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孩子睡姿,媽媽們有無數可以吐槽的點,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寶寶睡姿可謂是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有些姿勢甚至是我們成年人清醒時都完成不了的動作,樣子非常古怪。
就比如最常見的「投降狀」睡姿,寶寶仰天而睡,雙手向上放在腦袋兩側,感覺像是戰爭時期戰敗者投降的樣子,讓人看了就覺得很好笑。
有人說,孩子睡覺「舉手投降」是智商高的表現,有些人是贊同這一說法的。因為,當他們還是胎兒在媽媽肚子裡面的時候,就是這個姿勢,這樣睡覺他們會感覺安全,舒服。孩子能找到讓自己舒服安全的姿勢,確實是智商高的表現。
但是,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關節結構應該是一樣的,而這種睡姿明顯有點「反關節」的意思,一次兩次沒問題,可每次睡覺都這樣,會不會對寶寶身體不好?
孩子為何喜歡「舉手投降狀」睡姿?
要想解決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出現問題的原因,大人覺得很難受的睡姿,卻被寶寶普遍接受,存在即為合理,這裡面肯定有一些常人不知道的因素。
1、寶寶感覺到非常安全
在《動作心理學》中,作者將肚皮朝上視為安全信號,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將最柔軟的腹部露出來,都是對周圍環境極度放心的表現。
寶寶覺得周圍沒東西威脅自己,潛意識中就不會做出防禦性行為,有這種睡姿的寶寶,睡眠質量一般都很高。
因此,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這種睡姿反而是一件好事,說明寶寶有安全感。
2、回歸孕育狀態
不知道大家是否嘗試過在水中完全放鬆身體,不難發現,在浮力的作用下,我們的手會呈現自然懸浮狀,雖然不至於高舉過頭頂,但也有明顯趨勢。這正是寶寶未出生之前的樣子,羊水的濃度比水高,其產生的浮力自然也更高,胎兒在媽媽腹中時,手抬起的高度並不低。
在外人看來非常怪異的睡姿,對於孩子而言,只不過是回到原來的狀態,也許他們覺得那樣才舒服。
家長是否需要糾正孩子的睡姿
在《夢境》一書中,睡姿被視為一個人潛意識的表現形式,它與人的性格有直接聯繫,通過睡姿,父母可以分析寶寶的心理狀態。
因此,除了那些明顯不健康的睡姿,比如將腦袋蒙在被子裡或者到處滾,其它睡姿並不需要糾正,隨便改變睡姿,反而會降低孩子的睡眠質量,不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
不同睡姿代表的含義:
1、趴著睡覺
▼表現:寶寶趴在床上,或者半趴著,腦袋歪向一側,雙手壓在身上或者放在枕頭上。
也許寶寶會覺得這種睡姿很舒服,但兒科專家認為,它並不健康。孩子趴著睡,身體的全部重力都集中在胸腔部位,而這一塊的肌肉明顯不如背部肌肉厚實。因此,心臟、肺部等器官需要承擔的壓力很大,試想一下,心臟上壓一塊石頭,它還能輕鬆嗎?
為了確保血液能流到全身各部位,心臟肌肉就需要消耗更多能力,花更大力氣。同理,對於寶寶的肺部而言也一樣,外力壓迫下,寶寶每一口空氣都需要更大的代價。而這一切,都不利於寶寶的身體發育。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喜歡這種睡姿,可以嘗試糾正,相對於它帶來的好處,壞處明顯更大。
2、「大」字型睡覺
▼表現:寶寶仰躺在床上,雙手放在身體或者腦袋兩側,雙腳也分開,有點類似於「投降狀」睡姿,佔地面積很大。
民間流傳這麼一種說法,喜歡「大」字睡覺的寶寶,他們的性格更加開朗、樂觀,善於交際,身體狀況也比同齡娃要好。因此有這種睡姿的寶寶,內心充滿安全感,他們不管面對什麼事情,都能保證積極態度。
而這一切都是兒時家庭環境帶來的,他們的童年回憶充滿了溫馨與歡樂,這在性格塑成時期異常關鍵,有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也有人用童年去回饋一生,他們明顯屬於後者。
唯一麻煩的點在於,喜歡「大」字型睡姿的寶寶,耐心方面比較差,他們更加渴望自由,不喜歡過度約束。都說成功的前提是放蕩不羈,殊不知這種心態還會帶來另外一種結果,一輩子落魄,畢竟不安穩就意味著跳脫,而風險常伴跳脫。
3、像「蝦米」一樣蜷縮睡覺
▼表現:寶寶會蜷縮成一團,像「蝦米」一樣側躺或趴著。
有人認為,「蝦米狀」的睡姿,是很典型的「防禦性動作」,寶寶將自己最脆弱的腹部掩蓋,說明他認為周圍環境不安全。當然,也有人說,這種睡姿是本能,他在媽媽腹中的時候就是蜷縮成一團,脊椎早就養成了習慣,孩子會覺得很舒服。
總是出現這種睡姿的寶寶,其性格更加敏感,心思縝密,非常有耐心。但也缺乏闖勁,尤其是獨自面對困難時,總是猶豫不決,因此難以得到領導的重用。
家長要是發現孩子有這樣的習慣,甭管其真實含義是什麼,都要檢查一下寶寶睡覺的環境是不是出現了問題,儘早排查。
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家長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美國國家健康與護理研究所(NICE)調查顯示,睡眠質量與人體健康存在某種必然聯繫,他們抽查了136位失眠患者的體檢報告,發現他們患病的概率是常人的20倍以上,尤其是癌症之類的絕症,數值更是幾何級上升。
專家表示,好的睡眠質量是寶寶健康發育的大前提,家長切不可小覷,為了提高寶寶睡眠質量,我們可以從下面這些方面入手:
越疲倦越缺覺,到了睡覺的時間,父母可以提前陪孩子玩半小時,消耗他們的精力。營造舒適、封閉的睡覺環境,比如在床上放洋娃娃,降低房間的噪音以及亮度,減小嬰兒床總面積等等。節奏緩慢的音樂,確實有助於寶寶入眠,這一點已經得到科學界的認可。
總之,睡覺與吃飯一樣,是每個人生存的前提條件,通過睡姿了解寶寶的真實需求,也不失為一種高效的觀測手段。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