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原本打算在春節期間大有作為的餐飲,因受到疫情的重創紛紛關門。在市、區政府的推動下,密雲「無接觸外賣」成為助推餐飲業復工復產的加速器,也為疫情當中的百姓增添一絲生活氣息。
沒有外賣,不成肥宅
將黃橙橙的哈密瓜切好擺在桌面上,夏雨伸了個懶腰,縮在了椅背上。拿出餅乾塞進嘴裡後,夏雨盯著空蕩蕩的手機外賣頁面發呆。「疫情期間,我的炸雞,披薩,奶茶都點不到了。真希望回到以前隨意點外賣的生活當中。」在沒有外賣的日子裡,夏雨看起來比以往瘦了許多。
成本增加,壓力山大
目前密雲區餐飲單位共4932家,2月份營業300餘家,隨著近日餐飲業的復工復產,現在營業516家,比2月份有小幅度增漲。
春節期間,大批餐館陸續關門歇業,員工們返回家鄉過年。原本打算大年初三開業的餐館老闆們因為疫情的加劇紛紛改變了計劃。
員工們無法及時返崗,造成了餐館用人的緊張。香噴噴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運營部總經理國紅亮說,「春節期間我們大多數員工都回家了,只留下5個人看店。我們的員工主要來自河北、東北以及內蒙。從初二開始除了看店人員之外,其餘員工就陸續開始返鄉回家。」
佩戴口罩和橡膠手套的李飛
眉州東坡密雲店店長李飛說,「春節前有7位員工回家了。這7名回家的員工,現在我們要求他們等疫情緩解了才能回來,因為現在即使回來也是要隔離,還要擔著一定的風險並且承擔一部分費用,所以暫時沒有讓他們回來。這7名員工分別來自四川和瀋陽。」
預定的取消與食材的處理導致餐館的運營成本增加了。國紅亮告訴小編,「在疫情期間,咱們這邊也不能聚集吃飯,之前預定的也都退訂了。正因為疫情暴發的比較突然,我們為新年準備的大量食材就陸陸續續地以較低的價格銷售出去了。」
餐館在當前面臨著生存壓力。國紅亮說,「由於客流量一時半會也是恢復不到正常水平的,我們的資金方面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以前是店面多掙錢多,現在是店面多受影響大。現在感覺全面開張也不是,不開張也不是,開業的話害怕損失會更大,不開的話害怕員工流失,感覺是處於一個兩難的狀態。」
無處掌勺,廚子外賣
齊立成在給餐箱消毒
齊立成春節期間沒有回老家,本是做廚師的他並沒有在春節期間如預期那樣大賺一筆。想想自己的兩個孩子,齊立成毫不猶豫地拎起了外賣配送箱。「其實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是幹兼職的,現在他們都還沒有復工,我就兼職來做外賣。」齊立成說,「我半年前也送過外賣,感覺現在外賣的單數比之前少很多。」
「在疫情暴發之初,外賣行業是受到較大影響的,很多外賣員不敢回來,在我們的指導下,外賣公司調整了一系列的措施,對外賣騎手分批分組進行管理,組長在管理之後再上交到上面的總管理處。」密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科科長張景超說,「目前,餐飲行業正在一步步的復甦。」
杜絕接觸,外賣放心
疫情期間,社區百姓對外賣餐飲還存在著種種顧慮。家住長安小區的李亭上次點外賣還是春節之前,「現在外賣只能送到小區門口,我需要下樓去取,從家裡到樓下還要走一段路程,就不想點了。」
「以前我中午也喜歡點,自從疫情發生之後,我都是回家吃飯。」李亭說:「感覺經過別人手的飯自己不太放心。」
1月28日上午,齊立成在外賣騎手群組裡看到了「無接觸配送」服務即將開始的通知。
齊立成表示,我很開心,政策一出,外賣行業要有起色了。
無接觸外賣配送分為五個環節:「外賣商家對抵達的外賣騎手進行體溫檢測並消毒;餐館廚師將外賣裝進餐盒,貼上封籤,寫上日期,放入消毒過的取餐處;外賣騎手將外賣餐盒放入後單車後備餐箱;外賣騎手將餐盒送到達預定小區的指定站點;跟業主進行電話聯繫取餐事宜。」在送餐過程中,外賣騎手和買家不會有任何面對面的接觸。
從密雲市場情況來看,復產復工以後很多餐飲和外賣都在逐步恢復營業,客源也在慢慢回流。
疫情專供,大受歡迎
眉州東坡酒樓密雲店提供菜品售賣服務
李飛說,「在疫情期間,我們也採取了很多創新措施,比如我們在疫情期間推出的『懶人毛血旺』,這道菜我們兩三天的時間就研發出來,採取了火鍋的創意,可以整體打包回家自己煮。我們還針對居家人員推出了很多『秒變美食專家』的美食半成品,這種食品我們已經處理過,拿回去稍稍處理一下就可以食用,既方便又可以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很受消費者歡迎。」
香噴噴餐飲開始售賣早餐
國紅亮表示,「現在我們早上開始賣早點了,下一步我們打算等回來的員工隔離完成之後,先把外賣平臺給上了,然後逐步恢復中餐和晚餐。」
密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進行檢查
根據李飛的介紹,密雲區市場監管局一直在對餐館進行食品安全、餐具餐廳消毒、就餐距離、就餐人員數量進行檢查,並就此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這是我們營業的基礎。」
炸雞一到,滿血復活
電話鈴聲響起,夏雨從椅背上挺起身來。「您好!您點的炸雞到了。」
道謝,出門,接單,點讚,一氣呵成。
臥在椅背上,夏雨邊啃著雞腿邊說:「嗯,熟悉的香甜。」
「自從外賣送單正常後,我胖了5斤。之前一直沒有別的外賣,我把果園那邊的一家餐館的菜單都點了一遍了。」夏雨笑著對大家說。
(文中夏雨和李亭均為化名)
文並攝:李東方
編輯:李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