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瑞眼科醫院 王富彬眼科工作室
寫在前面:「老年性黃斑變性」是一個廣為人知的俗稱,但作為術語,已不再使用,而是改為「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由於本公眾號已全網覆蓋,為了兼顧那些非眼科專業的讀者,故仍使用了這個名字,但對「老年性黃斑變性」加了引號。
蝴蝶雙飛上鬢花
「蝴蝶雙飛上鬢花」,是明代朱權在《宮詞》這首詞裡的一句,這一句描述的,與一種比較特殊的眼病倒是很是貼切:「蝶形黃斑營養不良」,雙眼黃斑蝴蝶翅膀樣改變,大多是兩鬢霜染年齡大的時候,在體檢時無意中被發現。
還有的病人,往往是在眼睛由於其它原因不舒服時,順便發現了這個病,多少有點「打醬油」的味道。
「蝶形黃斑營養不良」是個舶來品
蝶形黃斑營養不良,是外國人首先發現的,在起名字時就說法不一,比如,butterfly-shaped pattern dystrophy、butterfly-shaped pattern pigment dystrophy、pattern dystrophy等等。
英文名字的不統一,毫無疑問地對中文翻譯也產生了影響,於是,中文名字也五花八門起來,如黃斑蝶狀圖形性營養障礙、圖形狀營養障礙、蝶形色素營養不良、蝶形黃斑營養不良等。
蝶形黃斑營養不良的臨床特點
蝶形黃斑營養不良與「老年性黃斑變性」都多見於老年人,但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後者是與年齡相關的,也就是說隨著年齡增大發病率增加,而前者則是與先天因素有關。蝶形黃斑營養不良,大多數患者沒有視覺症狀,視力正常或僅有輕微的下降,通常是在做眼科常規檢查時才被偶然發現。蝶形黃斑營養不良,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突變基因已被找到。蝶形黃斑營養不良,病變部位在視網膜色素上皮層,雙眼對稱性發病,但「老年性黃斑變性」不一定是這樣。
蝶形黃斑營養不良的眼底鏡下所見
關於眼底的肉眼所見和彩色照片,有的文獻中是這樣描述的:黃斑中心凹區域發黃或有灰色色素沉著,可見蝴蝶翅膀樣或網狀改變(見橢圓形線圈內改變)。
但實際上,這種描述多少帶有點理論上味道,除非特別典型,肉眼或眼底照片上感覺到黃斑不正常是可能的,但達到上面所說的細節分辨,對於大多數眼科醫生來說,好像不太容易做到。
就像這個病人,她的左眼就沒有看到這樣典型的改變,只是表現為中心凹消失和似有似無的色素樣沉著。
蝶形黃斑營養不良的影像學特點
在FFA影像上,黃斑區可見透見螢光,所不同的是,這些透見螢光被一些黑色的不規則色素線條分成了不同的「小塊」,典型的「小塊」挨在一起時,非常像蝴蝶的翅膀。ICG影像上也會出現類似的改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眼底自發螢光(AF)
AF主要反應RPE的情況,這是眾所周知的。最初使用的是488nm左右的波長,但在廣角成像技術出現後,532nm也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2種不同波長獲得的影像比較時,還是有些不同的。比如,488nm拍照時,視盤幾乎完全是黑色的,但532nm拍照時,可以清楚看到視杯的。488nm是 比典的AF,但532nm峰值也AF光譜範圍內(見橢圓形線圈內改變)。
在OCT影像上,來自RPE的變化是意料之中的,但不同病人之間甚至同一個病人的兩眼之間,程度可以很不一樣,有的僅表現為RPE/光感受器層改變,有的卻顯示出明顯的雙層徵。
這個病人的右眼出現了明顯的雙層徵,上面是她的左眼,只能看到RPE和光感受器層的結構發生紊亂。
「
蝶形黃斑營養不良的治療
關於蝶形黃斑營養不良的anti-VEGF治療,現在並沒有達成共識,大多數人認為沒有明確效果。但是,對於大多數nAMD來說,抗VEGF是有效的。
我治療的一例病人,anti-VEGF治療後,患者自我感覺有好轉,術後第8天時,最好矯正視力從0.6提高到0.8,但形態學影像檢查,並沒有看到明顯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