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大最著名的心理學效應——蘑菇效應

2021-01-10 騰訊網

蘑菇效應,指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會開始被人關注,可此時它自己已經能夠接受陽光了。人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蘑菇效應」。英文名稱:Mushroomseffect

蘑菇管理是大多數組織對待初入門者、初學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從傳統的觀念上講,「蘑菇經歷」是一件好事,它是人才蛻殼羽化前的一種磨鍊,對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養有促進作用。

蘑菇效應」很形象地詮釋了多數人的工作經歷:一個剛參加工作的人總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得不到重視。當他默默無聞地工作一段時間後,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漸被人關注並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漸被邊緣化,甚至被人遺忘。從傳統的觀念上講,這種「蘑菇經歷」不一定是什麼壞事,因為它是人才「蛻殼羽化」前的一種磨練,它可以消除一些

蘑菇效應

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使人更加接近現實,能夠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處理問題,對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可是,人們如果用發展的眼光來看,「蘑菇效應」也有著先天不足:對一些真正有才華、有抱負的年輕人來說,「蘑菇經歷」有可能耗費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甚至有可能因不受重視(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而最終被埋沒(自生自滅)。

「蘑菇們」的至暗時刻

職場新人常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部門的重視,只做一些打雜跑腿的工作,有時還會受到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組織或直屬領導任其自生自滅;新人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這種情況與蘑菇的生長情景極為相似。

很多剛剛開始工作的年輕人,總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打雜跑腿,端茶送水,還會受到很多指責、批評,甚至代人受過,或者乾脆被無視,任其自生自滅。

指導和提攜,似乎總是落不到自己頭上。這種失落和碰壁感,如同被放置在陰暗角落裡的蘑菇一樣。而「蘑菇定律」說的就是如此:蘑菇生長必須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人的成長也肯定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前途茫然」的感覺,會持續在整個蘑菇時期——直到長得夠高夠壯,才會被人重視。

只有用現在每一秒的努力萌生,才能換取未來每一秒的不後悔。

所有的停滯不前和怯懦擔憂,都會延長成為「蘑菇」的時間。終有一日,因為平日的碌碌無為,而錯過一個又一個機會,無法對未來形成改變。

相關焦點

  • 心理學:這4種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效應,總有一個會讓你受益終身!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的科學,涉及人的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等,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談及心理學時,往往都會覺得不可琢磨,難以窺探,但實際上心理學並沒有那麼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4種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效應,總有一個會讓你受益終身!
  • 【薦讀】世界七大著名心理學效應,學會一個受益終身
    了解這七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做個明白人。1飛輪效應假期過後,重新返回工作時總是異常艱難?面對工作,總覺得提不起精神,效率降低,甚至還會焦慮和神經衰弱?有人說,這是萬事開頭難的體現,「飛輪效應」的理論正支持了這一點。
  • 世界七大著名心理學效應,學會一個受益終身
    了解這七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做個明白人。1、飛輪效應假期過後,重新返回工作時總是異常艱難?面對工作,總覺得提不起精神,效率降低,甚至還會焦慮和神經衰弱?有人說,這是典型的「節後綜合症」,也有人說,這是萬事開頭難的體現。這不無道理,「飛輪效應」的理論正支持了這一點。
  • 世界七大著名心理學效應,學會任何一個都能受益終身!
    為了新的開始別再被自己的心理騙了了解這七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做個明白人飛輪效應假期過後,重新返回工作時總是異常艱難?面對工作,總覺得提不起精神,效率降低,甚至還會焦慮和神經衰弱?有人說,這是萬事開頭難的體現,「飛輪效應」的理論正支持了這一點。
  • 心理學著名實驗梳理之暈輪效應
    心理學考研中有幾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分別是感覺剝奪實驗、延遲滿足實驗、情緒實驗、從眾實驗、期待效應、暈輪效應,這幾個實驗是心理學考研常考的知識點,下面介紹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暈輪效應愈來愈多地被應用在企業管理上,其對組織管理的負面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各種組織決策上。
  • 6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比如,你漸漸會覺得他是世界上聲音最動聽的人、是你見過最帥的人,甚至還會假設他的道德水平也比較高。暈輪效應本質上是一種認知偏差,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方式。所以,「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其實是你的心理在跟你玩遊戲,千萬不要輕易當真。歸因偏差—— 2種常見的歸因偏差 你是否犯過?
  • 聰明的父母需要了解的2個心理學效應
    在之前的節目裡有聽眾反饋能不能出一期家庭心理學,孩子叛逆期該怎麼辦?要知道,人的一個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神奇的心理奧秘。學習心理知識,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在生活中。所以,在這期節目裡,將和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又有用的2個心理效應,同時告訴你如何把這2個心理學效應運用在教育孩子上。-1- 超限效應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
  •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2020-03-30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理學:巴納姆效應 Barnum effect
    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上述現象就是巴納姆效應 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心理學對我們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心理學通過一些科學測量與經驗來揭示人本身的一些規律,這樣人們也可以更好通過這些規律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這非常重要。我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非常有趣且一點詭異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也許身處其中卻不自知。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它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犯罪和警務理論之一的基礎:「破窗」!088,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就是最典型的兩極分化,意思就是強者更強,而弱者更弱,就像現如今的群體一樣,富有的人會更加富有,而貧窮的人自然會繼續貧窮,因此這種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大,也會給人造成積極和消極的兩種不同情緒,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努力的人會讓自己變強,而消極的人,生活中面對困難後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筆者從數百個心理學效應中仔細篩選了產品設計中常用到的28個心理學效應,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了這些效應在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應用場景。10. 近因效應定義:也稱最近效應,在總體印象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產品中的應用:雖然大家對京東的原有印象是正品行貨,但是當年出現假酒事件也讓很多用戶瞬間對京東「粉轉路」,這就是近因效應的體現。
  • 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你為什麼這麼懂我?
    心理效應:巴納姆效應,你為什麼這麼懂我?第一篇文章,我準備和大家說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第一次接觸巴納姆效應的時候,我是懷著懷疑的態度去看了這個效應,看完之後,如果不是我提前知道,我會很肯定地相信那說的就是我。在我看來,那些話簡直是完美地說出了我的人格,因為有些我覺得我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話,都被它用語言表達了出來。此後的一段時間裡,我都用這個心理學效應去做實驗。
  •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學習園地〗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一個很有意義的心理學現象。
  • 教招常見心理學效應匯總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也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今天我們就一起把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匯總一下。
  • 《黑羊效應》書訊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副書名——心理醫師帶你走出無所不在的霸陵現象,我就在想,難道這本書就是在講生活中的霸陵,懷著一份好奇與期待,我打開了版權公司發給我的書訊信息。在書的正文中,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在焦慮的世界裡,我們都爭著做好人。這句話深深地吸引了我,並引起了我的思考。
  • 影響每個人的十個心理學效應
    掌握心理學效應,能夠剖析自己平時不易察覺的非理性行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社會;能讓我們採取更合理的方式對待他人,處理事務,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日常生活背後的典型心理學效應,讓我們以此為鏡,光照自己。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六條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歡迎關注點點訂閱一起長知識第一個暈輪效應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追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你因為一個歌手寫詞寫的很好而喜歡上他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會喜歡上其他的特點比如你漸漸的會覺得他是世界上聲音最動聽的人是你見過最帥的人甚至還會假設他的道德水平也比較高
  • 五大兒童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把握這些常見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對於教育孩子至關重要。一、印刻效應印刻效應是指剛獲得生命不久的小動物追逐它們最初看到的能活動的生物,並對其產生依戀之情的現象。「印刻效應」現象,不僅存在於低等動物之中,而且同樣存在於人類。以狼孩卡瑪拉為例,卡瑪拉在襁褓中即脫離人類社會生活與野獸為伍,錯過了發展人類言語的時機,喪失了言語能力。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這才是你相信星座和測試的原因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那麼這個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