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又稱肉靈芝。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並把它收入「菜」部「芝」類,可食用、入藥,奉為「本經上品」,功效為「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就是說「看起來像肉,附在石頭上,有頭有尾,是活的生物,可以吃,能入藥,功效則是延年益壽。」
在《神農本草經》中也記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山海經》稱之謂「視肉」、「聚肉」、「太歲」、「封」,乃古代帝王養生佳餚。太歲十分稀有,是百藥中的上品。有典籍記載,太歲性平,苦,無毒,具有補脾潤肺,補腎益肝等價值。
東晉道家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諸芝搗末,或化水服,令人輕身長生不老。」是古人認為的長生不老仙藥。
這些典籍中記載,聽起來就是保健品嘛,賣保健品的也這麼說。(都是調養身體的嘛)
帶有神秘色彩的太歲就是這個樣子的
太歲
一,太歲叫法的起源
太歲的說法來自於我國古代的「太歲紀年法」。我國古代民間稱木星為歲星,是眾星之魁。古人有所謂十二辰的概念,把一周天的十二等份由東向西配以子醜寅卯等等十二地支,其安排的方向和順序正好和十二星次相反。歲星由西向東運行,和人們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和順序正好相反,古代天文佔星家便設想出一個假歲星叫做太歲,讓它和真歲星「背道而馳」,這樣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順序相一致,並用它來紀年。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為十二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為十天幹
十二地支與十天幹組合成為中國傳統的紀年方式——幹支紀年法,如甲子,乙丑,丙寅等等,共得到60個組合,成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六十甲子各有歲神輪值,而當年輪值之歲神稱為值年太歲,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歲,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屬的名稱,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歲。一般人的年庚,若與值年太歲相同,民間稱為犯太歲,年庚對衝者,則叫衝太歲;犯太歲,【犯】其實即是【衝】,【衝】亦分為【年衝】及【對衝】。
【年衝】即是指生肖之年。
【對衝】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
這便是犯太歲
六十甲子圖
也可以是這樣的
現代科學家認為肉靈芝是介於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大型粘菌複合體,其結構不是由單一的細胞構成,而是由細菌、粘菌和真菌三類構成的一個聚合體。它的位置應在菌(藻)類植物和原生物、動物之間。是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動物和非菌類的第四種生命形式。
二,發現太歲(取自網易新聞)
2015年3月,曾在遼寧東港市長安鎮村民王成德在山上意外獲得了140斤「太歲」。到12月28日,這顆140斤的「太歲」已經被售出60斤,每斤平均價格為一萬元。「太歲」又稱肉靈芝,是古人認為的長生不老仙藥。現代科學家認為太歲是由粘菌、細菌和真菌三類菌構成的一種稀有的聚合體,而關於「太歲」的存在、作用和藥效,在生物界始終有爭議。
三,太歲能不能吃呢?
當然能,那是古人認為的長生不老仙藥,現在一般都是提取為太歲口服液,能讓身體更好地吸收。
畢竟蝙蝠都敢吃,何況太歲呢。
四,在哪裡可以看見太歲呢?
它生長於地底20-100米的厭氧環境中,生活於土壤中,靠水存活,但是想自己挖的就算了。
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的扁鵲紀念館裡有被譽為「千年太歲」的肉靈芝,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中國醫史博物館。
扁鵲紀念館
千年太歲
五,對於太歲的分辨
一般冒充太歲的有兩種。
第一種,是矽膠製品,聞得出來
第二種,用紅茶菌冒充太歲,用紅糖泡出的水略帶酸酸的味道,水質為淡黃色,肉眼可查。
——————————————————————————
註:圖片來源於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