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山洪暴發當夜 「十八勇士」徒步挺進四十「孤島」

2021-01-09 杭州網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張彧 王逸群 姚穎康

颱風「利奇馬」離開臨安,已經整整兩天了。

有一個「傳說」卻在每一個村莊中流傳著:在颱風呼嘯而過的那個晚上,有十八個「勇士」穿山越嶺,在斷電斷路斷通訊的漆黑夜色裡攜帶衛星電話進入到島石、上溪、新橋等災區腹地。靠著自己的雙腳,打通了一座座「孤島」與臨安指揮部中斷多時的渠道。

他們以傷痕累累、滿身泥濘的樣子,勾勒出「勇士」最真實的模樣。

8月11日上午,「十八勇士」抵達受災最嚴重的島石鎮銀坑村進行救援

這並不是童話,而是真實發生在臨安山洪暴發的深夜裡,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故事。

從聽到這個故事開始,我們就在尋找這十八個「勇士」,還原這些臨安洪災背後躍動的救援生命線。

所幸,8月12日上午,在龍崗鎮的臨時指揮部,我們遇到了其中兩位「勇士」——

救援隊挺進災區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章旭 陳志權 攝

廢墟上,曾是我們與「勇士」的初遇

第一眼看到趙義、張彬祥,很難將兩人與「勇士」二字產生聯繫——

兩人的身高都不高,只有一米六,小平頭整整齊齊,黑色雨衣外,套著一件印有「應急管理」的反光背心。

第一小分隊的隊長趙義今年49歲,因為長年累月的風吹日曬,皮膚已出現一些龜裂。而第二小分隊的副隊長張彬祥在人群中也並不顯眼。

只有他們掀起褲腿時,傷痕才有了述說的力量:趙義和張彬祥的腿上都是大大小小的傷痕。他們說,這是因為長時間走路,被雨靴磨出來的。直到現在,他們的腳還腫脹著,「昨天洗澡的時候才感覺到痛,腳都沒法放在地上。」

我們仔細地端詳著趙義,突然發現,這並不是我們的第一次相遇。

11日下午,當我們步行進入銀坑村時,趙義正在廢墟上,徒手扒著磚瓦碎片,急著尋找失聯的村民。當時的他全身溼透,汗水和雨水混在了一塊,從凌晨進村後,他始終不眠不休。

「沒有什麼『勇士』,只是一種責任,進了村就要儘自己的力,哪怕只是一點點,對村民也是一種安慰。」趙義對於「勇士」的說法,不在意地擺了擺手。

眼中遍布的血絲至今未退,只有身上的乾淨T恤,是他們12日早上剛剛換上的。

「昨天晚上還滿身泥漿呢。」趙義笑了笑,「外面的衣服上都是泥,裡面的衣服都是鹽,連老婆都『嫌棄』。」

8月11日凌晨,「十八勇士」在龍崗鎮政府門口集結,準備開赴受災核心區域

出發前,他們留下了三張「遺照」

「當太陽升起時,要讓村民知道,我們和你們靠得很近。」

兩天一夜不眠不休,趙義已經忘記了這場救援中的很多細節,卻獨獨將這句話記在了心裡,迴響重重。

這是出發前,臨安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趙堅偉對著18位即將出發的突擊隊員說的話。

而要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涵義,得把時針撥回到8月10日15時——

突如其來的「利奇馬」,幾乎是在半小時內肆虐了臨安山區,一個個村莊的燈光熄滅,一個個向村支委撥去的電話顯示「無法接通」……

當臨時指揮部在龍崗鎮政府成立時,地圖上的40個行政村失去了聯繫。那裡的村民還好嗎?受災情況嚴不嚴重?一切都是未知數。回答這一切的,只有窗外的大雨和漆黑的夜色。

10日21時30分,因受災情況依然不明,臨安區防汛抗臺臨時指揮部立即召開第二次緊急會議,在23時17分,決定成立由18人組成的應急救援小分隊,分成三組先行挺進島石、上溪、新橋等災區腹地。

「他們以黨員和曾經的軍人為主,身體過硬,救援經驗豐富。裡面道路塌方受阻,只能靠他們徒步進村。」趙堅偉頓了頓說,「我們需要有人進到村裡去,讓老百姓知道,他們不是孤立無援的。」

出發前,隊員們在臨時指揮部拍了三張合影。合影中的三組人,眼神中透著的是堅毅。

「裡面的情況非常危險,這可能會是你們的遺照。」趙堅偉的話,沒有動搖任何一個人的決心。

「臨行前,我沒有給家裡打過電話,他們只知道我是去龍崗出任務了。」張彬祥出發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是看了一眼手機中家人的照片。

由於道路被山洪衝毀,救援隊只能徒步挺進災區

跋涉中,手電筒照射出唯一的光

那一夜很漫長。夜色像一團濃墨,在雨水的浸潤下,染滿了這片天地。沒有燈光,沒有指引,記憶中的道路已經有些面目全非。

三組小分隊在龍崗鎮黨委委員、人武部部長佘華鋒的引導下向失去聯繫的村莊進發。

手電筒是路上唯一的光源。「雨那麼大,山體滑坡隨時可能發生。回想起來,才反應過來當時有多麼危險。」張彬祥回憶說,車開到望湖村,公路就斷了。兩組12名隊員開始步行,一路沿魚跳村、東塔村、上溪村、太平村、國石村、玉山村,一直走到盡頭的峽谷源。

「最難走的是上溪村,雖然只有二三十公裡的山路,他們卻足足用了四個多小時。」張彬祥說,原本沿著公路走十多分鐘即可到達的村莊,因道路阻隔需要徒步翻過一座山才能到達。光是這段路,就走了四個小時。他向記者伸出雙手,滿是山石刮破的痕跡,有些已經結痂。

身上背著15公斤的裝備,當時這個37歲的男人深一腳淺一腳地踩著泥巴,有些地方甚至需要手腳並用去支撐身體的平衡和重量。「這裡的路已經這麼艱難了,村裡會不會更嚴重?當時就只有一個念頭,趕緊走完這『該死』的山路。」

時間緊迫,爭分奪秒。另一組的趙義也連夜趕往島石鎮深處。他們一組6人從龍崗鎮的仙人塘附近起步,最終的目的地是和安徽交界的銀坑村,也是此次受災最嚴重的村之一。

「我們數了數,一路上共有4個塌方點,還是大大小小的小型山體滑坡。不能過去的,就創造條件翻過去。」趙義說,很多泥潭,他們都直接趟了過去。「一腳踩進去,最深的地方,泥巴把大腿都埋住了。其他人手拉手把陷進去的人拉出來。」

再次回憶,他們已不記得到底經歷了多少這樣的危險。

被山洪衝毀的山路

入村後,他們點燃了40座「孤島」的希望

直到凌晨5點,雨才漸漸小了下去。

趙義一隊終於抵達了銀坑村。眼前的場景,讓這個八尺男兒在一瞬間有些恍惚。

迎著微弱的光線,他看到這個曾經山清水秀的小村莊已經完全認不出來了:房屋受損嚴重,村道上到處都是沒到腳踝的淤泥。一幢房子裡,一位七旬老人在瑟瑟發抖。隊員們立即將身上僅有的一塊餅乾和一片麵包交給了老人。

村外來人了!消息傳得飛快,很快村民們從家裡走出,圍住了小分隊的隊員。

「你們終於來了!」一位年過八十的老人淚眼婆娑地衝了上來,緊緊抱住了趙義,仿佛攬住了生的希望,「你們來了就好了,有希望了。」

「雖然當過武警,但這樣的場面從來沒有見過。」聽到老人呢喃地說著「謝謝」,趙義這個49歲的硬漢剎那間紅了眼眶。

救援隊隨身帶上了4部衛星電話,每隔一個小時,就要打電話給指揮部報平安。衛星電話對於場地要求高,每次通訊時間也只有短短一分鐘,而村裡的人員是否安全、道路哪裡塌方,就是通過這幾部電話陸陸續續傳了回來——

「龍崗桃花溪村附近,共有476名遊客受困,亟需救援!」

「銀坑村房屋倒塌,有人被埋,急需救援……」

……

救援隊挺進災區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章旭 陳志權 攝

信息陸續傳來,黑暗中的40座「孤島」終於被逐步連通,從省市到區縣再到鎮村的應急系統,終於咬合了最後一塊「齒輪」,開始急速轉動。

當晚,就有2700名左右的救援人員從省市各級匯聚而來,集結在昌化、龍崗兩地。根據「勇士」們傳來的消息,救援力量分批分撥開向了40座「孤島」。

而當十八位「勇士」從村子裡開始分批撤回時,已是8月11日的下午。但連休息都沒顧上,突擊隊中的六名消防官兵再次出發趕往了下一個受災點。趙義和張彬祥也一直奔忙在抗災的第一線,直到午夜方休。

睡了4個小時後,早上6點多,趙義和張彬祥又起床了。等待他們的,是一個個亟待重建的家園。「現在不是休息的時候。」

趙義、李明、項俊傑、梁曉瑞、沈曉斌、郭成東、遊子、張彬祥、民安、馮建佔、倪煊、張高平、蔣俊豪、張波、童波、吳迎春、汪興龍、俞皎。

這十八個負重前行的名字,並不如何驚天動地,卻值得我們默念、感激。

我們在尋找他們的故事,也是在尋找讓人安心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挺進孤島 為災區打通生命線 - 四川日報
    挺進孤島 為災區打通生命線   ———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局奮力搶通生命通道   5月12日下午,前所未有的最強悍的一場地震,讓不少重災區瞬間成為地震中的孤島,道路嚴重塌方,通訊全部中斷。
  • 山洪暴發該如何自救?
    山洪暴發該如何自救?那麼,山洪是什麼?當我們遭遇到山洪時,又該如何自救呢?夏季,進入主汛期後,山洪災害也成為了多發期。那麼,山洪是什麼?當我們遭遇到山洪時,又該如何自救呢?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流速大、衝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一般分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
  • 內蒙古一地強降雨導致山洪暴發 2人被洪水衝走
    赤峰強降雨導致山洪暴發2人被洪水衝走7月1日17時許,受強降雨天氣影響,赤峰市松山區上官地鎮山咀子村暴發山洪,有2人被山洪衝走,最終1人獲救,1人遇難。
  • 習水:山洪暴發 驚險救援三小時
    位於習酒鎮坪頭村桐梓河流域的金陽水電站大壩右岸下方的山洪溝山洪暴發,洪水衝進電站管理房,管理房內還有10人由於水位急劇上漲無法撤離,情況十分危機。接報後,習水縣水務局迅速反應,10分鐘內搶險隊伍集結完畢,組織機械趕赴現場救援。在現場,習酒鎮人民政府已組織力量轉移周邊群眾實施搶險,水務局立即加入到救援隊伍中。
  • 暴發造句和解釋_暴發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暴發(bào fā)。近義詞有:發作。 [柳青《銅牆鐵壁》:「一霎時就地起水,山洪暴發了。」] 突然發財得勢。 [老舍《四世同堂》:「他知道,家道暴發,遠不如慢慢的平穩的發展;暴發是要傷元氣的!」]
  • 颱風「美琪」將在菲律賓登陸,可能會引起山洪暴發
    菲氣象局說:「在暴雨或長時間降雨期間,可能會發生漲水(包括山洪暴發)和由暴雨引起的山崩。」(原標題:颱風美琪將登陸巴拉灣中部)來源: 菲律賓商報網
  • 突遇山洪暴發!車被捲入河中,駕駛人跳車自救後失聯
    7月20日零時30分,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青龍鎮境內普降暴雨,一輛麵包車行駛至華山線K11+100M處時,突遇山洪暴發,車輛被困於此路段洪水中。接到報警後,玉溪華寧交警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看到事故車輛四輪朝天地躺在河道內。由於連續多日降雨,河道內水位上漲,水流湍急。
  • 桂林爆發山洪,3個大人1個小孩被衝走,不幸全部遇難
    7月29日下午4時許,桂林市灌陽縣灌陽鎮秀鳳村八道水林場,一小溪因上遊突降暴雨形成山洪。由於事發突然,導致下遊3個大人、1個小孩被衝走。消防人員趕到後經沿岸搜索,在事發位置下遊100米處發現2名遇難人員(兩名成人)。
  • 聯盟四十勇士速推部落三大主城
    聯盟四十勇士速推部落三大主城 發布時間: [2008-1-3]  遊民星空 http://www.gamersky.com
  • 2020年全市水庫防洪搶險和山洪防災應急演練將在閬中市舉行
    本市在石灘鎮舉行水庫防洪搶險暨山洪防災避險應急演練,演練模擬了石灘鎮連續強降雨天氣過程,石灘水庫遭遇洪水超標險情,嚴重威脅下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市應急管理局、石灘鎮政府立即啟動防汛應急預案,組織群眾轉移,組織搶險現場。
  • 直擊南昌灣裡山洪暴發災後現場:洪水齊腰深 居民忙自救
    劉力鑫 攝中新網南昌7月8日電題:直擊南昌灣裡山洪暴發災後現場:洪水齊腰深 居民忙自救作者 劉佔昆 劉力鑫8日下午,剛剛遭遇了兩場山洪災害的江西省南昌市灣裡管理局境內雨水暫歇,但天空仍顯陰沉。圖為江西南昌灣裡招賢鎮灣裡村,一輛汽車浸泡在積水之中。
  • 山洪爆發的應對招數
    尤其是在山區,劇烈的強降水會導致山洪爆發、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如果遇到山洪爆發,如何自救呢?也許以下招數會對你有所幫助。l.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儘可能利用船隻、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
  • 山洪暴發如何躲避,水利部總結群眾經驗:方向對、跑得快
    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介紹,山洪災害有突發性,跟其他不一樣,沒有有效的工程措施能夠完全攔住這些山洪,所以致災性很強。據統計,山洪災害傷亡人數佔洪澇災害傷亡人數70%左右。因此,我們一直很重視這個事情,如果能夠做好山洪防禦,就能有效減少人員傷亡。他介紹,一些群眾總結出的一些比較好的方法,叫「方向對,跑得快」。
  • 廣西發生一起事件,地點在桂林突發山洪,情況令人揪心
    廣西發生一起事件,地點在桂林,突發山洪4人遇難,情況令人揪心最近全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持續降雨,甚至有的還伴隨著山體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自然災害,歷來是毀壞人類家園強有力的「兇手」。在自然面前,人類實在是太渺小太脆弱了。
  • 山洪暴發如何自救?丨四川省汛期防災減災科普
    夏季,我們已全面進入主汛期,很多地方也迎來了山洪災害多發期。那麼,山洪到底是什麼?當遭遇山洪時,我們又有哪些自救手段?  山洪是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大、衝刷破壞力強等特點。
  • 什麼是山洪?被洪水圍困如何求救?這份山洪災害防禦知識手冊請收好
    2、什麼是山洪?山洪是指由於暴雨、冰雪融化或攔洪設施潰決等原因,在山區(包括山地、丘陵、崗地)沿河流及溪溝形成的暴漲暴落的洪水及伴隨發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總稱。其中暴雨引起的山洪在我省最為常見。3、什麼是山洪災害?山洪災害是指由山洪暴發而給人類社會系統所帶來的危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基礎設施毀壞,以及環境資源破壞等。
  • 精準監測預警 湖南織牢山洪防禦安全網
    主汛期前,嶽陽市臨湘市五裡牌街道開展山洪災害防禦演練。華聲在線6月30日訊(通訊員 嚴樂軍 易知之)山洪災害危險區點多面廣,成災快、危害大,山洪災害防禦歷來是湖南防汛的重點難點。懷化、湘西州、張家界等地山洪暴發、城鎮受淹,防禦形勢陡然緊張。6月23日,懷化市洪江區鐵溪村遭遇山洪。「無論職責怎麼變,防汛抗旱工作作為水利部門頭等大事、首要任務的認識不能變。」湖南省水利廳黨組始終高度重視防汛工作,入汛以來黨組會、廳務會逢會必研究防汛工作。
  • 四川阿壩州追授在山洪泥石流救援中英勇獻身的李玉德為「見義勇為...
    央廣網阿壩12月23日消息(記者賈宜超)12月22日,四川省阿壩州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了《阿壩州人民政府關於追授李玉德「阿壩州見義勇為勇士」榮譽稱號的決定》,追授李玉德「阿壩州見義勇為勇士」榮譽稱號,並給予李玉德親屬獎勵5萬元。
  • 四川攀枝花發生泥石流,民警背起老人、孩子徒步千米大轉移
    四川攀枝花發生泥石流,民警背起老人、孩子徒步千米大轉移 趟過沒膝的泥石流轉移受困群眾。從9月9日晚開始,四川攀枝花境內出現暴雨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