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70年波瀾壯闊的不凡徵程,正因銳意進取、勇於開拓,我們不斷創造發展的新成就;正因激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我們迎來了新時代走向復興的萬千氣象。
「改革越到深處,越要擔當作為、蹄疾步穩、奮勇前進,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前不久,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們黨守初心、擔使命的重要體現,勉勵大家緊密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高改革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迎難而上、攻堅克難,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抓落實,堅定不移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破除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殷切的囑託,催動我們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給人以深刻啟示。
開拓創新是一種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是共產黨人應有的責任擔當。歷史和現實證明,越偉大的事業,往往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激發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今天,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尤其需要我們認真檢視自己,有沒有失去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的銳氣,有沒有累積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惰性?面對前進路上的風險挑戰,我們尤其需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勇於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通過革故鼎新不斷開闢未來」。保持開拓創新的姿態,堅定革故鼎新的意志,銳意改革、熱情創新、超越自我,才能在新中國的史冊上不斷書寫新華章。
革故鼎新,就應增強問題意識,勇於自我革命。現實中,一個人如果缺乏自我審視的自覺,不注重反思、不勇於糾錯,就容易驕傲自滿、裹足不前。周恩來同志曾寫下《我的修養要則》,其中就有多條與檢視問題、改正錯誤有關。「要注意檢討和整理,要有發現和創造」「要與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作原則上堅決的鬥爭」「具體的糾正自己的短處」……這些充滿自我警醒意味的「要則」,照見共產黨人永不懈怠、追求卓越的精神狀態,也為做合格黨員樹立榜樣。不粉飾缺點、不迴避問題,知錯即改、立行立改,才能在推陳出新中不斷超越過去、超越自己。
革故鼎新,也應提高創新意識,善於打開局面。鄧小平同志曾諄諄告誡:「世界形勢日新月異,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現在的一年抵得上過去古老社會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今天,面對新的時代環境和條件,更要激發創造性思維,激揚創新的朝氣,奔著問題去、朝著問題改,大膽革除阻滯發展的一切羈絆或藩籬,讓創新源泉充分湧流、創新成果充分匯聚,我們就一定能勇立時代潮頭,開闢改革發展的新境界。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始終守初心、擔使命,一刻不放鬆地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一刻不停歇地推進改革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凝聚堅不可摧的奮進力量,在革故鼎新中不斷開闢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