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星空中,一道耀眼的火流星划過,這時你會握緊雙手許下美好的願望嗎?和心愛之人背靠背坐在夜深人靜的天台,聽一首《流星雨》,等待下起流星雨,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浪漫經歷呢?流星雨對於大多數市民來說,是浪漫的代名詞,是青春的紀念曲。然而,對合肥的一群「追星人」來說,追逐它的經歷可不怎麼浪漫。8月12日,英仙座流星雨迎來極大期,記者專訪了合肥的幾位「追星人」,聽聽他們與流星雨的那些故事。
第一次就拍到火流星 興奮好幾天
◇人物:王海濱
◇追星時間:5年
王海濱今年53歲,他是瀋陽人,18歲跟隨父母來合肥生活。王海濱很小的時候就酷愛天文,對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非常嚮往,小時候經常通過雜誌來了解宇宙的奧秘,長大後,王海濱常常去聽各種講座,把探索星空當成自己的業餘愛好。
5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合肥聽了一位老師關於拍攝流星雨的講座,從此成了一名「追星者」,後來常常約上幾名好友,帶著相機,去遠離城市的野外拍攝流星雨。王海濱清楚記得,他第一次在巢湖南岸拍攝時,一道火流星點亮星空,一群好友中,只有他一人拍攝下了清晰的火流星圖片,這讓他興奮至極。「一下就愛上了拍攝流星的活動,因為這張圖片我興奮了好幾天。」王海濱說,流星雨出現的時間短暫,能拍到的機會不多,而能捕捉到它,並且記錄下珍貴的畫面,這種探索神秘的感覺讓他很享受。
這些年,王海濱去過巢湖、紫蓬山、牛角大圩以及黃山等多地拍攝流星雨,一般是日落而出,深夜才回家,雖然很多次是毫無收穫,但絲毫沒有影響他對流星雨的喜愛,「觀看拍攝流星雨是個靠天收的事情,並不是氣象預報說有流星雨就一定能看到,這跟氣象環境、觀測條件都有關係。」
等待流星雨出現的過程非常枯燥無味,但對於王海濱來說,這種枯燥無味卻是他最享受的過程,「夜深人靜的時候,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跟身邊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談談心,這種時光難道不是很難得嗎?」
在觀測點的選擇上,王海濱偏愛巢湖南岸,「除了開闊之外,還要儘可能遠離光源,越暗的地方越有機會看到流星雨。」
不過,對於王海濱來說,看流星雨可不是浪漫的事情,除了要耐得住寂寞之外,還要扛得住蚊蟲叮咬,「每次回來都是一身包,裹得太緊太熱,穿少了又招蚊蟲,這是流星雨愛好者的共同感受。」
追星追到青海和西藏
◇人物:姜喬
◇追星時間:6年
今年40歲的姜喬是合肥本地人,他可謂是合肥追星群體的組織者,因為愛好攝影,他與流星雨結緣,與這群追星愛好者結緣。
姜喬經營的器材店成了追星群體的集合地,大家會在這裡討論活動的行程,交流觀星的心得,交換拍攝的星空畫面。姜喬說,他所在的觀星群有200多人,之前,他會經常發起組織大家去觀流星雨,但是有一次血的教訓,讓他不敢再輕易組織。「兩年前,我們一起去巢湖邊觀星,因為是去野外,而且觀星在越黑暗的地方越好,所以路上會有風險。一位女愛好者就從一座橋摔了下去,導致骨折。」姜喬稱,雖然他是免費組織,但是對於女子的受傷,他還是很自責,「觀測流星雨其實是個具有危險性的事情,野外黑暗難走,為了觀星不能用光,所以摔跤滑倒等意外還是會有的。」。
姜喬現在更多的是跟兩三個好朋友約在一起觀星,為了能有更好的觀測條件,他甚至多次前往西藏、青海等高海拔地區觀測,「這次有幾位群友就去了青海,我因為工作抽不開身,打算8月14日出發去皖南那邊觀測這次的流星雨,雖然過了極值,但是條件好的話還是能看到的。」
姜喬說,隨著城市發展,光源增多,合肥已經很少有好的觀測點了,需要去更遠的野外觀測拍攝,而市民想看流星雨的話,巢湖邊以及紫蓬山是個可選之地。「不過這兩天是多雲的天氣,看到流星雨的可能性不大。」
期待建立星空觀測地
◇人物:周嘯勤
◇追星時間:12年
36歲的周嘯勤追星已有12年,在圈內名氣不小。圈內人都稱呼他為「小黑老師」。12年來,他追星的腳步也遍及省內多地。黃山、巢湖、阜陽都留下他聚焦流星的足跡。而在周嘯勤印象中,發生在黃山光明頂上的觀星最為震撼。那晚,當他用光影記錄下壯麗銀河,「心中苦悶、身體睏乏瞬間全無」。
之所以喜歡「追星」,周嘯勤的解釋頗有解脫之意。身處浩瀚宇宙,人類滄海一粟。「望星空不止是尋找童年,更多是啟發自己,是抒懷,當你為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為工作中那些不快而煩悶時,走進自然,放鬆自己,排空鬱結,豈不是一件妙事?」
對於英仙座流星雨,周嘯勤說,英仙座流星雨每年都有,而且發生在暑期,它們是我們仰望天空最常見的流星雨。而英仙座流星雨,往往與夏季銀河交相呼應,非常適合觀賞。「想想帶著孩子,帶著心愛的人,在夏天的夜裡,仰頭觀賞美麗的流星雨,幸福感爆棚。」
不過,周嘯勤說,很多人最初拍攝流星雨,誤把飛機燈的航線,當做流星雨軌跡,因此拍攝流星雨,定要選擇郊外地廣人稀的地方。他也期待有一天,相關部門可以建立一個星空觀測地,周邊少點光汙染,讓喜歡星空的孩子們,盡情享受星空帶來的快樂。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 陶偉
昨夜「英仙座」上演最浪漫「直播」
12日晚,期待已久的天文愛好者和無數被「圈粉」的普通民眾,用肉眼觀賞到了英仙座流星雨的非凡之美。
英仙座流星雨今年的極大期發生在昨晚21時至今日0時。天黑後不久,英仙座從東北方向升起。隨著輻射點逐漸升高,流星雨的流量逐漸增大。由於月亮是在23時40分左右升起,因此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間月光影響不大,觀測條件極佳。
昨晚,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媒體都在官微開通直播,截至發稿時,人民日報官微播放量已近1100萬次。而「坐標青海」「坐標湖州」「坐標合肥」的眾多「實況曬英仙座流星雨的微博成為網友圍觀追捧的熱點。
雖然英仙座流星雨理論上每小時天頂流量在百顆以上,但實際上其本身暗流星較多,再加上天氣、燈光幹擾、觀測者的地平高度等因素影響,觀測者們每小時實際上能看到的只有幾十顆,不過,這已經非常不錯了。
怎樣才能找到英仙座?
英仙座流星雨的出現無疑吸引著廣大民眾的目光。部分天文愛好者早早就做好了觀測準備,以求一睹英仙座流星雨的「芳容」。
對很多人而言,對著流星雨許願是件美好的事情,但大部分民眾對流星雨如何形成還是一知半解。
天文學家解釋,絕大多數的流星雨源於彗星遺留在軌道上的碎屑(雙子座流星雨是例外,母體是小行星而非彗星)。彗星在扁橢圓軌道上環繞太陽運行,在接近近日點的時候由於受熱而輕微解體,一邊在軌道上前進,一邊在軌道上一路留下碎屑。如果彗星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其中一部分碎屑就會出現在交點處,當地球運行至此時,就會迎頭撞上流星體,產生流星雨。
流星雨的最佳觀賞時間,由三個因素決定:第一,流星雨本身的極大期,即闖入地球大氣的流星體最密集的時刻;第二,流星雨輻射點在天空中升起的高度,越接近天頂越適宜觀賞;第三,由於地球自轉,下半夜的流星數量比上半夜多,也比上半夜更適宜觀賞流星雨。今年英仙座流星雨預報的極大期出現在昨晚21點到24點,在天氣晴朗的地方,按英仙座流星雨往年的穩定表現,每小時有超過100顆流星。
在觀賞流星雨時,民眾也可以通過肉眼找到英仙座。專家介紹,英仙座是北天銀河邊上的一個美麗的星座。天黑後,銀河從南向北經過天頂橫跨在天空中,在牛郎星織女星之間非常密集,天鵝座正位於其中。
從天鵝座順著銀河向北方偏東巡視,首先會找到也位於銀河中的仙后座,由5顆亮星組成英文字母「W」的形狀,非常醒目。繼續沿銀河向下,就可以遇到由幾顆2、3等的星組成的一個「人」字形的英仙座。
最早記錄現於中國史籍
事實上,人類對流星雨的觀測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人便開始觀測流星雨這一天象。英仙座流星雨最早歷史記錄出現在公元36年的中國史籍中。日本與韓國也分別在8至11世紀,對這一流星雨有著詳細記載。
對英仙座流星雨的觀測記錄,寄託著人類對未知太空的美好希冀。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世界各地流傳著與英仙座流星雨相關的浪漫神話。英仙座流星雨素有「聖洛朗的眼淚」之稱。在古歐洲,每年的8月10日是洛朗聖神的節日,由於這個節日與每年英仙座流星雨的發生時間頗為接近,因此英仙座流星雨也被人們稱為「聖洛朗的眼淚」,平添了一份悽美的色彩。
在古希臘神話中,英仙座是天神宙斯的兒子珀爾修斯。在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眾神使者赫爾墨斯的協助下,珀爾修斯藉助青銅盾的反射,砍下了蛇髮女妖美杜莎的頭顱。在返程途中,珀爾修斯又從海怪口中解救了安德洛美達公主。後來,智慧女神雅典娜將珀爾修斯和安德洛美達公主升上天空,讓他們成為英仙座和仙女座永遠相伴。如今仰望星空,英仙座中的星星恰好構成了珀爾修斯一手提著美杜莎的頭顱,一手高舉寶刀,傲然挺立的英雄形象。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現代天文學的發展,古時英仙座流星雨神秘的面紗正被逐層揭開。如今民眾也可以通過最新的天文研究成果,從科學角度理性地認識英仙座流星雨。
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