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臺電腦都會遇到淘汰的時刻,正如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自己的一次人生洗牌。有的電腦可以選擇更換配件重獲新生,而有的電腦可能註定了結束自己服役生涯的噩夢,但不論怎麼說,升級是我們每個人最常遇到的話題。
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怎麼升級,為什麼升級,今天我就用著簡單的一篇文章來談談我對升級的方法和理解。
1.升級第一部:為什麼
你為什麼升級?有錢沒地方花?還是最新的遊戲沒法順利運行?為什麼升級是升級的原動力,也正是因為是原動力,所以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需要升級。玩遊戲太卡了?作業需求提高?渲染太慢?畢竟人的錢不是從樹上長出來的,所以升級的原因一定要搞清楚,而不是盲目的因為錢多沒地方花而亂撒,倒不如存起來或者捐助福利基金更好。
2.升級第二部:升什麼
既然搞清楚了你需要升級,那麼下一步就是怎麼升級。臺式機的八大部件:主板,內存,CPU,顯卡,散熱,電源,硬碟,機箱。他們分別因為什麼原因而瓶頸了,而你為此又需要升級什麼。這一步是很多小白的最大關卡,因為很多小白都不知道哪裡瓶頸了。這裡就簡單的說一個很簡單的方法。
現在windows的任務管理器已經非常強大了,能夠詳細記錄大部分設備的工作狀態。
打開你的遊戲(渲染程序等),運行一段時間後,看看誰滿載了,說明誰已經瓶頸了。這個方法並不一定準確,但10個症狀裡面,可以命中5-6個,應付小白的問題,足矣。當然如果聰明的你,肯定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這裡就不多羅嗦了。
3.升級第三部:能不能升
好了,你現在知道你的電腦瓶頸發生在哪裡,那麼下一步就是知道自己能不能升級。之前在
【八講裝機】你真的要升級嘛,什麼樣的人才應該考慮預留升級空間
裡面就談到過裝機過程中對升級的考慮,那麼這下子就派上用場了。由於你主板,電源等多方面的限制,你的升級範圍也會因此受限,那麼首先你就要搞清楚你的電腦的極限在哪裡,比如CPU最高能升級多少?(比如B150最多只能7700K),內存最大支持多少?電源最多支持多大功率的顯卡等等。如果你發現你的平臺已經飽和了無從升級,那麼只能考慮整批更換了,比如需求8700的性能,卻用著B85的平臺,只能賣了平臺再更換新的B360平臺。確定你的平臺的可升級性,然後我們再進入下一個環節。
升級第四部:預算決定硬體
為什麼要把預算放在第四步?因為沒有需求就沒有預算的意義,這也正是很多人在裝機和升級過程中最胡亂來的一步。之所以在前面做那麼多可行性的分析,就是為了到最後執行時,以預算為中心,以需求為目的進行有目的的分析,分析可行就執行,不可行,要麼加錢,要麼擇重升級,要麼放棄。那麼你現在知道你的平臺瓶頸是什麼,需要升級什麼,該做的,就是去淘寶找對應硬體,找價格了。當你把你需要的配件找齊,價格也在預算之類,剩下的就只剩安裝了。
升級第五部:裝機
這個還需要教嘛?來,普及義務教育
【小白入門】裝機教程
【小白入門】裝機教程(2)
為了方便一些人理解,這裡就舉一個我的升級過程的例子,方便你更加的頭暈。
我的手上目前有一臺機子,配置如下:
CPU:賽揚G530 2.4GHz
主板:華碩P8H61-M LX3 PLUS R2.0
內存:十銓DDR3 4G 1600
顯卡:華碩GTX680 2GD5 公版
電源:振華GX1000 1000W
散熱:intel原裝銅底
硬碟:閃迪U2 240G+博客Spark 256G
機箱:裸奔
如果你曾經留心看過我的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3335961),就能在12:20左右的這一幕裡發現他的蹤影
第一部:為什麼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H61平臺是原來的NAS,後來因為NAS平臺升級了,所以就閒置了。這期間主力平臺一換再換,從4702HQ到8086K又回到了4702HQ,現在到了R7 1700。但因為IU變AU的過程中系統被多次遷移了,考慮到環境問題,所以直接給新的R7 1700裝了新固態,舊的系統就被封存起來了。但大量的數據還在舊的系統裡面,無奈只能重新搭建平臺用舊的數據和環境。雖然對於一個本身已經不可能去打遊戲跑渲染的平臺來說,雙核的G530+4G內存已經足夠了,但現在隨隨便便開個網頁都要5-6G內存的環境下,這個平臺力不從心,所以萌生了升級的想法。
第二部:升什麼
其實在第一部裡面就已經講的非常清楚了,這臺新的電腦主力基本不是遊戲,而是保留數據與環境,雖然未來不太可能會再作為主力機來使用,但考慮到現在性能需求比較高,還是要稍微把他往高性能的方向升級。而這個平臺的瓶頸無疑就是CPU和內存了。電源顯卡這些都尚且夠用,原裝的銅底散熱可以輕鬆壓制95W TDP以下的CPU,所以其他基本不用升級。
第三部:能不能升
當然能升,先來看看主板
其實這麼簡單看一看基本知道了,P8H61-M LX3 PLUS R2.0這塊板子屬於二代酷睿時期的主板晶片組,支持二三代酷睿,也就是說最好的CPU是E3 1290 V2。提供了兩個DDR3插槽,也就是內存升級比較吃緊,我只用了一個插槽,還有一個插槽可以用,上一根8G能組成12G,應付一下上網毫無壓力,其他都沒什麼問題,所以升級CPU和內存可行。
稍微高端一點的能不能升級版本:
H61隸屬於二代酷睿時期的主板晶片組,雖然大部分支持二三代酷睿,但考慮到部分H61主板並不提供三代酷睿支持的BIOS,保守起見,以升級二代酷睿為準。
H61定位家用,所以一般不會提供較高的擴展支持,特別是供電問題,這塊P8H61使用的是3+1相供電,其中3相用於核心供電,部分主板可能會考慮避免供電過熱而鎖頻甚至降頻的方法來保證穩定性,所以優先考慮四核不帶超線程且可能是節能版的處理器
二三代的酷睿平臺對於DDR3的兼容性基本尚可,基本不需要考慮過多問題,不過H61存在4Rank內存限制,目前平臺中使用的十銓為1Rank,8Bank設計,理論不存在任何內存兼容問題,但為了保守起見,優先考慮1Rank,8Bank內存。
第四部:預算決定硬體
我給的預算是CPU在300上下,內存因為沒得選擇,所以不下預算。目前(升級時間為2018年11月7號)二代酷睿的價格基本雪崩,原來的二代i5價格只要不到270左右,可以選擇的二代酷睿有
i5-2320
i5-2400
i5-2500
i5-2500S
i5-2380P
大部分僅有頻率差別,而S為低功耗低性能版本,P為無核顯版本,這裡僅看CPU性能,所以使用(價格/頻率)計算最優的性價比CPU。得出i5-2380P為最佳選擇。i5-2380P進入候選。
雖然說四核的i5對付日常應用基本夠用,但本能還是覺得乾脆一步到位吧,H61不支持超頻,雖然上一個帶K的處理器,可以利用一下頻率優勢,不過用處不大還增加成本,所以結論是只能找曾經的邪教E3了。兜了一圈大部分E3的價格都在400以上,猶豫之時突然看到一顆E3 1230 只要400,經過一番糾結決定就是E3了。
內存並沒有太多可以選擇的地方,大部分DDR3 8G的內存都在200上下,在閒魚兜了幾圈之後以185收了一條DDR3 8G 1600。
第五步:裝機
這一步就沒什麼好說的吧,等快遞,陸陸續續配件就到了。
E3邪教裡面的開山鼻祖,E3 1230,隸屬於二代酷睿系列,默頻最高3.2GHz,全核睿頻最高3.3GHz,單核最高3.6GHz,TDP:80W。
集邦,不知道這個牌子,反正顆粒是鎂光的,Logo和信息也是鎂光的,不關心,只要保證穩定能用即可。
上機測試這些也基本沒什麼多說的
待機溫度40左右,滿載80度上下,功耗被鎖在80W上下,也就是鎖了TDP,但雖然說鎖了,睿頻還在。二代酷睿內存控制器一般,所以內存雙通道跑分也正常。
就這樣,一次升級就完成了。
聽完例子你可能覺得怎麼那麼難啊,其實並不是,因為這不過只是我的一個考慮問題的方式而已。什麼問題都有考慮深淺的時候,有些問題並不要考慮那麼多,大部分問題的考慮為的只是面面俱到,但並不是面面俱到就有什麼好處,所以你是什麼樣的人,就做什麼樣的升級思考,不必要因為別人的例子而考慮太多,因為你的升級方案,永遠都來自於你的需求,越是簡單的需求想法, 越容易達到目的。當然,簡單粗暴自由簡單粗暴的好處與弊端,說一個這樣的故事也只是一次分享,更多的故事,還是要靠你們自己的創造了。
小問題後臺問
大問題↓
也可以關注B站@翼王或微博@漸縝JZ,@DDAA117,@我家智天用wi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