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國家重視農村發展。近年來,為了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幫助發展水產養殖、種植業和農產品加工等工業經濟。為了加速農業發展與實體經濟並軌,國家在農業上的投入不斷增加,截止目前國內農村地區基本實現了脫貧目標。另一方面從農村的各項優勢出發,目前從土改、傳統工藝改革、農村旅遊業發展給農民增加了不少的額外收入,對農民的生活條件帶來很大改善。
當然為了保護大眾的利益,國家對於不少違法違規的個人行為給予嚴重處罰,比如近年來很受爭議的「一刀切」行為,但是這一刀切也造成了很多不良的效果。所以接下去一刀切要全面改革,2021年一刀切將不再有,接下去為了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打擊非法行為,要精準到位,不能讓合法的農民群益受損了。準確地說是接下去國家將對於過去的「一刀切」做進一步調整。
過去對於只要涉及到破壞環境的任何養殖、山區開發或者是燃燒作物等形式,都一律全面被叫停。這就說所謂的「一刀切」實際上這做法沒有分清事實,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就全盤否定了,經常損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針對這樣不利的措施,國家已經明確提出要整改「一刀切」的弊端,提出根據實際地區實際情況採取不用的措施,確保廣大群眾利益。
其中農村最常見的「一刀切」主要有5種,包含了禁養、禁燒、禁土灶、禁擺攤、禁摩託等。那麼下面就來具體分析下這5大禁令的改革,去除一刀切的實際做法。
1、 從環保和人類健康的角度來看,禁養主要是為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為主。之前禁養主要針對的是環境汙染,而如今多了個保護野生動物。以前一刀切的禁養對保護環境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實際上卻損害了養殖戶的利益。目前國家明確,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禁養,對于禁養的養殖場要給予農戶一定的經濟補貼,不能損害農戶利益。以前禁養豬,如今豬肉需求大,應該鼓勵養豬了。
2、 禁燒也不能一刀切,說起禁燒北方的農民比較深刻,特別是秸稈禁燒這件事,過去幾年來都鬧成新聞了。對於秸稈焚燒一直以來都是被禁止的。焚燒秸稈眾所周知是對環境會造成嚴重汙染,但許多農民眼裡,糧食收割之後,地裡成堆的秸稈無處安放,燒了之後還能就地方肥料。如果不焚燒還要花費人工成本去處理。這就與政策形成了對立面,於是禁燒成了一刀切。如果以後對待秸稈等作物的焚燒做一個理性化對待,根據不同情況做不同的處理,這樣產生的矛盾就會減少很多了。
3、 第三個就是禁土灶了,之前很多相關人士為了自身利益,讓一些地區的農村禁用土灶,美其名曰是為了保護環境不受汙染,實際上是圖謀自身利益的。這藉口成了禁土灶的主要藉口,一刀切成了常見現象。但如今各地政策已經明確,不能以任何形式對禁土灶一刀切,要根基實際的農民意願選擇,可以依舊保留土灶,也可以使用天然氣。無論在使用什麼工具做飯,都需要謹慎使用,以防出現火災。
4、 禁擺攤,自今年新冠疫情影響之後,禁擺攤的說法一下就被否定了。今年國內整體經濟受到影響,不少地區還鼓勵農民擺攤。這一現象直接把之前那些「禁擺攤」的說法打臉了。相信以後「禁擺攤」這種現象會得到重大改變。
5、 最後就是大眾非常關心的禁摩的這件事,為了生活方便,農村幾乎家家都有那麼一兩輛的摩的。目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部分地區採取了更加妥善的辦法,即要求摩託車出行有證駕駛,只要有摩託車駕駛證就可以選擇騎摩託車出行,不再是此前「一刀切」的做法了。
每一種一刀切都是絕對的事情。而我們面對問題的時候卻不能相當絕對,應該就事論事,且要符合人們群眾的利益,這樣才是造福百姓的政策對此,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