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是優美的代名詞,很多人喜歡聽純粹的鋼琴曲,如果將鋼琴和電影結合在一起,能夠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今天向大家推薦10部經典鋼琴高分電影,一起來感受鋼琴的魅力!
1.《海上鋼琴師》
豆瓣9.2分
本片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蒂姆羅斯 飾)。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非凡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爵士 樂鼻祖傑尼聽說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後自嘆弗如,黯然離去。 可惜,這一切的事情都發生在海上,1900從來不願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情愫在琴鍵上流淌。他會不會為了愛情,踏上陸地開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聲驚豔世界?他將怎樣譜寫自己非凡的人生。
推薦理由:《海上鋼琴師》是一部符號電影,它以大海、鋼琴、1900這三個符號貫穿全片。「鋼琴」在影片中都充當著一個優雅的角色!
2.《調音師》
豆瓣9.2分
阿德裡安是一個學習鋼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鋼琴家,可是在夢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鋼琴大賽上他功敗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經過一段時間調整,阿德裡安重新振作,成為了一名盲人鋼琴調音師。事實上他只是帶上了隱形眼鏡,這會讓別人認為他聽覺方面更加敏銳,並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費,甚至還會窺視到別人的生活與隱私,他兀自沉浸在這種雖處鬧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來到一戶人家工作,殊不知這裡剛剛發生一起兇案……
推薦理由:將鋼琴調音師和懸疑結合的最好的一部短電影,異常精彩。好短片需要一個好創意,而優秀短片,需要兩個。
3.《鋼琴家》
豆瓣9.0分
史標曼是波蘭一家電臺的鋼琴師。二戰即將爆發之時,他們全家被迫被趕進華沙的猶太區。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標曼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倖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戰爭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拋下 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美妙的琴聲令德國軍官萌發了惻隱之心,他暗暗幫助標曼直到俄軍對波蘭的解放到來。
推薦理由:從一開始的炮聲卻打不斷的鋼琴聲加上男主的古典氣質,讓我覺得他一定是不為五鬥米折腰的迂腐之人,這形象與後面的苟且偷生有著巨大的反差。這種對片刻生命的渴求讓人感慨!
4.《想飛的鋼琴少年》
豆瓣8.6分
智商超群不一定是好事,少年維特深深體會了這一點。維特天生擁有成為任何一個行業的偉人的潛能,父母總希望他能成為偉大的鋼琴家,然而他自己卻不知道未來該幹什麼好。在父母的壓力下維特總是鬱鬱寡歡。幸好還有理解他的爺爺,爺爺和維特一樣,充滿野心,自小想當一名飛行員,可是最後卻當了一名木匠。當爺爺終於駕著飛機像鳥兒一樣飛翔時,他告訴維特,雖然做了一輩子木匠,但他仍然很開心,因為理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在世你所要做的是順著命運的安排勇往直前。爺爺最後幸福的逝去了。而維特,也終於領悟了爺爺的人生真諦,敲響了之前拒絕過的女鋼琴家的門。
推薦理由:這部電影雖然聚焦於一個天才兒童,但在伊始那優雅動聽的鋼琴之聲下,卻是一個孩子被冠以天才之名後對平凡人生的渴望,於此中電影的展開也正是以爺孫間真摯平凡的親情羈絆
5.《莫扎特傳》
豆瓣8.6分
本片從一個宮廷樂師薩裡埃利的角度,為我們呈現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薩裡埃利維也納音樂界裡有名的人物,自視甚高的他自從遇到了莫扎特,心裡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燒不能平息。莫扎特總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樂作品贏得全場驚嘆,他的《費加羅的婚禮》等歌劇,都成了傳頌千古的經典。
推薦理由:電影比書籍表達得生動,偉大的鋼琴家莫扎特對音樂的熱愛和貢獻令人敬佩!
6.《閃亮的風採》
豆瓣8.5分
本片根據澳大利亞鋼琴家戴維赫爾夫戈特的真人真事改編。 生於猶太人家庭的戴維自幼便展現過人的天賦,他的父親望子成龍,逼迫戴維苦練鋼琴,甚至不切實際地讓兒子挑戰號稱「世界上最難演奏的作品」 《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戴維在父親的陰影下苦不堪言,而父親為防止家庭破裂又千方百計阻止兒子外出求學,最終父子走向決裂。
推薦理由:一部集壓抑奔放虐心催淚勵志於一體的經典,又有動聽的音樂。一個被嚴厲父權摧殘成瘋子的天才,在女性力量的幫助下得以康復,生命在鋼琴裡波瀾壯闊和不朽。
7.《鋼的琴》
豆瓣8.3分
上世紀90年代初,東北某重工業城市。原鋼廠工人陳桂林在下崗後,獨自拉起了一支樂隊,終日奔波在婚喪嫁娶、店鋪開業的營生之中,生活勉強維持。他的妻子小菊離家出走,轉投有錢的假藥商人懷抱。如今小菊光鮮回歸,不僅要與桂林離婚,還要爭奪獨生女小元的撫養權。桂林慨嘆自己失敗的命運,於是一心要將女兒培養成鋼琴家。為了得到女兒,他四處籌措買鋼琴的錢,甚至和女友淑嫻以及當年鋼廠的好哥們夜入學校偷鋼琴。 當所有的辦法都失敗後,桂林偶然翻到一本關於鋼琴的俄國文獻,於是叫上夥伴們在早已破敗的廠房中開始了手工製造鋼琴的徵途……
推薦理由:小人物大夢想,那個鋼琴對於父親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既然婚姻失敗、事業無成、養兒無望,那我們就一起來造一架鋼琴吧!
8.《四分鐘》
豆瓣8.5分
年屆八十的克魯格夫人有極深的鋼琴造詣,因為藏有不為人知的青春秘密,她六十年來如一日地在一所女囚監獄教授鋼琴,不在乎有無薪水,也不在乎學生的多寡。費勁周折將一架嶄新的鋼琴搬到監獄後,她的鋼琴課卻因一名學生的自殺面臨被終結的危險。 替人頂罪的叛逆女孩傑妮要求學鋼琴,但因舉止粗魯遭到克魯格夫人的拒絕,前者自顧自地彈下流暢、激情、放肆的音符,後者發現她在音樂上不可限量的才華,定下苛刻條件答應教她,又強迫她去參加一個專門挖掘21歲以下的天才鋼琴師的大賽。慢慢地,音樂衝破了兩人巨大的年齡差距,她們曾受過深重創傷的心靈也漸漸通過彼此獲得慰藉,然而,一切並非表面般風平浪靜。
推薦理由:就衝最後那4分鐘的鋼琴秀,也值得你看完整部電影,原來鋼琴還能這樣「彈」!
9.《鋼琴課》
豆瓣8.0分
愛達是語言表達上有障礙的女人,她所有的心思情緒全都憑著那美妙的鋼琴樂曲飄然而出。丈夫早逝,她只好帶著女兒一起遠赴紐西蘭改嫁給當地的殖民者斯圖爾特。當他們到達紐西蘭的海灘時,丈夫嫌搬運鋼琴麻煩,想把它扔在海灘。愛達在海灘邊瘋狂地彈奏 著鋼琴,宣洩著內心的不滿與苦悶。 鄰居貝因聽出了愛達內心的苦悶,於是用八十畝土地和斯圖爾特交換了鋼琴,並請愛達天天到他家來教他彈鋼琴,承諾一堂課可以換回一個琴鍵。愛達欣然同意了。貝因深愛著愛達,通過一節節鋼琴課,兩人的情感漸漸滋長。
推薦理由:《鋼琴課》確實是一部女性電影,它表達了女性所有的渴求,訴說了女性所有的希冀,同時也暴露了女性所有的內在矛盾,借用鋼琴的主題,表達女性的內核,實在是妙!
10.《為了霍洛維茨》
豆瓣7.5分
電影講述的是個普通而美麗的鋼琴老師。還沒有學習怎麼寫字就開始了學習彈鋼琴,一直夢想成為鋼琴家的這位老師卻只能自己開鋼琴工作室做老師。突然有一天,她的眼前出現了一位7歲少年,還是那裡的問題孩子。老師發現少年對音樂很有天賦,是個名副其實的音樂神童。老師覺得她的人生將再次充滿希望,她想通過音樂神童來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