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是怎麼死的?可以從其日記中找原因
曾國藩進士出身,創建湘軍大戰太平天國,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雖然曾國藩位列四大名臣之首,但壽數最淺,其他三位都活到七十多歲,曾國藩61歲便「坐化」,他是因什麼而死的呢?
因曾國藩是近代化建設的開創者,很多人對其生平事跡、為人為文研究比較多,當時中西醫交流已經十分廣泛,其身居高位,理論上在醫學治療和平常修養中有很多保障,但晚年卻頗受疾病困擾,以至多病而亡。要釐清曾國藩是怎麼死的,最重要的查找依據便是《曾國藩日記》。
雖然年輕時的曾國藩也記日記,但都是率性而為,斷斷續續,堅持並不長久。但在30歲後,曾國藩立志成為聖人,極度自律,在寫日記這件上開始下功夫。且不光是記載一日之中的重要事件,還有諸多的反省,有時百餘字,有時幾百字,很像今天的「微博」。
因此,如果要探討曾國藩是怎麼死的,可以從其日記中一窺究竟。
其一,體力委頓。曾國藩的身體一直不健壯,年輕時也有許多壞毛病,比如好色、抽菸、喝酒之類,30歲後為自己定下戒律,兩度戒菸,最後基本上不沾菸草,應該是很成功的例子。但其在50歲後的日記中經常出現「委頓」的字眼,足見其身體狀況堪憂,50歲時是其功名事業正如火中天的時候,曾國藩的委頓應該是天賦不足,精神睏乏,這也是其健康狀況不佳的最初信號。
其二,癬疾,日記中出現最多的是癬疾,並且此症反覆發作,在壯年時候就開始折磨曾國藩,令他寢食難安。現代醫學表明,曾國藩罹患銀屑病,此病在當時很是折磨,曾國藩公務繁忙,很多時候需要身穿繁瑣官服應對,而癬疾的痛苦折磨著曾國藩,以至身體潰爛,反覆發作。曾國藩認為此症跟飲食有很大關係,以至於只吃蔬菜,不吃肉蛋,有時候甚至只吃無油的蔬菜,只吃幹米飯,這種營養上的不均衡應該是讓其身體進一步惡化的部分原因。
其三,眼疾。曾國藩晚年衰老很快,視力急劇下降,由於公文較多,進一步惡化了視力,最後右眼全盲,全靠左眼支撐。這令他精神上十分緊張,處理公文時不得不時不時停下休息,但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視力也沒有得到恢復。曾國藩的眼疾並非是年老的老花,從其日記中記載應該是白內障之類。
其四。體虛怕熱。曾國藩在日記中記載比較多的還有「怕熱」,他平素最怕夏天,不但會加重身上的癬疾,而且出汗比較多,整日之內需要數度更換內衣。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出汗太多屬於「人體精液的損耗」,因此他十分擔心自己命不久矣。
其五,心血管疾病。在曾國藩的最後幾日,基本上已經不能說話,舌頭已經麻痺,最後記載的腳麻,乃至「坐化」,實際上跟現在的腦梗很像。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曾國藩有很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最後也因此而死。
綜合來分析,曾國藩體弱內虛,且患有銀屑病、白內障、心血管等諸多老年病症,在中西醫治療中又左右搖擺,最後導致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