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七一」講話中指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把中國共產党進入北京執掌全國政權比喻為「進京趕考」,源於1949年3月23日,即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往北平進發的當天,毛澤東與周恩來的一段對話。這天上午9時,周恩來對毛澤東說:「主席,昨晚休息好了嗎?今天我們要趕路。」毛主席回答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啊!」周恩來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希望考個好成績,我們不能退回來。」毛澤東稍稍沉思了一下堅定地說:「我們決不做李自成,我們一定考個好成績,我們決不退回來。」毛澤東用「決不做李自成」「兩個務必」「進京趕考」這樣幾個簡短明了的話語或概念所闡述的關於執政黨建設的思想,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的新境界,滲透著極其深刻的執政黨建設的重要思想和重大意義。從此,「進京趕考」成了永遠激勵共產黨人繼續革命的「初心」。
回顧中國共產黨在這60多年的「考試」情況,實事求是地說,中國共產黨的考試是合格的,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的執政黨是當之無愧的。新中國成立以後,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建設和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這一結論的最有力證明。那麼,又為什麼說,這場「考試」並沒有結束,或者說,我們黨面臨的「考試」都來自哪些方面呢?概括地講,一是我國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困難和問題的考試。當前,國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困難等。二是黨所承擔的歷史重任的「考試」。中國歷史發展到今天,黨正領導和依靠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到建黨一百周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周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兩個一百年」就是我們黨今天所承擔的歷史重任。三是黨的建設中存在突出問題的「考試」。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幹部中發生的貪汙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我們黨一定要增強「趕考」意識,既要有「趕」的緊迫感、危機感,又要有「考」的責任感、使命感,還要牢牢掌握和正確運用答好「考卷」科學方法,凝心聚力地考出成績。
第一,致力於發展,提高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對人民群眾所作的莊嚴承諾。95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就是實現和發展人民群眾的利益。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五大支柱性政策、補短板防風險等等,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新理念和總方略,是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新布局和總戰略,全黨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要通過領導發展,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一定要使群眾得到應該得到的、看得見的物質利益,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要使群眾得到的、看得見的物質利益不斷有所增加。這樣才能使群眾愈來愈深刻地認識到實行改革開放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祖國的富強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更加自覺地為之共同奮鬥。這是我們事業不斷發展並取得最終成功的根本保證。
第二,不忘初心,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觀點高度概括了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的,同最廣大人民群眾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特點。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群眾工作,將黨和群眾的關係,比之如魚水,喻之為血肉,視之為種子與土地。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成就,都是通過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共同奮鬥取得的。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事業能不能順利發展,關鍵就在我們黨能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能不能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始終與人民同行。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必須堅持持續改進作風,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必須把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作為自己的基本職責,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
第三,堅持零容忍、全覆蓋、無禁區地反對腐敗。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我們黨作為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中國共產黨在90多年的歷史實踐中始終把反腐倡廉作為重要任務來抓。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就形成了豐富的反腐倡廉思想,開展了有效的反腐倡廉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更是在反腐倡廉建設上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反腐倡廉、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各級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正確權力觀,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做到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永葆共產黨人拒腐蝕、永不沾的政治本色。我們要以頑強的意志品質,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不變,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懲,讓腐敗分子在黨內沒有任何藏身之地。
作者
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
(成都《先鋒》雜誌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