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後,擁有先進醫療科技的國家都紛紛開始研製針對這一病毒的相關疫苗。但奇怪的是,宣稱擁有全世界最為發達的醫療科技的美國,卻遲遲不能研製出相關疫苗。直到2020年11月左右,美國輝瑞公司才對外宣布第一批疫苗成功上線。當輝瑞公司與其他國家籤訂了1億多疫苗訂單後卻突然翻臉,並且在合同上新增了諸多免責條款。
美國輝瑞公司「後來居上」,獲得大量疫苗訂單
實際上直到去年5月,輝瑞公司才開始著手研製新冠疫苗,想來這與美國輕視了新冠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接下來的研發進程也並不順利,在美國政府的不斷催促下,輝瑞公司才勉強於11月生產出了第一批疫苗。
出於對美國醫療科技水平的信任,許多國家如日本、葡萄牙、澳大利亞、德國、秘魯等國家紛紛向其表示願意大量購買。很快,輝瑞公司的疫苗產品就已經暢銷全球。然而就在輝瑞公司開心「數錢」、買家滿懷期待疫苗的到來之時,秘魯卻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輝瑞公司強行增加免責條款,引發外界質疑
在各國訂單如雪片般飛向輝瑞公司之時,秘魯卻突然發現在疫苗的購買協議中出現了許多不合理的免責條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輝瑞公司不對自己生產的疫苗負法律上的責任。換句話說,如果有人因為注射了該疫苗出現任何副作用,輝瑞公司都不對其負責任。這就引發了外界的質疑,認為輝瑞公司是在明知自身產品存在著重大缺陷的情況下就投放到市場上進行銷售。
外界的猜測並非是無中生有,尤其是在輝瑞公司生產的疫苗出現多起問題事件後,更加印證了外界的猜想。但是無論各國政府如何與其商議,輝瑞公司都堅持不刪去這一免責條款。
輝瑞公司的這種態度,不免會加深外界對其開發研製的疫苗產品的安全性質疑的程度。畢竟這種行為,更多體現出了輝瑞公司對自身產品的不自信。同時這種強迫買方接受這種霸王條款,大有一副「愛買不買」的味道在裡面,很難讓外界對其完全信任。畢竟從疫苗開始研發到批量生產、再到給大規模人群注射,這都是關係到人民的大事,不是一個免責條款就能夠敷衍了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