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將來臨,千家萬戶寫春聯、貼春聯,是上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象徵吉祥、表達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民族風俗。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按照當代藝術大師周汝昌先生的話說,「春聯是舉世罕有倫比的最偉大、最瑰奇的文藝活動。」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中國民間春節習俗之一。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貼春聯是華人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餘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相傳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山海經》裡,有一個鬼域的世界,中間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裡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
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
於是中國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願。
《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二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
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
現在貼春聯已成風俗,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上,房子頓時生輝。正如詩云:「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2021辛丑牛年,道家風水吉祥春聯在傳統的對聯基礎上,加入了古典合體字、十二太歲神、五路財神、門神、雄獅、錦鯉、蝙蝠、鹿、仙鶴、山海鎮,北鬥七星、十二瑞獸,五福臨門、福祿壽喜、年年有餘、日進鬥金、太極八卦、元亨利貞、四方神獸、正一道長手繪五雷符、太歲靈符等元素,有安宅護家,開運解災、招財納福吉祥寓意,一次拜請,吉祥一整年。
1:橫批一副
2:福字一對
3:對聯一副
4:開光九十九份,結緣價九十九元
註:每個法門都有自己的開光法,本門開光後的能量更強,持續時間更長
聯繫方式 掃描下方二維碼:
仙 道 貴 生 無 量 度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