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把目光回到2014年1月21日,當天下午3點10分左右,國內大量網際網路用戶無法正常訪問域名以".com"、".net"等結尾的網站,高達數千萬網友無法順利上網。
這是中國網際網路出現影響最大的、罕見的"公共安全事故",事後分析,當時全國約2/3的網站DNS伺服器解析失敗,而通過對DNS跟蹤測試分析,全球13臺根域名伺服器中,至少有兩個根伺服器遭到汙染,使得國內通用頂級域的根伺服器出現異常,由此導致國內大量網站無法正常訪問。
而至於是什麼造成了根伺服器出現異常,當時只留下一句語焉不詳的——"此事不排除黑客攻擊。"
當時,國內對域名系統安全的認識不夠、投入不足、完全沒有把控力,更關鍵的是,當時全球13臺根域名伺服器全在美國以及日本和歐洲,如果根域名出現問題,將影響國內所有域名解析和網站訪問。
事後,國內各方迅速達成統一意見——加大對國家域名系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由此,IPV6在國內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從ipv4到ipv6,中國從引進技術轉變到引導技術發展
IPv6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網際網路協議第6版)的縮寫,是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設計的用於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協議,其地址數量是2的128次方個,號稱可以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編上一個地址。
由於IPv4最大的問題在於網絡地址資源不足,即將消耗殆盡,而且服務質量難以保證,嚴重製約了網際網路的應用和發展。IPv6的使用,不僅能解決網絡地址資源數量的問題,而且也解決了多種接入設備連入網際網路的障礙。
但ipv6對中國的重要意義遠不止於此!
怎麼來理解呢?舉個例子,從近期美國政府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基礎技術掌握在別國手中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而每一臺網絡設備都在用IPv4,其實意味著網際網路IP這條命脈完全掌握在其他國家手中,這是一件多恐怖的事情!
從ipv4到ipv6,成為了一場可能影響到千萬人生活以及國家經濟的全面戰爭,而且,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
截止2020年中,中國已經有網際網路用戶10.8億人,佔全球網民總數四分之一,網際網路經濟水平全球第一,並且網際網路的用戶數與產業價值都在持續高速增長,但在過去十年中國網際網路欣欣向榮的背後,中國網際網路經濟,卻是建立在底層網際網路協議全部被美國等國家所掌握的條件下。
從華為被禁的事件中,國人充分認識到晶片的重要性,但是另外一項關鍵的技術——網際網路協議的尷尬地位一直沒有被大眾所認識,但這並不表示它不關鍵,恰恰相反,在通信與智能行業中,越是底層的東西往往越重要。而網際網路協議直接關聯的,就是一個叫做IP容量的概念。
已經使用了30多年的IPv4,其地址位數為32位,也就是最多有2的32次方的網絡設備可以聯到Internet上。然而在移動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爆炸的條件下,這個數字已經遠遠不能夠滿足設備對IP的使用需求。
事實上,若干年前IPv4的IP位址分發已經結束,各國電信運營商只能採用多種替代方案來滿足家庭用戶的IP需求。
所以從IPv4向IPv6轉化的這場攻堅戰,至少可以看到對中國網際網路至關重要的四重意義:
第一、逃離IP枯竭魔咒
在IPv4條件下,運營商已經無法向個人用戶發放公網IP,這實際上造成了很多問題,給生活與網際網路經濟帶來了很多不便。長此以往,甚至會出現IP枯竭的問題。而IPv6到來的話,整個地球的每平方米麵積上仍可分配1000多個地址。基本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地址短缺問題,這對於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的未來是決勝性的。
第二、推進實名制與新的安全機制
目前的網際網路實名制、個人IP制度無法完善,DNS解碼泛濫等問題,本質上都是IP枯竭問題帶來的隱患。這些問題極大程度加強了網際網路安全風險,造成了大量資源浪費。而IPv6意味著可以發放無限多IP位址,那麼所有設備都將有單獨地址,很多安全問題與信息溯源問題都將消弭於無形。
第三、大幅提高網際網路生活與產業效率
建設IPv6,可以有效提升網際網路設備的端對端IP解析,及時響應服務等效率,讓零延遲零等待的互聯時代真正到來。同時也是新一輪網際網路+升級的重大契機。更快的服務響應,意味著更好的服務質量。網際網路產業對此當然格外欣喜。
第四、網絡安全不再受到美、日、歐擺布
在IPv4曠日持久的應用中,全球一共有13臺根伺服器,美國就獨佔了10臺,其他英國、瑞典、日本各一臺輔助伺服器。可以說,域名與IP這個網際網路技術的根本完全掌握在美國手中,這對於國家安全是個重大漏洞。升級IPv6,意味著中國將擁有自己的跟伺服器,逃離某天突然爆發的IP戰困局——據了解,中國當前已經部署了IPv6的1臺主根,3臺輔根的根伺服器,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也是中國網絡安全的最大屏障!
綜上所述,IPv6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場輸不起的攻堅戰,是保守住網際網路經濟基礎與產業優勢的關鍵。
IPv6是不得不做的,也有極大的價值。但是真正進行起來卻並不容易。因為向IPv6遷移是一個浩大工程,這其中會涉及網絡架構調整、網絡設備更迭、網絡協議支持等等。不是單純政府、運營商、科技公司某一實體可以單獨完成的,需要社會協同與整體調度。
在這場IPv6大遷徙中,雲計算平臺和通信運營商,可以看做橋頭堡一樣的戰略高地。由於雲計算平臺正在為絕大部分網際網路產品與業態提供者基礎支撐,所以雲計算的IPv6化,也是整個IPv6時代的基礎引擎。而運營商則是IPv6的直接提供者,面向千萬企業與家庭用戶。
IPv6 築基,IPv6 + 強魂
近日在南京舉行的 "2020 全球網絡技術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表示,2020 年是《推進網際網路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第二階段的收官之年,我國 IPv6 + 創新生態已經初步形成,IPv6 規模應用正在邁向新的階段。
自 2017 年 11 月《推進 IPv6 行動計劃》發布了以來,我國的 IPv6 部署全球排名已經升至全球前 10,截至 2020 年 11 月,我國 IPv6 活躍用戶數已達 4.35 億,約佔中國網民的 46.27%,IPv6 地址資源位居全球第二。
網絡建設方面,LTE 行動網路、固定寬帶網絡 IPv6 升級改造全面完成。應用基礎設施方面,三大運營商 IDC 數據中心已完成 IPv6 改造,支持 IPv6 的 CDN 節點已經超過 92.6%。
網站與應用方面,我國前 100 名商業網站及應用已經支持 IPv6 訪問,政府、央企、新聞網站 IPv6 的支持率也大幅提升。
面向未來,IPv6 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地址不足問題,還可以開發更多內容,比如以 IPv6 + 分段路由、網絡切片、隨流檢測、新型組播、應用感知網絡等協議為代表的創新。
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