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泛濫怎麼辦?澳洲無可奈何,美國殺成保護動物

2020-11-29 大神官

生物泛濫一個無論何時何地都讓人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外來的入侵物種,由於一些外來物種缺乏天敵,一旦適應環境就數量暴增,給當地的生態造成破壞。可是會造成泛濫的不一定是外來物種,有時候本土的物種也有可能泛濫成災。對於那些數量暴增的生物,一般在國外都是採取獵殺的方式,從而有效的降低種群數量,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在美國新澤西州的山野中,黑熊曾經十分泛濫,經常會看有熊的蹤跡,甚至當地人開車在路上都會碰到熊,很多地方都會有熊出沒的標誌。但美國人將狩獵娛樂為部分合法化,熊的身體龐大行動也不算敏捷,在這樣的狩獵活動下,大量的熊死於人類的獵槍之下。短短幾年就把熊殺成了保護動物,並禁止這樣的娛樂狩獵。

澳大利亞是一片水草豐美的陸地,曾經在這片大陸有很多大型的動物,但因為人類的到來,加上人類攜帶的外來物種(如兔子,野狗,狐狸)造成當地大型動物幾乎全部滅絕。兔子,狐狸,野狗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已經是一個長期的物種泛濫事件了,曾經澳大利亞兔子泛濫已經以億計數,或許野狗的數量並算不上什麼,但是野狗是具有攻擊性的動物,它們在數量眾多的時候甚至不怕人類,主動攻擊人類。

亞洲鯉魚曾經在美國泛濫成災,更讓美國人頭疼的是,好不容易把亞洲鯉魚的威脅降低,卻又發現鯰魚開始泛濫了。這些鯰魚可不是小卡司,它們是巨型鯰魚,體型生長天生就沒有限制。而且,這種鯰魚並不適合食用,吃貨也害怕,對肉食很挑剔的美國人更加不會去食用這種魚,這讓美國人感到無可奈何。

最近澳大利亞的小龍蝦開始泛濫了。澳大利亞人喜歡吃小龍蝦,但無奈數量實在太多,因此還是造成了泛濫。

德國大閘蟹泛濫曾經一度向中國求救,希望中國能幫忙解決大閘蟹泛濫的問題。雖然大閘蟹是中國人都喜歡的美味佳餚,但是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些外國網友就表示歐洲的土地都被汙染了,所以他們不吃大閘蟹。

相關焦點

  • 澳洲又一物種泛濫成災,這次還是保護動物,當地人:速去請中國人
    每一次說到位於澳洲的澳大利亞我們腦海中總是浮現出幾個關鍵詞:大洋彼岸、與世隔絕還有物種泛濫,而確實澳大利亞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與其他幾個大洲不同,澳洲幾乎與世隔絕,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讓澳洲出現了很多奇特的物種。
  • 兇殘貓科動物成寵物,澳洲:中國人要重視了
    生物的存在是多樣性的,每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都有著許多不同的生物,對國家的影響也有利弊兩個方面,有的能夠成為國家的國寶和珍稀物種,有的卻是遭到國家的居民嫌棄和剷除。在澳洲有著一個在他們當地十分兇殘的貓科動物。澳洲的野貓十分的泛濫,威脅性已經大大的超過了老虎、獅子這些大型動物。
  • 美國將它賣到中國,短短五年時間,從泛濫成災被吃成保護動物
    相信大家都在新聞報導上看過之前美國的鯉魚泛濫成災,英國被小龍蝦入侵,在丹麥海灘上堆積著一片一片的生蠔,並且當地政府為了整治這些入侵的外來物種,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然不見好轉。
  • 世界都在保護動物,美國為何要殘殺野生動物?答案竟為農業讓路!
    在全世界都保護野生動物努力的時候,美國為什麼要如此粗暴對待野生動物?人與自然真的不能和諧相處嗎?美農業部到底殘殺了多少野生動物?據美野生動物服務局報告,在2019年度被殺死的動物中,有301隻灰狼以及251個被破壞的灰狼洞穴以及正在哺乳期的大量幼崽。
  • 中國三級保護動物,美國泛濫成災,中國人想不通:為何不抓來吃?
    提到野豬這種動物,很多農民應該不會覺得陌生,早年間的農村還未經開發,在一些山地或者叢林中,經常都能看到野豬的影子,它們一般在早晨和黃昏時候出來覓食,給莊稼地帶來不小損失,以前部分農民還有狩獵野豬的經歷,不過從2000年開始,野豬就被中國列為國家三級保護動物。
  • 澳洲最奇特的生物:名副其實的「五短身材」,常用屁股進行攻擊
    有可能是一種動物、一株植物、一棟建築,或是一個地區的風俗習慣等,都能給人帶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見旅遊的意義所在了。澳洲有著許多動物,例如袋鼠、野兔、樹袋熊等,都是非常出名的生物。而今天要說的是澳洲最奇特的生物:名副其實的「五短身材」,常用屁股進行攻擊。究竟是怎樣一種生物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澳洲國寶考拉的悲慘命運:1788年英國人登陸時有千萬隻,如今4萬
    讓我們看下澳洲國寶考拉的悲慘命運,考拉是如何從千萬隻急劇縮減到33萬隻。01來自澳洲的萌寵:考拉,深受世界喜愛考拉(Koala)又叫樹袋熊,是樹袋熊科、樹袋熊屬動物。考拉是澳大利亞獨有的動物。考拉是非常蠢萌的生物,被人稱為「國寶屆的哈士奇」。哈士奇有多蠢,大家已經見識過了。而考拉也是這樣的笨蛋生物。這是因為考拉是大腦佔體重比例最小的哺乳動物之一,腦子不但小,還比較平滑。其他大部分動物的腦子都會是帶有褶皺,因為這樣可以容納更多的腦細胞和神經元,所以和其他動物比較,考拉基本可以說是「沒腦子」。除此之外,考拉行動緩慢,還非常的懶。
  • 美國當年泛濫成災的野驢賣到中國,如今卻成保護動物
    眾所周知,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在美國有很多頂端的高科技,但是就算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是世界領先,在美國還會出現物種泛濫成災的現象,當然在中國很難看到泛濫成災的動物,畢竟我們國家的美食文化不是吹噓的,在很多外國人眼裡不能吃的東西,都能被我們做成美味的食物端上餐桌,然而美國在前些年的時候就有一種動物在當地泛濫成災
  • 澳洲水鼠—水棲齧齒目動物
    作者丨炭烤豬頭 澳洲水鼠(Hydromys chrysogaster),在澳洲土著語言中被稱為rakali,是一種原產於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水棲齧齒目動物。
  • 很少聽說駱駝被食肉動物捕殺,難道它們沒有天敵嗎?
    駱駝是食草動物,在食物鏈中處在中遊的位置,地球上的生物生存能量來源主要依賴於食物鏈食物網,首先植物類通過光合作用從太陽那裡獲取能量,最終轉化為糖類的儲存在身體內。此後食草動物會藉助這些能量,供自己種群的發展與繁衍,那麼可想而知能量不會再食草動物這一階段就停止,在食物鏈的頂級自然有大型的獵食者。但為什麼很少聽說駱駝被食肉動物捕殺?難道是因為它們沒後天敵?
  • 這種動物太豪橫!闖入澳洲人家明搶食物,當地人拿它沒辦法
    因此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後,澳洲大陸上的野生動物物種豐富,而且種群數量也繁多。 椰子蟹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 在生物分類上,椰子蟹屬於寄居蟹的一種,但是它們的個頭比大多數寄居蟹都要大,成年個體的體長可以達到1米甚至更長,這也讓它們成為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陸生螃蟹,同時也是體型最大的節肢動物。
  • 印度又一動物泛濫成災,不能吃也不能殺,政府也束手無策!
    印度又一動物泛濫成災,不能吃也不能殺,政府也束手無策!在印度經常有一些動物泛濫,之前由於河水遭到汙染,水裡的鯰魚大量的泛濫,其實,印度不僅僅就這一次動物泛濫,就在前段時間,印度的螞蚱又開始是泛濫,讓人們束手無策。
  • 澳洲水鼠是精準「開膛手」,樣子俏皮可愛,經常與鴨嘴獸打架
    澳洲有一種水鼠(Rakali),外表極其俏皮可愛,特別是它們小時候的樣子。但即使是在澳洲野外,當地人平時也很難見到這種水鼠幼崽。2020年11月,澳洲的一個動物保護組織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幾張水鼠幼崽的照片,同時介紹說這隻幼崽是在公路上被救下的,當時它正遭受鳥類的攻擊。
  • 是保護動物還是幹涉他人生活?韓國爭議動物組織是否越界
    本是一場看似平常的商業推廣活動,卻激怒了韓國的動物保護組織。活動當天,30多名韓國動物保護活動家在主辦方公司前舉行記者會。他們身穿「血衣」扮成沾滿血的雞進行表演。「雞也是莊嚴的生命」「人類不僅過度消費動物的痛苦,還將這種痛苦以歡樂來戲劇化處理」,他們打出這樣的標語,並抗議主辦方對動物進行「戲謔」,稱「戲劇化」處理是比殺害動物或給予痛苦更無良、危險的行為。
  • 美國野豬成災,年損20億,農場主哭了
    豬,是一種進化非常成功的動物,也是人類馴化動物中唯一還具有龐大野生種群的物種。野豬在我國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野味,且屬於「三有」保護動物。相信大家都清楚,家豬是由野豬馴化而來的。如果將家豬重新放回到野外,它們會不會重新變成野豬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參考美國的範本。
  • 保護動物,也可以這樣做
    其實為保護瀕危野生動物,打擊盜獵,有些正面的處理方法的確也會讓許多人無法理解與接受。比如,為了不讓犀牛遭遇盜獵,人們還給犀牛角注入毒素。銷毀象牙是一種「憤怒的回應」廣州此次「公開銷毀象牙」後,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曾回應媒體:「這是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機構)建議採取的方式,也是國際通行慣例,比如美國去年11月就採用了同樣辦法。從另一個角度看,通過銷毀少量非法且不具備交易資格和價值的象牙,從而達到保護大量野生象的目的,這是值得的。」
  • 美國海灘擱淺詭異生物,專家:不該來的還是來了,人類需要警醒了
    就在前不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海灘上出現了一個神奇的海洋生物,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從外表上看,他的體型極為巨大,而且結構十分特殊,能看出它是一隻海洋生物。但是讓人們感到好奇的是,他到底是什麼生物?到底發生了什麼,才讓它擱淺在這片沙灘上的呢?發現的神奇生物這片沙灘平常也擁有非常多的遊客,所以這隻生物躺在這裡,人們也很快就發現了。
  • 為滅絕100萬駱駝,澳洲實施猶大項圈計劃,但事情發展有些失控!
    「猶大項圈」,澳洲駱駝滅絕計劃!上文中的情節就是澳洲駱駝滅絕計劃、2020奧斯卡金像獎入圍短片《猶大項圈》中的情節,對於猶大背叛的故事我們就不說了,它的原理是利用駱駝的群居特性,項圈發出的定位信號引導獵殺者找到駱駝群,增加獵殺效率的一個方法,但是澳洲為什麼要對駱駝趕盡殺絕呢?
  • 「越南魚王」引進中國,卻意圖泛濫起來,如今已「霸佔」長江流域
    每一個生態環境都是一個地區千百萬年來的生態淘汰決定的,都是「適者生存」下結果,是能夠與這個地域的自然水文和諧共處是當地物種的使命,並非說就只有這些物種能夠在這些地方生存,而是這些生物已經和諧構築成一個和自然完美適應的生態鏈,能夠循環發展,生生不息,但這樣的生態鏈其實也是脆弱的,一旦有更加強力的動物出現
  • 袋狼:被英國人殺光的神奇有袋獸
    袋狼:被英國人殺光的神奇有袋獸位於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猶如世外桃源,與亞歐大陸、非洲大陸、美洲大陸遙遙相望。正是因為長期與外界隔絕,澳大利亞演化出了與眾不同的動植物群落,其中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袋鼠、樹袋熊、鴨嘴獸等。澳洲大陸上,曾經生存著一種外形和狼特別像的食肉動物,它就是袋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