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郭採潔一直資源匱乏,游離在一些低沉本的愛情電影之間,時而搞笑時而低俗時而狗血,總之在影迷心中幾乎要淡出視線。
而這部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說的《喜寶》,不管是作品屬性還是角色的挑戰性,對郭採潔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嘗試。
也因此,主演郭採潔在《喜寶》宣發期間恨不得每天都要發幾條推廣,錄節目接採訪。
巴不得告知天下,她主演了電影《喜寶》。
可惜,這次嘗試又敗的稀碎。
先說票房,《喜寶》上映於10月16日,和奮戰多日的國慶檔巨頭們接力而戰。
得益於郭採潔的自帶熱度,上映當天票房表現不俗。
全天雖然只有1995萬票房,只有《家鄉》的一半成績,但大盤總成績不過才剛剛破億,對於這樣一部愛情電影而言,拿下近乎20%總大盤的成績,力壓《奪冠》《姜子牙》等爆火電影,已經算得上開門紅。
然而奇怪的一幕接踵而至。
首映是星期五,按理說第二天是周末,再配合著熱度的發酵應該更上一層樓才是。
可周六的《喜寶》票房卻不漲反降,僅有1774萬票房,排名更是從第二暴跌到了第五名。
再後來,《喜寶》的票房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到現在一共上映了整整4天,累計票房僅有5423萬,勢頭早已疲萎,貓眼預測更是直接打出6956萬的最終成績。
別說過億,連邊都沒摸到。
對比同期24億的《家鄉》,15億的《姜子牙》,7億的《奪冠》,《喜寶》這單薄的票房或許已經讓投資人大跌眼鏡,拿起計算器含淚計算虧損。
至於這部電影網為何如此,我在開頭早就已經揭示了:
無論是對小說的詮釋,還是電影製作本身,甚至是郭採潔的表演,都達到了驚人的統一:
很差。
《喜寶》
《喜寶》根據亦舒出版於1979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小說的原內容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就是個「拜金女的狗血故事」:
主角喜寶是一個劍橋學院的高材生,為了擁抱自己夢想的生活,委身於垂垂老矣的富豪勖存姿胯下,甘願做一個沒名沒分的情婦。
而富豪勖存姿,還是喜寶朋友的爸爸。
時至今日,對《喜寶》這部小說的價值觀仍然爭議不休。
表面上看,這的確是一個沉淪於金錢的女性顧影自憐,然而作為張愛玲同期作家的亦舒,當然不可能寫出如此片面的作品。
小說寫於70年代的香港,那正是經濟騰飛而帶來的消費主義方興未艾之時,用當下的眼光來看,似乎充滿對價值觀衝擊的噱頭,然而結合背景卻是在一個女性作家筆下所描繪出另一個女性:關於金錢、理想、愛情在特定時代下交織錯雜的沉淪與混沌。
喜寶在緊張、迷失達到最後的絕望與清醒。
《喜寶》是亦舒的代表作之一,早在1998年就有翻拍的案例,而郭採潔這一版稱得上是起點非常高。
只可惜,電影並沒有拍出小說所要表達的意境,甚至編劇把劇本敷衍成了一對狗血的「老少戀」,到處充斥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矯情。
丟了嵌入的寶石,空留下一個碎金底座。
電影的製作水平也很低下。
或許是製片人根本沒有確立初心,明明是一部電影卻充斥著八點檔電視劇的廉價質感,無論是場景還是道具甚至是服裝,距離小說所描繪的紙醉金迷聲色犬馬相差甚遠,反而像極了小娃娃的一場過家家。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郭採潔。
喜寶和郭採潔之前的一個角色「顧裡」其實有一些相似,都是那種特立獨行的大女孩,孤獨、疏離、多金卻又貧瘠。
然而,對比膚淺的《小時代》,《喜寶》對郭採潔的情感要求則更高。
可惜,在電影中郭採潔仍然是秉持著一副「顧裡」的影子,流於表面,舉手投足之間甚是令人出戲,估計郭敬明都不會給她S卡。
而且,小說中喜寶的外形特點是有「魅力雪白的胸脯」。
單薄孱弱的郭採潔,有些差距。
時至今日9500多人參與評分,一二星的差評佔比達到81.9%,也就是7700多人認為這是爛片。
《喜寶》的最終評分只有3.4分,比《小時代》的4.8分還要低,幾乎創下了近期上映電影的最低紀錄。
毫無意外,這部電影又會在郭採潔的「失敗收藏本」裡,再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離開郭敬明的郭採潔怎麼了?
在最新錄製的《演員2》中,郭敬明多次Que到了自己的老友郭採潔,並直言說:
郭採潔拍《小時代》之前根本不是流量,就是一個新人。
雖然郭敬明善於粉飾自己的功績,一直把《小時代》與「經典」「不可複製」這些關鍵詞掛鈎,讓人總有種王婆賣瓜的印象。
但對於郭採潔,他的話說的沒錯。
郭採潔本是一名歌手,在校園大賽中取得第一名後籤約公司,因其形象與音色被公司包裝成「優格女孩」。
甚是清新可愛。
秉承著臺灣娛樂的一貫作風,郭採潔在發出專輯《隱形超人》後開始涉獵影視圈,在偶像劇中刷個臉混個眼熟。
不久後憑藉在《無敵珊寶妹》中獲得臺灣偶像劇最佳新人獎,激勵了擴張影視版圖的信心。
在這期間,郭採潔是以嬌人可愛的形象出現。
可在內裡,郭採潔卻是一個「想做成功女人」的家族老二,為了事業不得不偽裝成甜美女孩。
雖然拿到新人獎,但也不過是一個人均有之的「合格證」,從08年正式開始演戲到2013年間,郭採潔擔當了幾部劇的主演,一直不溫不火。
對於內地觀眾而言最出名的作品只是林俊傑《修煉愛情》的MV微電影。
至於咖位,就是那種上《康熙來了》被小S評頭論足的水平。
2013年,郭採潔迎來了人生「空投箱」,處在風口浪尖的郭敬明開始籌備電影《小時代》,而電影的大女主「顧裡」的角色,落到這個「優格女孩」的身上。
團隊的所有人員包括柴智屏都極力拒絕,但礙不住郭敬明的一廂情願。
最終,《小時代》夾雜著爭議與謾罵,在2013年斬下4.84億票房,位居當年第九,成為了當時「現象級」的作品,而郭敬明則一連拍攝多部,還耍了一把「騷操作」,把最後一部一刀剪成兩部,賺的盆滿缽滿。
對於這部電影,我想已經多說無益,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郭採潔對於「顧裡」這個角色,完全稱得上是相互成就。
清新甜美的郭採潔所詮釋出的顧裡竟成了影史的一個IP,後來甚至有不少年輕女演員把「顧裡」當成一個重要試煉,在《演員》中被多次搬上舞臺。
無可否認,郭敬明的確成功了,在吃的滿嘴流油同時,也讓《小時代》的演員們知名度進階一層。
這其中,受益最大的莫過於郭採潔。
一轉眼,郭採潔從默默無聞的小透明搖身一變成了當紅女星,觀眾都注意到了這個嬌小卻又傲慢的「顧裡」。
後來,郭採潔與黃曉明拍電影,與古天樂合作。
甚至在《一路驚喜》裡番位眼壓趙麗穎一頭。
然而,2015年郭敬明的《小時代》在爭議中結束最後一部,再度用4.85億的成績完成一次漂亮的迴環,可郭採潔卻在丟掉郭敬明的寵幸之後,跌入谷底。
或許是為了擺脫「顧裡」的桎梏,郭採潔試過恐怖片《陀地驅魔人》,也試過盧小魚的《絕世高手》,但無一例外的撲街。
她甚至不惜參演低成本的愛情喜劇,與鄭愷合作了兩部《前任》系列,飾演一些卑微入裡的小女人,但每當她怒起眉頭、輕抬下巴的時候,「顧裡」的影子總會附身在她身上。
最難受的是,深耕2部《前任》系列最終還被於文文摘了果。
這麼多年,唯一一次出現在大眾面前,竟然還是參加《演員》綜藝第一季的最後大考核,被送上了熱搜。
當然,這還是被郭敬明邀請,蹭的人家的熱度。
而現在,處心積慮的《喜寶》再度被觀眾抨擊:
逃不開「顧裡」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