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城市學院校訓走紅 「我行,我能」開創一流應用型大學

2021-01-10 華禹教育網
瀋陽城市學院校訓走紅 「我行,我能」開創一流應用型大學 http://www.huaue.com  2015年6月19日  來源:瀋陽晚報   瀋陽城市學院董事局主席徐偉浩教授在歡送09級畢業典禮上說:「過去四年的大學生活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我行,我能。我行,我能,是這所大學給你們的全部教育,我行,我能是一種品格,我行我能是一種思想,我行,我能是一種意志。誰能用一生的追求去踐行我行,我能的校訓精神,誰就是我們這所大學的驕傲,誰就是母校的楷模,誰就是當之無愧的綠島學子。」
  
  近日,權威媒體《人民日報》對全國909所高校的校訓予以總結性報導,發現全國高校的校訓嚴重「撞臉」,引來網友吐槽:千校一面,你們的校訓是「團購」的嗎?而在909所高校的校訓中,瀋陽一所高校的「我行,我能」卻特立獨行,被權威媒體和網友評為「最自信校訓」。這所高校就是一所以城市命名的大學——瀋陽城市學院。
  
  瀋陽城市學院的前身是瀋陽大學科技工程學院,2013年經教育部評審通過,正式更名為瀋陽城市學院(二本)。這所全日制本科高等學校經過10餘年的磨礪與創新,快速地躋身於全國同類院校前列,為省內外矚目。被家長和學生們評價為一所「具有廣闊國際視野、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面向城市未來、服務城市發展」的應用型大學;一所學生喜歡、家長放心、教師傾心奉獻的大學。6月16日,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探訪了「最自信」校訓背後的故事。
  
  濃縮的才是精華:
  
  勇氣與擔當,學生是「三自」主人
  
  「我行,我能」這四字校訓,沒有引用經典著作,也沒有照搬雷同,而是結合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理念,將「我」這一校訓的實踐主體放在第一位,以主體人的「勇氣」與「能力」為核心展示出樹立信心、追求成功的精神,鼓勵學生要增強自信,勇於創新,突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校董事局主席徐偉浩表示,育人就要千方百計——千方百計讓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學生是校園的主人,人人都在踐行校訓:我行,我能!
  
  瀋陽城市學院有獨特的「三位一體」育人模式。將責任升華為博大的愛心,用愛的力量、人格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成為主人,參與到育人的工作中去。在「三位一體」全員育人體系實踐中,學校又首創了五大社區學生管理模式,在學生宿舍樓群中獨立建設了梧桐、白樺、松楓、金菊、園中園五個社區,按星級賓館配置,每個社區配備社區主任1人,社區專職輔導員2~4人,專門從事社區建設及學生在「家庭」中教育管理等相關工作。
  
  各社區都成立了以學生自治為主體的「社區自管會」,發揮學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體作用。自管會負責宿舍樓的日常管理,宿舍樓實行樓長負責制,各樓層實行層長負責制,各寢室實行寢室長負責制。社區活動也由學生們組織安排。同學們是社區大家庭的主人了,也願意主動參與到「家」的管理,既是管理人,也是被管理者。
  
  這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三自」管理理念已經深入到整個瀋陽城市學院。學校成立大學生服務中心,把所有能為學生提供服務的職能分化出來,包括學業服務、就業服務、留學服務等一共80多項;創建了一些特色崗位,如院長助理、班主任助理,讓學生提前進行工作體驗。全校百餘個社團由學生自發興建,社團聯合會、大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大學生自律委員會等組織完全由學生自治。校學生會第六屆主席團由學生自由報名、自由組隊、自由競選產生。全校1300畝的校園沒有專職的保潔員,各學院都有各自的分擔區,學生自己完成冬季掃雪、春季衛生大清掃,實現了自我服務。
  
  人人都在踐行:
  
  自主學、動手學,激活學生學習內驅力
  
  「我行,我能」不僅僅是一種思想上的主張,也是學術、實踐上的主張。「育人為本,注重能力培養」成為瀋陽城市學院全體教師實踐化教學改革的指針,從「知識傳授為主」轉向「能力培養為主」,先從課堂改革入手,激活學生的內驅力,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課堂上,不再是教師一言堂,滿堂灌,而是小組討論、項目完成,學生們自主學,動手學,成了課堂的主人。
  
  一是實踐育人。在完成「兩課」的授課任務的基礎上,建立了全員參與的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體系,開展師生「全員參與、共同成長」的社會實踐活動,每名學生寒假要完成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寫出5000字社會實踐報告;開展了志願服務活動,讓學生在志願服務中有感、有悟。全校學生社會實踐參與率達到100%;累計參加志願服務3萬餘人次,5萬餘小時。
  
  二是過程管理。學校設4個通識教育管理學分,並納入教學計劃,只有四學年修滿通識教育管理學分方能畢業。管理學分包括學生上課出勤、早操、晚自習、寢室衛生、校園文明、班團會集體活動等方面內容,由輔導員負責考核管理。
  
  三是外延教育。以輔導員為主開設了120節內容新穎,學生喜聞樂見的通識選修講座,每名學生每學期選修16節,通過選修講座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為學生工作隊伍提供走上講臺機會。其意義在於通過通識教育賦予輔導員教學任務,既豐富了教育內容,又提高了輔導員隊伍教育管理的權威性。
  
  學生的自主學、動手學的能力強了,科技創新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在全國和省級科技比賽中獲獎的次數逐年增長,五年來,共獲得53項國家級獎項,省級科技獎120項,其中包括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優勝獎、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一等獎、第五屆全國飯店業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金、銀獎,「創青春、促振興」遼寧省大學生創業大賽獲得省級特等獎和國家級銅獎、第八屆CaTlCs網絡賽3D賽場女生優秀三等獎、全國高等院校「廣聯達杯」軟體算量大賽總決賽決賽三等獎;遼寧省挑戰杯大賽一、二、三等獎、遼寧省結構設計大賽二等獎,「2013年第二屆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劇情類主題單元一等獎等。
  
  應用最重要:
  
  畢業生「接地氣、上手快」廣受好評
  
  瀋陽城市學院認為,教師的第一責任就是要為學生謀幸福。謀什麼幸福?就是讓學生走出校門為受用人單位歡迎,成為社會急需的、有用的人才,能夠安身立命、造福社會。校長於存雷的話已成為全校教師實踐化教學的自覺行動——由「知識傳授為主」轉向「能力培養為主」,從老師要講什麼變為學生能幹什麼,重在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校完善了自己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從目標、培養規格、培養過程、培養方式和評價標準,探索形成了以崗位能力為核心的職業情境化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從課程設置改革、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社會頂崗實習合作體系以及「真實項目驅動教學改革」的路徑。對教師的要求是「會講、能做」,理論要和一線實踐結合,不許照本宣科,不僅所有的課程要求自編講義,還引入美國「合作學習」、「小組工作」體系,把「案例教學」、「討論教學」、「講座教學」、「互動教學」等國內外先進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引入課堂,還必須設立「真實項目」,不僅對學生進行課堂演練,在實訓基地還要進行社會化推廣,徹底使學生完成「從知識到能力」的完美轉變。
  
  學校的實踐化教學還延伸到了企業,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的數十個產學研育人基地使專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同步,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為學生搭建了就業「直通車」。而許多學生因為實習的優異表現被企業相中,畢業、就業不再是一件難事。為此,學校建設全媒體傳播實踐教學中心、綠島酒店管理綜合實驗教學中心、網際網路多媒體實踐教學基地成為「自主學的搖籃」,實驗中心以項目來驅動整個教學過程,在實訓的過程中將實踐量化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之中,使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掌握必備能力要求,培養出「一專多能」的專門人才。實驗中心成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
  
  瀋陽城市學院志在創建全國一流的應用型大學,面對新時代的「網際網路思維」和「跨學科融合」,正在下大力氣把「網際網路基因和網際網路應用人才」的培養與產業趨勢結合起來,與行業需求結合起來,真正讓學生畢業後走進用人單位,接地氣、上手快,無需二次培訓。
  
  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丁寧
  
    關於瀋陽城市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相關焦點

  • 國內大學校訓:八字校訓最多,「學」和「德」兩個字最受歡迎
    大學校訓常見組合「我行!我能!」(瀋陽城市學院校訓),不知道是不是借鑑了2007年的高考作文題《我能》,反正就是能行!總之走在瀋陽城市學院,最不缺的就是自信了,自信一不小心就會傳染。「與中原一同崛起」(鄭州師範學院校訓)這麼大氣磅礴的校訓這麼重的擔子落在了鄭州師院身上,而省內最強校鄭州大學的校訓則是「明時風,達治體,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厲奮進,竭忠盡智,扶危邦,振貧民」,是不是中間得換好幾次氣,聽說大多數鄭州大學學生畢業連校訓都記不住,後來傳聞鄭大校訓改成「求是擔當」,但是在官網介紹中校訓一欄還是空白。北京大學表示校訓是啥,能吃嗎?我沒有!其實校歌我也沒有!
  • 這些各具特色的大學校訓,你鍾愛哪一款?
    根據教育部的最新名單,全國普通本科院校共有919所,除少數沒有官方校訓或還在徵求校訓的高校外,能在官方網站或其他官方資料查明校訓的高校共計909所。比如相比公立大學,私立大學校訓更注重"自強";相比1949年之後創辦的大學,1949年以前創辦的大學,校訓更容易提及"誠""人""毅"等字眼。
  • 盤點德英大學校訓:語言簡短精煉體現辦學理念
    成立於1477年的圖賓根大學的校訓最簡短:我敢做。這句話可以讓人產生許多聯想,可以理解為作為學生要在科學上敢於嘗試一切,也可認為學生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這一校訓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在擁有84000人口的圖賓根市,每4人中就有1人是大學生。或許是「我敢做」校訓的激勵,圖賓根大學培育出了眾多大家。
  • 校訓對我的影響重慶工商大學 張瑩
    我國學校眾多,每個學校都有校訓,再者為了方便學生記憶,都要用簡短的語彙表達,因此同質化也許是難免的。但校訓具有專屬性,只面對本校師生,因此沒必要過多關注別校的校訓。雖然校訓同質化、標語化明顯,但我認為無傷大雅,只要能入耳入心,鼓勵學生進步,促使他們優秀,這就可以了。
  • 武漢輕工大學畢業典禮將「校訓」裝進學生行囊
    記者 齊一璇 攝懷抱校訓乘風破浪 青春少年再揚帆輕工大的後浪們在疫情和畢業面前經受住了考驗,他們積極調整心態以適應全新的學習模式,逆向而行參與抗疫志願服務,斟字酌句地打磨論文,沉著冷靜應對網絡答辯和「雲端」求職,把多姿多彩的畢業季活動搬到了雲端,讓大學的每一次精彩都沒有落空……校長王志勇寄語畢業生。
  • 我國沒有一所大學校訓中有「自由」二字
    當我們國內某些大學為所謂的一流「自嗨」不已的時候,其實是忘卻了大學的根本。如果僅僅是數論文篇數。清華北大確實可以躋身於三流大學之列。 但如果用二流大學的標準衡量,國內所有大學都會歸零。就更不用說和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的距離了。
  • 大學校訓中的歷史典故解讀,山東師範大學8字校訓,意味深長
    學校的校訓是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同時它也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面向社會的精神標誌。今天為大家打卡的是山東師範大學校訓。
  • 復旦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復旦大學始創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1917年定名為復旦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1932年定名為上海醫學院,1985年改名為上海醫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二字校訓的百年傳承:「知」與「行」
    原標題:北京交通大學二字校訓的百年傳承:「知」與「行」   北京交通大學思源樓的北面,枝繁葉茂的百年國槐蔭蔽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知行」二字,為北交大的校訓。這大概是全國高校中最簡潔的一則校訓了,一目了然,意味深長。   石碑厚重、槐花芬芳,每一天,無數師生經過「知行」碑,在這裡留下了青春最美麗的回憶。
  • 媒體盤點校訓高頻詞: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有些學校的校訓因此像「雙胞胎」,用字重合率達75%,如華北電力大學的校訓是「團結、勤奮、求實、創新」,中央音樂學院的校訓是「勤奮、求實、團結、進取」;中央財經大學的校訓是「忠誠、團結、求實、創新」,首師附中的校訓為「自覺、勤奮、求實、創新」,和平裡三小的則是「誠實、勤奮、團結、創新」。其中,又以「勤奮」和「創新」出現的次數最多,分別為20次和19次。
  • 那些最有內涵的大學校訓
    根據百科的解釋,校訓是一所學校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它既是一個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今天大餅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國內最具內涵的大學校訓(排名不分先後)。
  • 從校訓看中國大學的價值追求
    從秦漢儒學到唐宋書院,類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表述,展示出我國歷代教育機構的辦學理念與教育智慧,諸如此類形式工整、寓意深遠的文句漸以固定文本的形式標示學校的培養目標,逐漸形成大學校訓。19世紀末中國出現第一批近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校訓成為每所大學應有必有的育人之綱。
  • 福建醫科大學八字校訓是醫者的一份承諾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是福建醫科大學的準繩,一代代福醫人薪火相傳,將這八字校訓鐫刻於心,卻鮮有人知道,校訓來源於1987年,提出者是時任福建醫大校長的殷鳳峙。  而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殷鳳峙老校長回憶起校訓的誕生,言語間仍充滿從容和自豪。
  • 中國大學集體淪陷,校訓難逃八字咒
    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南開大學的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南京大學的校訓「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哈工大的校訓「規格嚴格,功夫到家」……均是二言八字的魔性標準款此外,四言八字式校訓也是爆款,比如北京大學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同濟大學的「嚴謹、求實、團結、創新」
  • 各國五花八門校訓全搜羅
    不同類型院校的校訓各有特點,比如北京舞蹈學院的是「文舞相融、德藝雙馨」,中國海洋大學的是「海納百川,取則行遠」,北京林業大學的校訓頗有文採:「養青松正氣、法竹梅風骨」。  既有文採、又有底蘊的校訓固然可貴,平淡無奇的校訓也不難找。
  •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召開「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會
    中國高校之窗11月20日上午,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會在行政樓101會議室舉行,校領導、各行政教輔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上,副校長韋泰旭就《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方案》進行了通報。
  •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第一百〇七期 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學思先鋒」碩士研究生黨支部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博學、思辨、求是、篤行」的建設理念,堅持建設、服務、發展、創新,以育人為核心、以思想為主導、以組織為保障,嚴格對標看齊,勇於改革創新,努力爭創先進。
  • 北航、北師大、廈門大學這三所大學的校訓,你知道多少?
    校訓,是一所大學的精神。是一所大學辦學思想、人才目標、人文內涵與學校特有精神的結晶和積澱,是對學校辦學宗旨與學術傳統的高度概括,是對學校教學理念和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對學校文化核心內容的最好詮釋,最能反映一所大學的傳統和特色。
  • 2021年成人高考濟南大學的應用心理學專業怎麼樣?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所山東的一本院校,濟南大學。濟南大學是山東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是山東省重點建設大學、首批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山東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應急管理學院建設首批試點學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為「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理事單位。
  • 和熙生物科技賦能肌膚 開創高端生物護膚新時代
    西安艾爾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楊正國先生於2014年創立,組建了包括英格蘭皇家外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國內外一流頂尖專家學者在內的專家團隊。研發團隊曾成功開發出中國唯一具有活細胞的組織工程全層皮膚,並利用人造皮膚在活化細胞製備方面的應用技術開發出組織原液,率先實現活細胞組織工程產品的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