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大難題,曠視科技實現無感指紋識別

2021-01-09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破解三大難題,曠視科技實現無感指紋識別

Megvii曠視科技 發表於 2021-01-07 11:56:17

 

近年來,為了提升使用體驗,最大化屏幕視覺效果的全面屏手機日漸流行。與之相伴的是屏下指紋識別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如今發售的高端機型幾乎均搭載了指紋識別功能,這項不斷迭代升級的技術逐漸成為市場發展主流。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是通過屏幕玻璃下方完成指紋識別的技術。按照技術原理分類,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包括光學屏下指紋和超聲波屏下指紋兩種:

光學屏下指紋識別:當手指按壓屏幕後,屏幕的RGB像素作為光源發出光線穿透蓋板至屏幕表面,將指紋紋理照亮,谷脊信號差可以通過反射光線的強弱,傳遞至屏下傳感器。傳感器將根據反射光線形成的指紋圖像進行分析和比對,達到解鎖目的。

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通過超聲波傳感器向手指表面發射超聲波並接收反饋,再利用指紋表麵皮膚和空氣之間密度不同構建出一個 3D圖像,以此達到識別指紋的目的。和超聲波相比,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相對成熟,產業鏈也更完整,在性能和成本綜合表現上更優異,正成為屏下指紋方案的主流。

AI光學屏下指紋方案示意圖(來源:艾瑞諮詢《2020中國人工智慧手機白皮書-AI重新定義光感知》)

破解三大難題,實現無感指紋識別

2019年,曠視推出了AI光學屏下指紋解決方案,通過結合深度學習算法,在低溼度、低溫或強光等困難場景下獲得更高的準確率,為終端用戶帶來流暢的解鎖體驗和安全的支付保障。曠視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研發之路始於2018年。一家客戶因過往合作對曠視的技術非常認可,提出了希望曠視可以提供屏下指紋解鎖方案的需求。隨後,曠視成立指紋團隊開始技術攻堅。

1 採算法之長,補噪聲之短

屏下指紋識別有一個天然的難題,就是成像自帶非常大的噪聲。透過屏幕像素點反射得到的圖像裡,真正的指紋信息不到10%,剩下的90%多全是無效信號(比如噪聲)。想要識別指紋圖像,首先需要去除這些無效信號。曠視憑藉在深度學習領域的積累,通過設計並訓練多層神經網絡,實現噪聲去除和信號增強,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2 見微知著,觀谷脊而識全貌

噪聲去除後,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指紋信息?受限於感光面尺寸大小,屏下傳感器只能拍到手指完整指紋中很小的一部分,這為指紋識別增添了很大難度。舉個稍微誇張點的例子,屏下指紋識別近似於通過看人臉上的一個毛孔,判斷出這個人是誰。

歸根結底,指紋識別算法是要在指紋圖像上找到並比對指紋特徵。曠視的解決之道是依靠指紋的線條紋理進行識別:首先提取指紋圖像中的角點(圖像中有區分特徵的點),再通過角點將指紋圖像的方向調整後進行比對。

 

3 反覆摸索,攻克跨狀態識別

除了前面提到的兩點,跨狀態識別也是屏下指紋需要攻克的一個技術難題。受本身手指狀態和環境光的影響,指紋在常溫、乾燥、低溫、強光等不同場景下,成像都會有所不同,進而影響指紋識別的通過率。以低溫為例,大家也許遇到過這種情況,在北方的冬天,戶外呆了一段時間後很難用指紋將手機解鎖,這是因為室外的冷風讓手指的油脂「消失」了。屏下指紋識別過程中,油脂對成像起著關鍵作用,沒有表面的油脂,系統得到的指紋信號就會變差很多,會導致通過率驟降。

為了收集到低溫指紋數據來訓練並提高算法,指紋組的同學如神農嘗百草般,試過很多辦法:把手放在冰箱裡一段時間、把啤酒可樂凍成冰再用手摸上去、在北京寒冬的戶外摸大理石,甚至還曾把手暴露在冰天雪地裡10分鐘,最後摸索到了冷庫車採集這個巧妙的辦法。通過對低溫指紋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指紋組的同學們改善了圖像預處理算法,有效提升了低溫下的指紋識別準確率。

用AI重新定義「光感知」,軟硬結合打破壁壘

如今,曠視的屏下指紋解決方案在各種環境情況下都可獲得很高的準確率,這源於曠視對行業上下遊的深入洞察。傳統的光學屏下指紋模塊由光學鏡頭、圖像傳感晶片、指紋識別軟體算法三個部分組成,且三個部分分別獨立設計,這使得市面上的光學屏下指紋方案存在速度慢、寒冷天氣識別能力差、防範假手指攻擊效果差等問題。

而曠視提出 「用AI重新定義光感知」,軟硬體協同設計——打通鏡頭的光學設計、晶片的傳感能力設計以及指紋識別的算法設計間的壁壘,其中基於算法設計的要求對光學鏡頭參數進行定製化調整,基於光學通路的要求對傳感晶片的設計進行改善,並且針對傳感圖像的信息作出算法優化,從而大幅提升了曠視AI光學屏下指紋解決方案速度、識別率、活體檢測的能力。

曠視的指紋團隊依舊奔跑在前進的路上。「持續創新拓展認知邊界,非凡科技成就產品價值」,也許工區掛著的曠視研究院願景就是對曠視指紋團隊的最佳註腳。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聊聊曠廠黑科技 | 屏下指紋識別,方寸間的谷脊之戰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Megvii曠視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AI向善,科技賦能弱勢群體」研討會召開,中科院殘聯攜手曠視倡導...
    大家列舉了弱勢群體在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困難,以及在為老助殘管理工作中的痛點,紛紛提出了希望儘快將高科技產品實現商業化落地,真正實現在一線應用,切實推動弱勢群體融入社會。,不但對曠視「AI向善」的方向充滿信心,還收穫了眾多專業人士對產品樣本改進的真誠建議,為將來實現產品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 指紋識別原理和萬能指紋攻擊猜想 | 雷鋒網公開課
    所以,如果聽過上一期課程,你應該已經有所了解,黑客要攻擊一部手機和設備,除了複製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指紋之外,他們會不會通過竊取指紋數據逆推出你的指紋來,甚至直接製作「萬能鑰匙」一樣的「萬能指紋」來破解你的設備?面對這樣的安全隱患,我們需要認清以下幾個問題,才好做到未雨綢繆:指紋識別的原理是什麼?指紋識別的攻擊方式有哪些?萬能指紋真的存在嗎?
  • 指紋智能鎖指紋識別沒反應怎麼辦?
    ,因為環境的影響,操作習慣等等都有可能造成指紋鎖失靈,常見情況如下:  一、低溫環境無反應  在低溫惡劣環境的影響下,指紋鎖屏幕有可能存在無法喚醒,指紋開鎖無反應的情況,手指表面溫度低,指紋門鎖採集窗口無法感應活體指紋,可以哈口氣多試幾次。
  •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究竟難在哪?
    :一種是利用OLED實現,也就是光學式指紋識別;另一種是超聲波式指紋識別。   匯頂科技在三星S7edge為原型機上,展示了光學屏內指紋方案,將指紋識別集成到OLED顯示屏中,用戶觸控螢幕幕指定位置可實現指紋識別。
  • 曠視科技榮獲「2020好公司」行業領先大獎
    曠視科技憑藉算法的高效開發與部署,領跑人工智慧領域,榮膺【2020好公司——行業發展大獎】。作為人工智慧的領跑者和務實者,曠視將持續推進全球AI產業落地。深度學習是曠視的核心競爭力,曠視打造出自研的AI生產力平臺Brain++並開源其核心——深度學習框架「天元」,實現了算法的高效開發與部署。
  • 極光開發者大會:曠視科技敖翔談視覺智能如何助力大數據風控升級
    曠視科技副總裁敖翔先生作為重要嘉賓出席本次大會,並發表《視覺智能助力大數據風控升級》的主題演講。視覺智能助力大數據風控升級主講人:曠視科技副總裁敖翔大家好,我叫敖翔。很高興來到極光開發者大會,分享關於機器視覺跟風控之間的關係。
  • 指紋識別的方法
    由指紋識別的基本原理可知,指紋識別技術主要經過以下4個步驟:指紋圖像的獲取、指紋圖像的預處理、指紋特徵的提取和指紋特徵匹配。下面將對指紋識別技術的每個步驟做詳細論述。除了以上兩類,超聲波掃描被認為是指紋取像技術中非常好的一類,但價格太高、體積偏大。一般採集到的指紋圖像都是存成256級灰度的圖像。2,指紋圖像預處理  為了得到比較準確的指紋特徵點,指紋圖像預處理一般要經過圖像增強(濾波去掉噪聲)、計算方向圖,二值化和細化等過程。整個過程如圖1所示。
  • 手機指紋識別原理解析介紹
    第 一款指紋識別手機是由西門子研發,採用刮擦式指紋識別技術,誕生於1998年;經歷了近15年的發展,iPhone 5s的到來徹底打開指紋識別的天窗, 全世界的高端旗艦手機都開始攻關指紋識別技術,現在,指紋識別技術已經進入千元機行列
  • 八大角度讓你讀懂指紋識別
    指紋識別市場對傳感器製造商來說具有較高彈性,雖然今後5年的市場規模非常可觀,但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仍然是考驗相關廠商的一道難題。二、指紋識別的原理指紋識別技術包含有以下兩種主要的識別技術:第一種是採用不同指紋圖像統計對比的方法;第二種是採用指紋圖像本身固有的特徵信息進行比對的方法。第一種方法主要是將兩幅指紋圖像進行統計對比,查看他們之間相似度的大小,根據大小來判斷這兩幅指紋是否取自於同一個人,從而實現身份識別的作用。
  • 指紋解鎖原理是什麼?各種設備是如何錄入並識別指紋的?
    Hello大家好,我是風雲哥,要說到人體特徵識別,小夥伴們都會想到哪些應用呢,是充滿黑科技的虹膜識別,還是最新的人臉識別,其中應用最廣泛的,還就當屬指紋識別了。小夥伴們有關注過自己的手嗎?我們打開雙手,首先看到的就是看到的就是這些奇奇怪怪的紋路,在這些紋路的背後蘊含著的是我們天生就有的、幾乎不可能重複的人體特徵信息。
  • iPhone13或支持指紋識別:疫情中Face ID不方便
    1月7日消息,怒喵科技創始人李楠表示, 據說iPhone下一代會支持屏幕指紋識別 (並沒有說會放棄 相比Face ID, 屏下指紋技術在疫情期間解鎖更加方便。而且如果蘋果放棄Face ID的話,屏下指紋技術還有利於蘋果在iPhone上實現真全面屏形態 ,值得期待。 別看蘋果這幾年好像一直「停滯不前」,在以前,蘋果可是手機界的「科技先鋒」。
  • 原來指紋識別有這麼多類型
    指紋識別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之一。早在唐宋期間,指紋已經用於文書契約和司法審判中。現代的指紋識別技術經歷了多年的積累,已經非常成熟,主要表現在司法、公安和門禁領域,近幾年來,指紋識別也被廣泛應用在保密櫃領域。什麼是指紋識別?
  • 指紋識別技術你想知道的那些事兒
    通過圖像增強可以過濾噪音,從而很好滴實現誤差過濾。指紋圖像的增強就是對指紋圖像採用一定的算法進行處理,增強脊線和谷線的對比度,使其紋線結構清晰化,儘量突出和保留固有的特徵信息,避免產生偽特徵信息。  圖像增強的方法有很多種,表2中簡單列舉了其中一部分,這些圖像增強方法大多數是通過過濾圖像與脊線局部方向相匹配。
  • 從單點指紋到全屏指紋,看vivo屏幕指紋技術是如何領跑全行業的
    其中vivo X21 UD作為使用第二代屏幕指紋技術的機型,對指紋識別位置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同時增加了特定的解鎖效果,可以說是滿滿的黑科技範兒。而到了vivo NEX上,則搭載了第三代屏幕指紋技術,無論是解鎖速度還是準確度相對於上一代來說,可以概括為"穩、準、快"。其解鎖速度有了10%的提升,指紋圖像精度也獲得大幅優化。
  • 分析指紋識別四大類型技術
    在蘋果推出iPhone5S之前,半導體式指紋採集器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但在蘋果的帶領下,以電容式為代表的半導體指紋採集器的市場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智慧型手機上搭載指紋識別技術也成為一種趨勢,包括三星、華為、魅族、OPPO等知名手機廠商,也紛紛推出搭載指紋識別的智慧型手機。今天小編搜集整理了目前主流四大類型的指紋識別技術和大家分享!
  • Phone 13實現重大升級,攝像頭或6400萬像素 屏幕支持指紋識別
    支持120Hz刷新率,無充電器接口,支持屏幕指紋識別。如果這些功能都實現了,相信果粉是裝不下的。就外觀而言,將使用較小的劉海,據報導減少了約1/3。主要原因是Fce  ID的3D傳感器變化較大,晶片數量減少。
  • 關於指紋識別技術的分析介紹和與應用分析
    但是隨著面板、指紋識別、受話器、前置攝像頭、天線等零組件技術與工藝的不斷改進,實現超窄上下邊框已經成為了可能,這樣具有超窄四邊框、超高屏佔比的屏幕就是全面屏。 需要知道的是,實現全面屏不是更換一塊更大的顯示面板那麼簡單,而是對面板、指紋識別、受話器、前置攝像頭、天線等零組件重新設計的系統工程,將帶動手機零組件發生巨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指紋識別技術的發展前景及四大類型
    但指紋識別技術在刑偵中屬於「不知主體」的使用,「比對」需要通過大型機處理,價格和時間的成本都比較大。所以指紋識別常常只作為刑偵的輔助手段,應用不夠廣泛,市場份額極為有限。  通過指紋識別技術在市場中不斷的推廣與應用,指紋識別企業發現指紋識別技術的真正市場應該是民用市場。因為民用指紋識別技術是「可知主體」的,「比對」速度較快,準確率高。
  • 或引入最先進屏下指紋識別
    回溯過去的幾年,蘋果一直都是科技屆的風向標,iPhone所適配的新功能都受到了熱捧。從iPhone 5S首次加入的Touch ID指紋識別功能,到iPhone X取消指紋識別功能,以Face ID人臉識別替代,都引領了手機行業的發展。
  • 指紋識別系統電路設計圖集錦 —電路圖天天讀(200)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應用面日益拓展,不少場合需要對特定用戶群體進行身份識別或身份記錄,如門禁系統、考勤系統、安全認證系統等,在各種系統中運用的技術形式多樣,如視網膜識別、面相識別、指紋識別、RFID射頻識別應用等。其中,生物特徵識別方式以其方便性強、安全性高等特點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接受,特別是指紋識別技術方式,現已發展成為應用最廣泛的生物識別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