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實「鼠」不易已過去,2021「牛」轉乾坤拉開序幕,精選層的打新熱潮也正式邁入2021。
首批精選層公司永順生物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是很不錯的,尤其掛牌精選層首日開盤大漲120%,可以說是為精選層掙足了面子。
逐鹿君注意到2021牛年即將迎來精選層打新第一股——驅動力(838275.OC),在很多方面和永順生物非常像。
2021年1月6日,驅動力發布的最新公告顯示:驅動力精選層公開發行採用直接定價方式,新股申購代碼 「889275」,發行價5.00元/股,網上發行992萬股。網上路演時間是 2021年1月8日(星期五)14:00-17:00在全景網路演天下舉行,投資者網上打新時間是2021年1月11日。
/01/
低價發行只為轉板上市門票?
永順生物和驅動力均是廣州的公司,都是袖珍型公開發行,主營業務都和豬有關,目前來看都符合轉板上市條件。
差別是永順生物是做動物疫苗,驅動力是做動物造血產品;永順生物是行業市場空間超百億的動物疫苗區域龍頭。
驅動力是市場空間超百億的動物造血細分領域的開創者和引領者,被譽為動物營養領域的「獨角獸」,同時也是行業龍頭企業。
驅動力面對的是生豬、奶牛、雞、魚等現代化集中養殖帶來的動物普遍性貧血問題,經過近十年的市場培育,動物造血已逐步得到養殖企業的認可。
對投資者來說,兩家公司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區別就是估值。畢竟即使是買好公司,也要有好價格。當然,如果能用足夠低的價格買到有核心技術的好公司就更好了。
永順生物當初公開發行市盈率為46.01,而按照最近披露的2020全年業績預告來看,驅動力5.00元/股的發行價,市盈率僅10倍出頭,不到永順生物的1/3。
驅動力低價發行的目的或許就是衝著轉板上市來的!
/02/
牛年精選層打新第一股
驅動力本次精選層公開發行價5.00元/股,擬發行不超過1200萬股,擬募集資金6000萬元,其中網上發行992萬股。七家戰略投資者已認購208萬股,陣容強大且多為行業上下遊公司。從公司已披露的三季報來看,驅動力的綜合毛利率為45.56%,淨利率27.79%,估值僅有5億元出頭。
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中,主營酶製劑、微生態製劑、動物保健品的蔚藍生物(603739.SH)市值34.74億元,市盈率44.68,毛利率50.40%,淨利率12.20%。主營飼料用酶製劑的溢多利(300381.SZ)市值53.17億,市盈率41.70,毛利率37.94%,淨利率10.45%。
更重要的是,蔚藍生物和溢多利在同行業中有多家業務相近的競爭對手,而驅動力則是全球動物造血領域的開創者,極具話語權和定價權。
此次,驅動力精選層公開發行前限售股份佔總股份比例為89.37%(法定限售74.98%,自願限售14.39%)。掛牌精選層後,驅動力二級市場流通股極少,算是袖珍發行的小盤股。
而且,從元旦開始,投資者能參與的新三板精選層打新公司僅有4家,驅動力是第一家,後面還有3家(華維設計、同力股份、長虹能源)尚未獲證監會核准,其他公司更是需要披露年報後再走精選層公開發行流程。預計精選層打新將有2-3個月的空窗期。
既有優秀的質地,又有明確的轉板上市預期,在轉板上市政策即將正式落地的背景下,作為牛年精選層打新第一股,驅動力很有可能成為激活精選層賺錢效應的牛股!
/03/
業績穩定增長,財務表現優秀
業績方面,驅動力自2012年成立以來,收入和利潤均保持穩定增長。公司僅在2019年業績出現一定程度下滑,主要是受非洲豬瘟導致生豬存欄量減少所致。現在驅動力已有有效的解決方案,能幫助養殖場實現成功養殖,產品銷量大大提升。
2020年12月18日,驅動力發布2020年年度業績預告淨利潤3800-4200萬,同比增長78.77-97.59%,全年淨利潤將創下近年來的新高。能取得這麼好的業績,主要是因為非洲豬瘟疫情減緩後豬場開始復養,生豬存欄量大增。同時,在非洲豬瘟和新冠雙疫情的影響之下,養殖場更加重視提高豬群造血能力以抵抗病毒。
而且從公司業務的發展態勢來看,驅動力正處於業績爆發式增長的初期。2021年,公司加大全國銷售網點建設後的業績更加值得期待,按發展趨勢推測,2021年將有希望實現6000萬淨利。
財務指標方面,截至2020年三季報,驅動力總資產1.91億元,淨資產1.82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佔淨資產38.41%,資產負債率%(合併)4.51%。2018-2020年三季報,公司經營淨現金流一直為正,並且每年都分紅1-2次,分紅現金佔當年淨利潤約30-70%。
至於驅動力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這一切還得從豬說起。
/04/
「皮紅毛亮」的健康豬
二三十年前,我國普遍存在的農村家庭養豬開始向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場轉變。但規模化養殖後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圈養模式」導致養殖動物嚴重缺乏運動、接觸不到土壤、接觸不到綠色植物」,導致豬肉質較差,皮毛蒼白不好看,也容易生病。
這些問題其實就是貧血的表現,只要現代規模化「圈養模式」不變,貧血問題就一直存在。
為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嘗試了各種方法,包括在飼料裡加各種高效的有機鐵,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後來人們發現在飼料裡添加阿散酸或洛克沙砷,豬吃了這種飼料後果然長得皮紅毛亮。
但帶來一個新問題,阿散酸和洛克沙砷本質上都是砷製劑,其無機形態(三氧化二砷)有劇毒。
豬吃了這種砷製劑後毛細血管會顯著擴張,導致全身通紅,看起來皮紅毛亮、造成健康的假象。
但砷這種重金屬會殘留在豬肉裡,也會向環境中排放,不但破壞生態環境,還會通過蔬菜水果富集到人們的餐桌上,增加致人畸形或患癌的風險。
多年前,劉平祥博士為首的研究團隊認為,考慮到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國家一定會禁掉砷製劑。
經過多年的研究,劉博士團隊在全球首次提出了造血營養的三大核心理論。第一大理論:補鐵≠補血;第二大理論:造血就是造房子;第三大理論:造血營養是必需營養。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我國正式禁止飼料中添加砷製劑。驅動力的造血產品正好解決了養殖企業普遍存在的動物貧血的重大難題。
/05/
全球動物造血領域的開創者
血液對養殖動物具有促生長、提高免疫力、改善肉質和提升繁殖性能等作用。國內外研究成果顯示,現代集中化的養殖動物貧血狀況嚴重,養殖業對動物造血類產品需求很大。
國際上,歐美科研團隊早在1974年就發現血紅蛋白可以抑制白血病病毒,2013年發現血紅蛋白可以抑制豬瘟病毒。2019年4月,耶魯大學《nature》重大研究發現,血紅蛋白成功將32個已死亡的豬大腦」起死回生」。2019年10月,英國劍橋大學《ANIMAL》研究表明,血紅蛋白可以改善母豬繁殖性能,提高仔豬存活率,並把血紅蛋白作為種豬遺傳選育的指標。
2019年,美國《豬病學》非洲豬瘟專版提出「紅細胞可通過激活NK細胞、丅細胞對抗非洲豬瘟病毒。國內,驅動力研發團隊研究表明血紅蛋白可以提高生豬的豬瘟抗體水平,並且豬瘟的抗體滴度與血紅蛋白水平成正比。
雖然人們知道血液對人和動物都是極其重要的,但想造血卻沒有那麼容易。
劉平祥博士帶領研發團隊經過多年探索終於攻克了造血的世紀難題,並在2011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截止目前公開資料顯示,驅動力擁有國家專利10項、高新技術產品22項和名牌產品3項。
實踐證明,驅動力的造血產品能在20-30天內將動物的血紅蛋白提升10-30%,動物自身的造血能力大增,貧血狀況得以解決。
這是全球極具開創性的成果,目前在國際上也僅有驅動力一家公司能做到。
/06/
動物造血產品解決動物養殖難題
驅動力的主營業務是研發、生產和銷售具有提升動物造血能力的添加劑預混料和其他功能的添加劑預混料。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動物造血營養領域,持續拓展有關動物造血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是養殖動物貧血解決方案的創新者,是飼料行業造血營養技術與產品的開創者。
驅動力的造血產品從血紅蛋白合成、紅細胞的生成、增殖、核酸的合成、鐵滲入卟啉環、二價鐵的保護等多個環節和因素,促進養殖動物合成血紅蛋白,生成紅細胞、達到造血效果,有效解決了動物貧血問題,改變了傳統補血理論效果的局限性,同時也可有效替代對人和動物及環境均有危害的砷製劑。
動物在飼餵含有驅動力生產的造血飼料後,能在短期內提高血液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可有效改善或解決集約化飼養動物普遍存在的貧血現象,提高動物繁殖能力、促進生長、顯著改善肉質,提升畜產品的品質和生產效率。
同時,驅動力的造血類產品還可提高動物免疫力、提高病毒的「感染閾值(劑量)」,從而減少易感動物,增強動物抵抗疫情的能力。
簡而言之,作為全球動物造血領域的開創者,驅動力致力於提高動物的造血能力,從而解決養殖動物的貧血問題,給養殖業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動物的免疫力,讓肉品更美味、更安全,讓人們身體更健康。
銷售模式上,驅動力的造血產品既賣給飼料廠,也直接賣給大型養殖場。養殖場作為終端用戶的直接採購,大大提升了其對造血產品的認知、重視和認可。
同時,養殖場對動物造血產品的認知和需求提升,也促進上遊飼料廠加大對造血產品的採購量,形成「一推一拉」的良性格局。
經過近十年的市場培育,「非洲豬瘟」以及今年的新冠疫情,人們不但意識到了提高人的免疫力的重要性,養殖場也意識到了提高動物免疫力的必要性。
同時,為擴大應用領域,驅動力也將動物造血產品拓展到奶牛、雞、水產等其他動物養殖上,目前已有部分奶牛、雞等養殖公司或飼料廠使用。今後,隨著多個使用領域的廣泛推廣,也將為驅動力貢獻收入和利潤。
/07/
牛年開局,氣血兩旺!
A股在牛年首個交易日大漲,上證指數突破3500點,全天成交額一舉破萬億。同時,養殖行業整體漲幅6.19%,領漲兩市。
作為新三板投資者,在如此牛氣下打新牛年精選層第一股——驅動力,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編輯:黃靖璇
免責聲明:本文(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逐鹿精選層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