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女孩」阿念的日記出版:一段不願忘卻的抗疫記憶

2021-01-15 澎湃新聞

90後武漢女孩阿念寫了一本16萬字的書,作為編劇的她,寫作原本是本職工作,但寫這本書的過程卻耗費了她太多的精力。

近日,《武漢女孩阿念日記》一書正式出版。這本書是阿念以新冠肺炎患者視角記錄下的自己從患病、隔離、住院到陪護外婆的點點滴滴,呈現了她和外婆生死相依的守護,被外界稱為「特殊時期的中國故事」。

她就是那個「火神山女孩」。

阿念。本文圖均為受訪者提供2月19日,為照顧感染新冠肺炎卻抗拒治療的外婆,阿念義無反顧從方艙醫院搬去了火神山。她的外婆,一位名叫夏豔文的武漢「老太」,生命最終遺憾地止於武漢的這個春天。10月1日晚,國慶中秋雙節,阿念在武漢黃鶴樓上參與了一場媒體直播活動。她以治癒患者的身份回望年初武漢街頭空蕩蕩的日子。而在直播室外,黃鶴樓旁的武漢長江大橋車水馬龍,長江兩岸的高樓燈火通明。有一瞬間,她覺得既熱鬧,又寂寥。

直播中,阿念還是沒繃住。

當其中一位嘉賓、武漢民謠歌手馮翔當場演唱《漢陽門花園》時,直播鏡頭給到一旁的阿念一個特寫。她收起笑容,眼泛淚光,就像今年2月初對準她的每一個媒體鏡頭,捕捉著她的情緒和變化,陪她經歷了一段關於重生、勇氣和使命的生離死別。

媒體持續的報導曾讓阿念的故事在網上收穫了巨大的關注。

當疫情暴發伊始,網上關於發熱門診、床位等信息混雜,一個90後女孩「救」外婆的故事衝破了混沌,讓人相信了在當時艱難時刻下的「勇氣和愛」,給不少人帶去了慰藉和希望。

再次回望那段經歷,阿念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她不是一個時時刻刻都充滿正能量的人,她也有負面情緒,但這就是最真實的自己。即便歷經痛楚,她也不願忘記武漢的這個歲末年初,她最希望讀者通過這本書,感受到一種真實的力量。

《武漢女孩阿念日記》封面不願悄無聲息地死去《漢陽門花園》這首民謠在今年年初的日子裡,慰藉了眾多武漢人的心,當然也包括阿念。

歌裡唱:「十年冇回家,天天都想家家(湖北方言,意為『外婆』),家家也每天在等到我,哪一天能回家。銚子煨的藕湯,總是留到我一大碗,吃了飯就在花園裡頭,等她的外孫伢……」

遺憾的是,阿念的等待和陪伴未能換來「家家」治癒出院,即便她已經無數次做好心理準備,但當生離死別真的來臨時,對她而言,依舊是沉重的打擊,以至於事後只要聽到這首歌的旋律,她都會情不自禁地流淚。

阿念一開始並沒有想到出書。她的本職工作是一名編劇,最早進入到這個行業時寫的都是甜寵偶像劇。在她染病進入方艙醫院後,同事紛紛希望她能把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

阿念在方艙醫院。照片時間:2月14日當時阿念其實沒有太多的心思,她一心想的是如何過好生命的「最後一天」。從進方艙醫院的那一刻起,她常聽到有病友在哭,「死亡」成了她到現在一直在思考的命題。在方艙裡,阿念經常洗完澡就開始剪指甲,剪完後還要梳頭,抹上髮油,然後對著當天的夕陽發呆。「我每天想的都是我要美美地離開,我要優雅地跟這個世界告別。」再回憶當時的場景時,阿念說著,淚水不自覺划過眼角。「還是無法控制。」她又不好意思地對記者笑了。

這其實都是情緒的短暫失控,在她新冠肺炎愈後的日子裡也偶爾會出現。

「很多小孩都會覺得自己是特別的,直到自己長大,發現自己其實很普通。而我儘管長大了,還是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的人。」阿念說,她以前覺得自己一定會有美好的人生,一定會跟別人不一樣,一定也有自己的使命,對未來有期待,是一個「自命不凡」的小孩。「我就是動漫看多了,比較中二。」

因此,阿念不想悄無聲息地死去。如果死了,她也想讓別人知道,在她身上到底發生了哪些真實的故事,這也成了她最早開始用拍視頻的方式記錄在方艙生活的原因。

原本她和許多患者一樣——年初疫情狀況最為吃緊的日子裡,只要是武漢人,只要在微博上寫了些關於疫情的感受,都會引來些許關注,更別提是確診患者了。

阿念在轉院去火神山的救護車上。照片時間:2月19日直到2月17日,她得知外婆也染病被轉院到火神山醫院,她再前往火神山醫院去照看外婆。作為編劇,她都覺得這一切發生得如此「戲劇化」。阿念在書中寫道:「新冠肺炎是一個讓人孤獨的疾病,把每個人的路分開。走著走著你會發現,旁邊是沒有別人的,只有你在踽踽獨行,前方可能有野獸,可能有泥濘,而你沒有地圖和嚮導,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摸索。我獨自來到方艙的那一刻是如此,一個人坐上救護車去火神山也是如此。」

而她在火神山拍的視頻也隨著數十家媒體紛至沓來的關注,在網絡上逐漸發酵,一趟孤獨前行的未知旅程被放大在了公眾的視野裡。

見到外婆。照片時間:2月19日「你還是微笑著」「有一天媒體就突然進來拍,我還在刷牙,(自己)太醜了!」阿念想起那段在火神山照顧外婆的日子,這段時期她結識了不少媒體朋友。

有的媒體把她的視頻集結成了系列報導,時常更新她和外婆在火神山醫院的狀況。這些鏡頭下,阿念戴著口罩,多是在幫外婆日常起居,叮囑老人要吃東西,給老人精神以寬慰。外界看來,「90後」的標籤代表年輕的一代人,阿念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一部分人對年輕人的刻板印象。

他們也可以為了家人罔顧生死嗎?不少人帶著自己的疑問走入阿念的生活。通過媒體的報導,「勇敢而孝順」成為網民普遍對阿念的評價,這其中還有不少名人助推。

作家王蒙認為她「那麼孝順,那麼勇敢,那麼樂觀」,等她出院後,王蒙還想和她「切磋文學,交流閱讀、寫東西的經驗」。韓寒祝福她時說道,「加油,電影裡未必都是圓滿結局,但你所遇到的都會風平浪息!」一時間,阿念成為了「肺炎網紅」。

「我可以說是勇敢,但是孝順我不敢當。」回想起外界給她的標籤,阿念自己心中始終明白,哪些評價是她值得匹配,哪些又超過她的本我。「我是武漢人啊,我不是那種蠻乖的。」阿念突然用武漢話對記者說道。

阿念牽著外婆的手。照片時間:2月20日外婆非常知道孫女的性格。日常生活中,她也是個很倔強的武漢「老太」,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正如外婆在一個視頻報導裡「埋怨」孫女逼她吃飯,她對著阿念提高了嗓門說道,「我不想吃,她非要逼到我吃,我不吃,她就哭!」視頻到此就切換了鏡頭,其實當時阿念聽完外婆的這句話就哭了。

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段時間外婆的身體已經是每況愈下,不願吃飯,不想拖累家人。有媒體當時問阿念「最喜歡吃外婆做的哪道菜」,她答不上來,因為外婆不會做飯,但會在她睡懶覺的時候把早餐買好。「她不是特別『賢惠』的老太太,但我知道,她提供給我的,已經是她能提供的最好的關心。」

這原本是有悖於一個傳統意義上「孝順孫女」照顧「賢惠外婆」的故事——阿念沒有完全順從外婆的「放棄」,「強逼」老人多少吃些東西。而外婆起初倔強地不吃飯,一心不願拖累至親的果決,展現了祖孫兩輩人為彼此所做的犧牲和堅守。

但阿念並不排斥當時被外界普遍認可的積極形象。在那段讓不少人感到絕望的日子裡,她在微博上收到了很多私信,甚至成為不少人傾吐秘密和悲傷的樹洞。

阿念與醫生交流外婆病情。照片時間:3月2日有網民對她說「你讓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還有高中畢業生在高考後給她私信說,「姐姐,謝謝你,你不知道你對我的影響有多大,那時候我特別惶恐,複習不進去,但是就是因為在媒體上看見了你,讓我慢慢能夠靜下心來,在你身上發生了那麼多,你還是微笑著,給了我一種精神力量。」「你還是微笑著」——這是網民看到關於阿念的報導時最常見的一種感受。

一提起她當時面對鏡頭的笑容,阿念突然哽咽了。她對記者說,她害怕成為一種正能量的符號,擔心大家把她的形象想得太好了,但看到這些私信後,她又覺得「積極地去笑」在年初的那個緊張氛圍裡又是那麼有意義。

而她在那個時候的使命感就是,為像她一樣感到絕望的人帶去希望。

阿念離開火神山醫院。照片時間:3月14日寫一句話,哭半小時阿念把最真實的狀況寫成了《武漢女孩阿念日記》。

這本書是阿念以親歷者視角記錄下的自己從患病、隔離、住院到陪護外婆的點點滴滴。16萬文字記錄,55張真實照片,呈現了自己和外婆生死相依的守護。

外婆離世以後,3月底,阿念結束隔離回到家,逐漸開始有人聯繫她,想把她的經歷寫成書。有的人加她微信後自稱是小說作家,希望阿念成為他筆下的素材。「我不想讓其他人去胡編亂造,我無法掌控,也是為了自我保護。」

阿念說,如果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定要把她「推下去」,她寧可自己去寫這本書,這也成為她被報導、激勵網民以外的又一個使命——她意圖讓外界知道當時的她和武漢這座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我覺得我所有經歷過的這些,旁人不可能寫的比我更好,哪怕他的文筆比我好,他也一定不知道中間有多少心緒。」

阿念清楚地記得,書的第一版寫完是5月21日的凌晨三點多。那一刻,她感到虛脫,內心還有些暢快,甚至驕傲。「我終於把它寫出來了,終於不用再這麼辛苦了,我竟然能完成,能有什麼比寫這本書更虐的事情呢?」

「我在寫的過程中等於把那段日子又重新過了一遍,我完全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為了還原當時的氛圍和感受,阿念在寫書時總把自己沉浸在深夜的寂寥之中。與此同時,她重新翻看自己的微博、朋友圈,去查每個記錄過的日期當天發生了哪些新聞,導致在寫完書以前,睡眠成了天大的難題。

來自火神山醫院的感謝信。照片時間:4月7日如果說阿念進入方艙、為了外婆轉去火神山的過程中,她對新冠肺炎的認識,對自己和外婆病情的認識,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未知的,那麼,她還有過幻想,對外婆治癒回家有過希冀。然而,當她再去回憶和敘寫這一切時,這些希望是早已破滅了的。作為編劇,阿念在工作的狀態下一天可以寫5000字文稿,而在寫自己的經歷時,她有時熬一整晚才寫1000字左右,頭髮大把大把地掉。「因為寫不動,有時候寫一句話得哭半小時。」

阿念說,她以前都是做一些腦洞比較大的夢。比如和犬夜叉一起拯救世界,和小飛俠一起在夢幻島上飛翔。還夢到過她自己變成小蘭,和柯南一起探案,別人說她有罪,柯南就幫她翻案,典型的偶像劇式男友力爆棚的少女夢。

但疫情之後,她很少再做這些讓愉悅的夢了。

她很容易夢到死亡。她曾夢到去參加一次同學會,在這次聚會上,她突然拿到一個「新冠後死亡名單」,每個班級都有同學的名字在名單上,阿念看到自己班上的同學名字後在夢中就失控痛哭,但現實中其實並沒有出現這樣的狀況。

阿念全家福,她的母親曾是疑似病例,父親也曾確診盡力展現真實的力量今年國慶中秋雙節的假期,阿念回家了。和1月份回武漢相比,這次才更像過年。在十一當天參與媒體直播的過程中,她感受到國慶節的熱鬧和中秋節的寂寥。

阿念家的聚餐又多了一個空碗。外公、外婆從去年底到今年初相繼離世,直到現在阿念還會夢到他們,心中更是難以釋懷。「他們是沒辦法替代的,在你心裡有個位置永遠空了。」

在武漢的一草一物還是能勾起阿念的記憶,她對這些記憶多少還有恐懼感。當她解除隔離後沒幾天,下過一場雨,她準備出門散散心。剛到樓下,她看到地面上的水印就條件反射一樣突然抱頭痛哭。

阿念進方艙的前一天,也是一個下過雨的夜晚。一輛警車孤獨地向她開來,萬籟俱寂,社區的工作人員站在離她很遠的地方,又害怕,但又要監督她上車。「我的爸爸特別孤獨地站在雨中,那天是我見過的他這輩子最崩潰的一天。」阿念說,所有的畫面就通過一灘水印傳來,在她的腦海中不停閃回。

知名作家、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修文為阿念的這本書寫了推薦詞:這不僅是一本日記,更是一次抗爭,阿念,經由抗爭,經由對於愛、責任和尊嚴的不懈維護,重新成為武漢的女兒,所以,重生的城市就此活在了她身上。

外婆與阿念的舊照「再沒有什麼困難是無法克服的了。」阿念把火神山比作她人生中的珠峰,她攀登過,哪怕過程不盡如人意,但終究是翻了過去。她的編劇事業開始從偶像劇往社會題材轉移,近期一直在關注向醫療機構捐獻遺體的群體。阿念的外婆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按照她生前的心願,她的遺體被捐獻用以醫學研究。

對於這本書的市場反饋,阿念更在意的是武漢人,特別是親歷武漢抗疫的人的感受。但她還有些擔憂,擔心讀者把她的書當作是一個現實坐標。「我1月19日回武漢後,大部分時間都是呆在家裡,我還是沒能把封城前期武漢的狀態描述出來,我很盡力去展現真實,我寫的這些比武漢當時的苦還是要輕太多了。」

阿念發現,人真的是會遺忘的。越往後一天,遺忘就會多一點。好在,她逼自己寫完了她和外婆的故事並出版成冊,讀者可以看到她、她和外婆甚至武漢人在特殊時期的故事,其中有暖、有愛,當然也有痛、有傷。「我完成了寫這本書的使命,我走的這一趟,終於能被人看到,有人能陪陪我了。」

阿念在書的最後問了一個問題——「多年以後,大家還能記得這一切嗎?」

她的回答是,「那些真實發生過的痛苦與淚水,那些冰封的人,我記得;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奮勇向前拯救生命的身影,我也會記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火神山女孩」阿念出書:16萬字記錄真實抗疫故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5日電(記者 上官雲)還記得「火神山女孩」阿念嗎?她的真名叫吳尚哲,今年2月份,為照顧感染新冠肺炎卻抗拒治療的外婆,她申請從方艙醫院搬去了火神山醫院。她和外婆的故事曾打動了無數人。最近,她的新書《武漢女孩阿念日記》又一次成為焦點。在這本書裡,阿念記錄了從患病、住院到陪護外婆的點滴。
  • 孩子們來看看,火神山醫院有了漫畫書《10天建成一座醫院》
    這本書用繪本的形式,介紹了火神山醫院如何用10天建起來,十分適合孩子閱讀。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漫畫書《10天建成一座醫院》。記者陶常寧 攝據悉,此書的出版由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牽頭策劃實施。「2月9日,火神山醫院投入使用一周,我們萌生了這個想法,希望編一本書,能讓孩子們也了解火神山的建設故事,於是決定以兒童繪本的形式,來展現這十天的經歷。」
  • 剛果(金)來華留學生英雄:2020,我的中國抗疫日記
    2020,我的中國抗疫日記  文|英雄(剛果[金])  中國醫科大學2019級碩士研究生歷時10天,火神山醫院建成了!從設計到完工,真的只用了10天!10天!我真的震驚了,我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把這條新聞轉發給家人和朋友,我想讓他們跟我一起見證這不可思議的中國速度。消息一發出,好多群都炸了,大家都開始感慨,作為外國人,我們都開始為中國驕傲!這就是我們喜歡的大中國。
  • 《在一起之火神山》10月4日播出,陳靜講述「72小時建ICU」令全場淚目
    《在一起》分為10個單元故事,《火神山》單元將在10月4日播出,講述的是解放軍醫療隊的故事。>「真實的故事已經足夠動人心魄,我們則力求最大程度地再現軍人醫生們在抗疫中的精神力量,展現這個時代的風貌《火神山》女主角原型是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士長陳靜。陳靜除夕夜馳援武漢,擔任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被全網稱為「硬核護士長」,由知名演員陳數扮演。
  • 火神山醫院建成:那些與時間賽跑的普通人
    火神山醫院建成:那些與時間賽跑的普通人 2020-
  • 為何《哈利波特》斯內普演員日記的出版,令他的妻子感到興奮?
    終於,我們迎來了艾倫·裡克曼的日記,他的日記將變成一本書。對於他的回憶能夠被更多人拜讀,他的妻子透露,她簡直想不出有什麼能夠比這個更為興奮的了。 好萊塢這位令人尊敬的男演員艾倫·裡克曼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寫日記了,他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希望他的日記會被出版
  • 梁漱溟跨越50年日記出版 親歷抗戰土改等歷史事件
    幾年前,梁漱溟的晚年口述記錄《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公開出版。  這位有「現代新儒家三聖之一」、「中國最後一個儒家」、「鄉村建設先行者」之稱的哲學家兼社會活動家,以其坦然無偽的立世態度、高深遠闊的思想境界,以及他在晚年圓融悲憫的情懷,輻射到當下的讀者心中,引發震動。
  • 忘不了,火神山醫院封存的最後兩小時
    01 火神山醫院封存的最後兩小時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黃舒 因為路的左邊就是火神山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的重要陣地。 我們每天都要進去戰鬥,竭力將病毒圍堵在裡面消滅。經過兩個多月的日夜奮戰終於迎來勝利,這裡已成了封存的印記,曾有過無數感動、傷痛、快樂,日月為鑑,時光為證,我們不悔。 最忘不了的是最後封存的兩個小時,我們做最後的打掃、洗消工作,每個人的眼神裡藏不住的喜悅、自豪和激動。
  • 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命名到底有什麼講究
    「火神山」「雷神山」,兩所醫院不同尋常的霸氣名字立刻引起關注,網上很快流傳起頗有樂觀精神的段子: ——「你知道為啥武漢第二個應急醫院叫雷神山嗎?」 ——「第一個叫啥?」 ——「火神山,因為這個病毒怕熱。但是雷神山你知道為啥麼?
  • 支援武漢抗疫受表彰 廣州一名國企「有錯幹部」被免予黨紀處分
    「疫情期間,我有幸去支援武漢火神山醫院,這本身不是什麼偉大的事,但組織卻看到了,並因此免予我黨紀處分,實在令我感動。」在近日舉辦的廣東省抗疫表彰大會上,珠實集團下屬三級子公司廣州江迅清潔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海元難掩激動之情。
  • 「耳朵裡的男朋友」DJ程一新書出版《我不願讓你一個人》
    《我不願讓你一個人》,在書中他首次曝光了和初戀的浪漫感情以及自己從畢業到創建電臺的心路歷程。總有聽眾對程一說:「謝謝你陪伴我走過了一段很艱難的時光」,對此,程一也感嘆:「雖然沒有說出口,其實是你們的肯定伴我走過了我最顛沛流離的日子」。「耳朵裡的男朋友」自嘲是只單身狗在書中程一寫道,他高中時就喜歡聽電臺,可是家教嚴,做完作業之後就要上床睡覺,沒有一點空閒時間。程一就偷偷地用當初的直板手機,插上耳機,貓在被窩裡聽。
  • 送別,火神山28位大體老師
    送別,火神山28位大體老師 2020-04-20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建設背後的家居建材行業力量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開建。非常時期,非常速度。工程建設早一分完成,就能早一分遏制疫情蔓延。項目建設不斷提速,充足的物資保障尤為關鍵。工程建設緊要關頭,家居建材行業的相關企業紛紛伸出援手,不遺餘力獻出行業力量,積極支持工程順利開展。
  • 分工不同,並肩的戰友一起守護希望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這次來支援地壇,我把兩個孩子交給了婆婆,從沒想到老公公司緊急做上了防護服的壓邊機,他也常常加班加點,我倆在不同戰線為抗疫做貢獻。李曼(左)、張博(中)應對ECMO不怵了李龍 支援地壇醫院ICU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ICU護士3月12日 北京地壇醫院ICU 多雲轉晴這次支援,讓我學習到了真本領。
  • 從《火神山》到《方艙》,見證戰「疫」路上的生命奇蹟
    中國娛樂網訊 10天,從無到有,佔地3.39萬平方米的火神山拔地而起;16家方艙醫院,投入使用15家,實現「零感染、零死亡、零回頭」……這是2020年春天,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屬於生命的奇蹟。「接力」《火神山》,今晚《在一起》將播出《方艙》,靳東將在劇中飾演成都西華醫院的院長胡慶生。他將帶領一批年輕的90後、00後醫護人員,在武漢方艙承擔醫者使命。真實的方艙醫院究竟是什麼樣子?今晚19:30,江蘇衛視《在一起》,走進你不曾了解的過往。抗疫伉儷,告訴你愛情最真實的模樣一場疫情,兩個戰場,最美的「逆行」,是與你並肩作戰。
  • 你們早日康復,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禮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快速吃完泡麵,坐在前往方艙醫院的車上,看著這座擁有一千多萬人口此刻卻空空蕩蕩的城市,我心中暗暗向女兒保證:親愛的開心,爸爸一定努力做好這次抗疫工作,平平安安地回到你的身邊!等你再長大一點,爸爸媽媽一定要帶你來武漢,讓你看看爸爸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如果有一天你長大,希望你能接過我手裡的「聽診器」,也成為一名白衣戰士!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講述央企責任擔當 中建集團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
    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精神,總結中建集團抗疫工作,表彰抗疫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為中建集團實現「一創五強」戰略目標凝聚團結奮進力量,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李敖登陸記:出版背後的故事》出版:寫李敖沒有為他打抱不平
    和李敖先生的合作、交往超過27年的三聯書店原總編輯李昕日前在深圳報業報業集團出版社出版個人第三本書——《李敖登陸記:出版背後的故事》,重新勾畫一個被「狂狷」等詞所遮蔽的李敖。  關於新書:獨家、近距離、客觀  晶報:恭喜您第三本書出版,從《做書》《清華園裡的詠嘆調》到《李敖登陸記》,一路寫來,您有什麼感想?寫書比編書容易些吧?
  • 火神山,雷神山,名字背後的奧秘
    在這半年時間裡,最讓國人記憶深刻的,除了全民禁足和八方馳援外,可能就是在十餘天內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這兩座臨時醫院。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快速建成,不但充分展示了基建狂魔的魔性,體現了以人為本、人命關天的治國理念,引起了全世界的震驚,火神山和雷神山這兩個名字也給中國的戰疫鬥爭平添了幾分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