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黨員姜新誠在家中給「90後」黨員上「初心課」 長江日報記者金振強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訊 他是一位有著71年黨齡的老革命,他沒當什麼「大官」,一輩子堅守在醫衛一線。
解放戰爭時期,他抬著傷病員出沒在蘆葦蕩叢中,用自己的生命保衛戰士們的生命;和平年代,他翻山越嶺送藥上門,哪怕山尖上只住著一戶人家也不會落下;改革開放春風吹來,他投身鄉村搞血防,只想抓緊時間為黨和國家多獻上一份力。
7月8日下午,武漢市疾控中心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90攜手90」活動, 95歲高齡的老黨員姜新誠在家中,為「90後」年輕黨員上了一堂「初心課」。老人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疾控人對初心的理解:安於平凡,把人民健康時時放在心上;精於事業,把預防控制時時處處做在前頭。
「我不怕死」
參軍入黨的對話與誓言終生不忘
姜新誠為什麼對參軍和入黨的光榮時刻記憶猶新?他說當年的入黨誓詞就是自己的初心。
姜新誠1924年出生於湖北潛江直路河村一戶貧困人家,2歲喪母,與外婆相依為命。外婆被敵機炸死後,他便靠打長工過活。1948年2月大年初四,餓了一天的他碰到了回家過年的表弟馬在振,馬在振1943年參加新四軍第五師,是姜新誠最信得過的人。「我們的隊伍過來了,你也參加革命吧!」看著表弟發光的眸子,姜新誠連連說:「好啊好啊!」就這樣,他帶著一套換洗衣服和一件棉襖,跟表弟來到了部隊。
他清楚地記得當時與首長的對話:「你為什麼參軍?」「解放全人類!」「怕不怕死?」「我不怕死!」。
同年12月,姜新誠因為表現優秀被批准入黨。生死關頭時,艱難困苦時,入黨介紹人邱波領著自己宣誓的神聖畫面就在姜新誠腦海中閃現。
7月8日的這堂特殊黨課上,姜新誠回味著入黨誓詞。他講到,什麼是不忘初心?入黨誓詞早就給出了答案。
蘆葦蕩裡藏傷員
老百姓的生死相幫猶在眼前
「沒有老百姓的生死相幫,就沒有革命的勝利,也沒有我的今天。」姜新誠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是因為他與人民群眾結下了生死之交。
姜新誠入伍當了一名衛生兵,駐守在大、小蘇湖邊。國民黨在天潛沔地區「清剿」共產黨,不時有我軍「彩號」(傷病員)從前線運送過來。
姜新誠指揮衛生班將傷員藏在蘆葦蕩中,輕傷員泡在齊胸深的水裡,重傷員躺在蘆葦排上。白天,老百姓四處放哨,擊掌為號,敵人來了趕緊轉移,敵人走了送來飯食。夜晚,老百姓冒著生命危險,把傷員們接到自己家中。很多人家「夜不閉戶」,把門板拆下來當擔架。
缺醫少藥,姜新誠動了不少腦筋。他取來湖中心的潔淨水用於手術,他將南瓜藤子掏空當灌腸工具,他在門板上挖個洞好讓傷員排便。他也曾無數次懷著悲痛,將犧牲的傷員抬去掩埋。
姜新誠說:「我能夠活下來就很知足了。」
做一輩子疾控人
「預防為主」的戰略初衷始終沒忘
「一次治療可以救一個人,一次預防可以救成千上萬人。」姜新誠幾乎做了一輩子疾控工作,沒有忘記我黨當年提出「預防為主」的戰略初衷。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姜新誠從後方醫院轉業,他和從事護士工作的老伴胡興珍被分配到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一待就是24年。
江華縣山連著山,結核病、瘧疾、絲蟲病、鉤蟲病等地方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他曾與結核病人近距離接觸,一次次向瑤族老鄉發放防治藥物。
根據絲蟲的活動特點,姜新誠半夜一兩點鐘敲開老鄉的門進行抽血檢查。哪怕是一座山尖上只住著一戶人家,他也不會落下。他踏遍深山,一出門就是十天半月,人們從開始的不理解,到後來對這位姜站長交口稱讚。
1979年,姜新誠調至武漢市防疫站工作。上世紀80年代初,漢南水洪鄉鞋尖村發生了急性血吸蟲病疫情,姜新誠主動前往,查病治病,處置疫源地。他的紮實認真、兢兢業業感動了村民。
這堂特殊的黨課臨近結束時,姜新誠唱起了當年在家鄉流傳的湖北小調,「正月鬧元宵哎,解放軍過來了,領導百姓打土豪哎……」。老人使出全部氣力唱著,滿臉溝壑舒展開,眼角滲出淚水,沙啞的聲音裡透出一股力量。
感悟<<<
「不忘初心」踏實做好本職工作
武漢市疾控中心青年黨員徐涵
「相信黨,跟黨走」。95歲的姜爺爺回憶革命往事依舊心潮澎湃。不管是當兵時在敵人圍剿下照顧傷員,還是轉業後深入山區撲在防疫工作上,他始終牢記入黨時許下的誓言,用一生詮釋「不忘初心」。我作為年輕黨員,作為疾控工作者,我要以他為榜樣,不忘初心,堅定信仰,堅守使命,勇於擔當,把為人民健康服務放在心上,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接過前輩「不忘初心」的接力棒
武漢市疾控中心青年黨員梅欣
「黨的領導最重要,越是艱苦越要去」,姜爺爺為我們帶來了一堂鮮活的黨課。憶往昔,讓我看到老黨員身上忠於信仰、不怕吃苦、勇於擔當的精神;看今朝,作為新一代黨員我將接過前輩手中「不忘初心」的接力棒,歷練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在工作上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做好武漢市健康素養監測服務,為建設健康武漢不懈奮鬥。(記者羅蘭 通訊員陳莉 徐涵 梅欣)
【編輯: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