衝煞,借位生財?
  • 我們一直說身心靈,何謂心?何謂靈?
    身體大家都知道了,那何謂心理?何謂心靈?心,是在七個脈輪的中間位置,在它之下的三個脈輪屬於三維能量屬性,在它之上的三個脈輪,就有高維能量的介入了,如喉輪,眉心輪。我們人是屬於三維空間的,而愛是三維空間能感受到的最大的能量了。
  • 一切境界 唯業所感 萬法皆空 因果不空_佛教_鳳凰網
    無論心法色法皆從因緣生,故名「因緣生法」,因緣是「因」,「因緣所生法」就是「果」。一切莫非「緣生」,故一切法不離「因果」。 因果論的理論重點是四緣說。佛教各派對於緣的解釋頗不一致,部派佛教時期說一切有部有見於南方的《法聚論》講二十四緣,北方的《舍利弗毗曇》講十緣,理論紛繁,於是加以簡化,只列舉南北兩論中的前四種: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合之為「四緣」。
  • 何謂五行生剋
    那麼何謂五行生剋呢?有的朋友說:『比如金克木就是相剋,水生木就是相生。』這麼說沒錯,但是太籠統。其實,五行的生與克是相對應的兩個方面,同時,又是相互統一的。只有五行相互生克,才能相互作用,相互轉化,才能令萬事萬物不斷地變化、發展。大到自然界的發展變化,小到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等等,可以說任何事物都離不開五行的生克。
  • 何謂六吉星?
    何謂六吉星?
  • 夫妻宮坐機梁昌羊鈴,就叫孤格,何謂孤格?
    夫妻宮坐機梁昌羊鈴,就叫孤格,何謂孤格?與生年祿權同纏又何解?夫妻宮之坐星屬配偶之「體」,此「體」是好是優是劣?沒「用」如何得之?何謂用?「用」者四化,「用」該宮宮幹四化 始能知好壞優劣。因祿所入的宮位為本命夫妻宮而為大限疾厄宮,是欲協助配偶或是因為配偶問題而離家外出而非災厄問題。大限官祿宮過渡本命疾厄宮,宮幹己武曲自化祿,文曲化忌入官祿,此大限官祿化忌入本命官祿,乃為重操舊業之象。衝宮為本命夫妻宮,亦為大限疾厄宮,意即心中已無配偶存在,因忌衝主無緣。
  • 依婷:何謂紫微鬥數六吉星?
    何謂六吉星?文昌文曲、天魁天鉞、左輔右弼既然謂之吉星,那肯定代表了助化命運的元素。文昌文曲,代表才華,象徵我助。昌曲星告訴我們,一定要保持學習,文昌去讀,文曲去說。才藝分成兩大類,文昌為官方才學,需要文憑,知識,考試等等去獲得認可。
  • 何謂佛教十二因緣,一看就明白!
    何謂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就是十二因緣。無明,就是過去煩惱的總稱,無明一動,就生輪迴,所以無明是生死輪迴的根本所在。行,就是過去一切煩惱所造成的行為,即造業,善惡業。識,就是因業感應,而孕育的種子,然後隨緣投胎。
  • 佛說:一切萬有的生命和事物乃因緣所生,什麼叫作因緣呢?
    當他大徹大悟之後,得到了答案,了解了宇宙、人生的道理,宇宙人生一切的事情乃無主宰,並不是閻王主宰了你的生命,也不是上帝主宰你的生命,但是也非自然,不是唯物所變化。一切萬有的生命和事物乃因緣所生。什麼叫作因緣呢?「因」是前面的一個動機;只要前面一動,連鎖的關係就來了,就是緣。因緣的連鎖關係如何來的呢?自己來的,無主宰,不是他力,也非自然。
  • 何謂緣起性空?高僧:當你歷經人生這一大劫時,你就會明白
    那麼佛家所說的「緣起性空」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一位深山高僧的話,應該是比較全面的答案。高僧表示,「緣起性空」所謂「緣起」,就是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都是因果循環所致。世上沒有常住不空的事物,沒有永久獨立存在的東西。所謂「性空」,就是世上所有因緣和合產生的事物,其本性都是虛無,是空。如果自性不空,便不會有。
  • 何謂「回向」?學佛人一定要懂,不然,損失很大
    那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回向」,甚至還有一些涉獵佛學不久的人,都不知道佛門所言的「回向」究竟是為何物。這是一個好問題,「回向」這一詞在佛教中常常會被人們提到。過去我曾遊歷過不少古剎廟宇,在很多廟堂之中,我經常看到僧人誦經拜佛完畢之後,一些修為深厚的老僧就會提醒他們趕緊做回向。在經過一系列調查和專研後,我終於明白了佛家所言「回向」的寓意所在。
  • 周易八字風水之何謂「命名」?起名 改名
    何謂「命名」?一般字詞典上的解釋是「給以名稱」,意思就是給人和事物取名字。 姓名學一個人們既熟悉又疏遠的名字。
  • 佛教:何謂「三界」?如何超越三界?
    佛教:何謂「三界」?如何超越三界?佛教中常說的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眾生是以三維陽性物質為身,有肉質之身。色界是四維眾生,以光的形象為身體。無色界是四至六維眾生,連光體也沒有,只有意識存在。前面在「修煉」中所謂的「四禪八定」修成後,也僅能突破色界天,還不能衝出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