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樂評:南京四人英倫風肆囍樂隊 流淌著青春卻不想太流行

2021-01-09 行舟樂評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

初聽肆囍,不像是國內的樂隊。但是看到中國味道十足的樂隊名稱,丸子的味道撲面而來,獨特的名字讓人過目不忘。

肆囍自己解釋說,取這個名字不是因為他們喜歡吃四喜丸子,當時給樂隊起名時,沒有想取太複雜的,然後把範圍縮小儘量簡單,挑了肆囍這個比較有中國特色的名字。

儘管樂隊風格和名字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就想要營造一種意外、一種反差,意料之外的巨大反差往往給人驚喜,樂隊歌曲大部分都是以英文演唱,也許英文歌詞更能唱出「英倫(Britpop)」風格。

肆囍,可以是四個囍,也算是八個喜;「肆」——放肆而自由。

肆囍樂隊音樂特色

熟悉肆囍樂隊的聽友都知道,他們的音樂,擁有柔軟慵懶迷幻刺激的編曲,前衛而有趣、復古又現代。

這支來自南京的四人獨立樂隊,雖然來自南京,只是恰好在南京成立,但是樂隊的成員卻並不都是南京人,他們的相識也沒有那麼具有故事性。

肆囍主打英倫風,在他們充滿迷幻風格的音樂中,所有的風格,都在去嘗試。

樂隊主唱小新毫不含糊的英文發音,充滿時代感和科技感的編曲,變化多端韻味十足的新英倫搖滾曲風,時不時攙和進來的電子音樂元素……

這一切都彰顯了這支年輕樂隊在音樂上無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活力、時尚、摩登、複雜,最重要的就像他們的名字一樣,歡樂。

行舟樂評:肆囍樂隊的歌可不僅僅是四喜丸子的美味與歡樂。他們的作品普遍採用較綿長的編曲體式,器樂演奏和人聲相互穿插,特別注重鬆緊張弛。他們的風格也確非「英倫」二字可以涵蓋,可以明顯地聽出日式數學後搖、後朋等元素的滋養,甚至還帶有一絲港味兒。或許肆囍最令人驚喜之處,就在於夢幻氛圍里舖散著的活脫的Funk律動,慵懶頹喪的外殼下難以掩蓋的內在的輕快明亮。

肆囍樂隊的獨立音樂旅程

肆囍成立於2014年,來自南京的四人獨立樂隊,混合了英式搖滾,funk,電子,車庫等多種元素。

成員包括小新(主唱、合成器)、王老急(吉他)、小開(貝斯)及魏皓天(鼓)。

肆囍樂隊成立之後的每一首歌曲都不斷進步,一步一步地擴大他們的影響,並奪得「2014年蝦米音樂人X微博音樂人」年度十大新人,2015「虎牌啤酒全國樂隊龍虎榜」全國第三名,2017年獲得「2016中國搖滾迷笛獎最佳年度搖滾新人獎」

2014年「蝦米音樂人X微博音樂人」年度十大新人。

2015年,先後參加合肥「玩石音樂節」、北京愚公移山「影響城市之聲音樂節」、第三屆「中國精釀啤酒節暨嬰兒肥搖滾音樂節」、「北黃山音樂節」、第二屆「蘇州大學生搖滾音樂節」,以及VANS 「house of vans」,並拿下樂隊全國三強。

2016年1月,獲得「迷笛周末」樂隊巡演獎勵金;4月,參加蘇州「太湖迷笛音樂節」唐舞臺;6月,參加揚州「瓜洲音樂節」享舞臺;7月,參加蘇州「水岸音樂會」;8月至9月首次開啟首次巡演「help yourself」;9月,參加合肥「玩石嘉年華」;12月,參加杭州「酒球會六周年店慶狂歡」。

2017年1月,參加深圳「跨年迷笛音樂節」,同月獲得「2016中國搖滾迷笛獎最佳年度搖滾新人獎」;4月,參加「太湖迷笛音樂節」、南京咪豆音樂節;6月,參加「61house七周年慶」、「第四屆中國精釀啤酒節」;9月,參加「玩石新聲計劃公路巡演合肥站」,同月,參與錄製大型音樂主題電視節目「中國樂隊」。

2017年10月,他們籤約公司之後發表首張專輯《TV watch TV》,《吃夢》就是收錄其中的一首原創,也是專輯中唯一的中文歌曲。

2018年1月,獲得「LPA獨立音樂盛典Indie最具潛力樂隊獎」;3月,參加長沙「芒果櫻花節」、嘉興「草木音樂節」;4月,參加蘇州「太湖迷笛音樂節」;5月,受邀參加韓國首爾「GREEN PLUGGED音樂節」,同月受邀參演「2018年盤尼西林全國巡演南京站」。 

行舟樂評:這支年輕樂隊2013年末才成立,樂隊成員並不全是南京人,或許也正因如此,樂隊有別於南京搖滾圈的老炮們,充滿新生的時代感和科技感。

在一定程度上,肆囍和行舟前些日引介過的熱斑樂隊有可比之處,都是女主唱領銜,都散發著地道的英倫的洋氣,都相當借重合成器的氛圍塑造,而歌唱也都更多作為一種跟樂器對等的氛圍塑造工具。然而,肆囍編曲上偏向於後搖的長體式,在器樂演奏和律動變幻上更顯出特色;而熱斑的車庫和後朋血脈更為顯著,編曲結構簡約精悍,情緒更加搖曳和沉浸。

屬於南京又很不南京

肆囍樂隊,是一支屬於南京又很不南京的搖滾樂隊。

很多人第一次接觸肆囍的音樂時,完全不敢相信這是一支南京的搖滾樂隊。南京的搖滾樂莫不是疏懶、憂愁,即使在爆發中也充滿了莫名的靜默和哀傷,而這也完全符合南京這個城市的氣質。

肆囍的音樂卻開闢了南京搖滾的另一種感覺。活力、時尚、摩登、複雜,最重要的就像他們的名字一樣,歡樂。他們的音樂世界很難歸納定性:後搖滾、後朋克、車庫、英式搖滾、新浪潮、電子、funk...或許獨立搖滾才是對於他們最貼近的闡述。

2013年6月,在江寧大學城舉辦的,被譽為南京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本土戶外搖滾音樂節的「江南制噪音樂節」上,這支喜感十足,動感無限的三男一女四人樂隊,從南京16支本土樂隊中脫穎而出。

讓V-day,紅色蔓延等南京前輩都不由多看了幾眼。儘管初試鋒芒時樂隊的作品還不多,敢於示人的只有兩首原創歌曲《Walk On》和《Trouble》,但也足以叫聽煩了那些平庸搖滾的南京樂迷嘖嘖稱奇,《Walk On》還被贊很有「春天的感覺」。

被很多樂迷奉為摯愛的《Lost》,也是肆囍樂隊的得意之作。肆囍曾闡述創作這首歌的動機:人類在進化,但世界也在周而復始地循環,掙扎之後,仍是平和回歸。肆囍樂隊的編曲常以bass單音彈奏為主,節奏感很強,一個一個的單音,就像點一樣,許許多多的點又連成了一條線,被稱之為bassline,循環往復的bassline,就如音樂的骨架般支撐起了整個音樂。

在樂隊成立以前,四位成員幾乎沒想過會走上音樂這條路。主唱小新從小熱愛音樂,但主要興趣還是她的本專業——陶瓷和設計;吉他手王老急受到父親在音樂愛好上的影響,13、4歲接觸了大量搖滾樂開始萌生了學吉他的念頭,「我當時處在中考階段,父母其實有點反對,不過最後還是讓我學了。」

貝司手小開最初學的是手風琴,真正開始玩音樂的過程,用他自己的描述則是:「在17、8歲不安分的年紀接觸到了這種類型的音樂,做事又比較』衝動』,從此一門心思就入坑了。」鼓手楊楊,同樣受到了父輩音樂熱情的感染,「崔健是我爸的偶像,家裡牆上全是崔健的海報。」

13年,這四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為了共同的音樂目標湊到一起,在南京成立了肆囍。

在他們看來,肆囍想要傳遞的東西有特定的態度,但是並不像外界所認為的那樣「時髦。」

「可以說有後搖滾的元素,有電子樂元素,有funk元素。肆囍沒有那麼具體的風格,音樂本身也不應該有風格和標籤。」——肆囍樂隊

他們不希望用任何音樂以外的途徑,來取代肆囍的音樂本身,想要了解他們,從音樂入手或許才是最簡單直接的途徑。

行舟樂評:這麼多年過去,李志終於成為了南京首屈一指的「偶像派」歌手,幾乎代言了這座城市的音樂文化。偶像派歌手的地位當然是難以撼動的,但肆囍這樣的優秀年輕樂隊的成長,也同樣讓我們感到欣喜。少了風格的束縛,少了歷史的負擔,甚至也少了「南京」的一些固定印象,肆囍吹來了一陣更有活力更摩登更變化多姿的南風。

不脫離大眾,也不想太流行

有些人說,肆囍樂隊聽著很像上世紀90年代的搖滾團體,比如美國搖滾樂隊No Doubt和Sixpence None the Richer,都是以樂隊女主唱鮮明特色而聞名的,可是與肆囍樂隊小新相較,聲音辨識度要差很多,她的聲線比那些歐美女子都要飽滿。

小新的聲音乾淨,表演時會跟著加重的鼓點左搖右擺,點頭、轉身,再回過頭繼續唱歌。

小新外表看上去冷淡,仿佛典型的搖滾女主唱就長這個樣子,可在自己的音樂裡,身體裡的熱情都跟著扭動的身體散發出英倫風情。

小新能夠與樂隊成員之間達成默契,作為吉他手和貝司手之間的化學反應,和聲一轉變整首歌的舞臺氛圍也完全不同。

作為樂隊主唱,小新坦言:樂隊成員不斷嘗試,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換一種心態去面對音樂,反而收穫更多。

由於搖滾樂在中國還是屬於地下音樂的狀態,很多搖滾樂隊的風格對於大部分市民還不太能接受。肆囍樂隊憑藉獨特風格一舉成名後,沒有選擇迎合大眾口味將音樂做成流行風格,而是選擇去商業化的巡演來維持樂隊開銷。

「出名後大家的「身價」都漲了,想要保持音樂初心而沒有資金支持,就只能把心思放在巡演上。網絡

談到樂隊頻繁的巡演,小新這樣說道。

肆囍很年輕、很獨立,時而演繹著韻味十足的西化英倫風(Britpop),時而也會糅合進一些電子元素以彰顯後搖滾魅力,時而會增加一些舞臺設計來傳達作品的新意。

在巡演或者有計劃的演出時,為了讓歌迷覺得每次都有新意,吉他手「王老急」會在音樂的處理、包括中間的串場,都會有一些變動和設計,雖然有時候不太成熟,但他願意去做這種變化。

對於肆囍樂隊,我們看到他們身上的太多可能性:低調又幸運,成熟又青澀,傳統又時尚,這並不衝突,這一切都在肆囍的身上體現。當你來到演出現場,音樂響起的那一刻,會認識到肆囍的溫柔與暴戾,將一切的流行元素拋在腦後。

行舟樂評:據說肆囍樂隊美女主唱的英倫範兒咬字迷死了許多人。如今他們的作品有二十多首,風格呈現出足以辨認的穩定性,質量也都值得稱讚。希望他們能一直福喜臨門,做大做強,讓更多聽眾能在他們神秘而鮮活的異度空間裡神魂顛倒、欲仙欲死。開掘音樂及表演的各種可能性,這正是所有優秀樂隊的共同追求。

版權聲明:以上文章部分信息來自網絡公開信息,如涉版權請聯繫行舟樂評。

行舟

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

相關焦點

  • 打擾一下樂團《中國樂隊》火熱開唱 引爆寒冬
    2015年,陳樂基與ks樂隊發行了首張國語專輯《長大就是這樣》,並於2016年,樂隊在音樂之聲中國TOP音樂盛典一舉奪得「年度校園人氣樂隊獎」。儘管拿獎不斷,他們卻自詡是一支「不靠譜的樂隊」,不想被樂譜約束。從校園樂隊到職業化樂團,他們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夢想可以照進現實,無需一夜爆紅,要比努力和恆心。
  • 行舟樂評:金髮碧眼卻酷愛中國風,還被稱作「外國版」方文山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幽靜窗外滿地片片寒花一瞬間永恆的時差窩在棉被裡傾聽踏雪聽沉默的聲音飄雪藏永恆的身影雪樹下等你在一瞬間 有一百萬個可能該向前走 或者繼續等這冬夜裡 有百萬個不確定漸入深夜 或期盼天明雲空的淚 一如冰凌結晶了成雪花垂前陣子,一首《一百萬個可能》一瞬間刷爆了整個朋友圈,直到現在也是網絡熱門歌曲之一
  • 青春有你學員參加樂隊的夏天,可惜初賽被淘汰
    林哲宇,邵浩帆,漆志豪,溫凱崴四人在《青春有你》中沒能走到最後,但是這四個人在參加《青春有你》 之前就已經組成了樂隊VOGUE 5,在節目後參加了《樂隊的夏天》來完成自己的夢想,在節目上馬東說:他們四個來參加樂隊的夏天是個非常巧合的事,本來樂隊的夏天只請了30支樂隊,但是正好青春有你和樂隊的夏天錄製的影棚相鄰
  • 逐漸失控的音樂綜藝,被diss的樂評人
    樂評人鄧柯和歌手張韶涵合影,圖片自微博客觀看,大半出現在音樂綜藝裡的樂評人,他們是深入滲透音樂行業的圈內人,除鄧柯、流水紀之外,多次被「罵」上熱搜的丁太升,原是摩登天空的企宣總監,曾參與數十張唱片的企劃推廣,及摩登天空音樂節、草莓音樂節的企劃推廣,算「前輩級」人物。臧鴻飛在憑藉「說話」更出圈之前,本身也是個從93年就開始玩搖滾樂的職業音樂人。
  • 大學生音樂節青春音樂盛典11月15日將登陸南京
    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新華網、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北大青鳥音樂集團主辦,南京高淳旅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鼎立聯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大青鳥音樂集團承辦的2015中國大學生音樂節「國際慢城青春音樂公社」,自7月22日開營後,從全國30組優秀的校園歌手中培養了十組具備音樂創作、舞臺實力等高綜合素質的校園音樂新星。
  • 方言歌曲流行標誌著地方意識的覺醒嗎?從《樂隊的夏天》綜藝談起
    樂評人李皖在《向民歌尋源,用方言歌唱》一文中寫到,方言歌曲的作用如同地方志、山村大觀、縣城萬象一般,呈現了普通話主流音樂之外的世界。的確如此。在可被視作「地方志」的方言音樂中,我們得以一窺與自己差異巨大的生活經驗。
  • 成立一年便匆匆解散,「縱貫線」樂隊給華語樂壇留下了什麼?
    2008年7月份成立,2010年1月份宣布解散,這是「縱貫線樂隊」在華語樂壇短暫流轉的一年,也是把音樂光輝釋放到極限的一年。當「縱貫線」悄然散場,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和張震嶽,四個年齡加起來近200歲的樂隊組合,除了留給歌迷的感動,還給華語樂壇留下了什麼?
  • 改編王菲金曲被專業樂評人「狂懟」,連張亞東都發飆了
    《樂隊的夏天》說起這檔綜藝節目,也是非常的有意思。做為第一季的第四期,將從前樂隊逐個演出的形式進行了改變,居然玩起了新規則——「1V1改編戰」。即考驗樂隊本身的實力(肯定是包括主唱的唱功、技巧,樂手們的技術,樂隊與現場的互動),而且還會考驗到樂隊對其他歌手作品的理解和駕馭能力;最後還要捉對廝殺,搞出火藥味出來。節目組的工作人員真是煞費苦心想出這招讓節目增添看點。
  • 我遲早要被這些樂隊的名字笑死!
    人家「不優雅」樂隊就早已看透一切,特地轉發微博安慰「丟火車」,「這太正常了」,佛系中透露著一絲悽涼,因為之前有一品牌想找他們合作,品牌定位是「優雅」,結果一看名字,涼涼。
  • 2020旺福樂隊無錫演唱會,臺灣的「快樂搖滾」
    2020旺福樂隊無錫演唱會,快樂搖滾,只屬於你,無錫演出,邀你前往!快來和小編看看旺福演唱會無錫站的具體情況吧!旺福成團於1998年,截止至今年,已經21年。旺福樂團勤勤勉勉且多產。所以他們是臺灣獨立搖滾樂隊~大概很多歌迷都是如此,最先喜歡的是旺福樂隊的《咖啡戀曲》、《晴天娃娃》、《有星星的晚上》——幾首曲調簡單,歌詞可愛直白的民謠搖滾風歌曲。
  • 五條人——在汕尾土生土長的「奇葩」樂隊
    說起2020年最熱的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2》必須擁有姓名!而這檔節目中最受歡迎的樂隊之一就是來自汕尾海豐的五條人。自稱"農村拓哉""郭富縣城"的仁科和趿拉著人字拖的茂濤,憑藉他們接地氣的"塑料"畫風、詼諧隨性的講話方式、和談笑間甩出的各種梗,在給出過硬作品的同時,也帶來了相當炸裂的節目效果。
  • 92年南京首次統一中學生校服 任何款式都要過「三關」
    隨著《有一種青春叫做校服,你的校服是哪一種?》帖子的走紅,不少網友在論壇上討論起了小時候穿過的校服。有人說穿的是最土的運動服,有人說穿過背帶長裙,也有人說穿過西裝打過領帶。昨天,微信中流傳著一篇名為《有一種青春叫做校服,你的校服是哪一種?》的帖子。帖子中展示了不同時期校服的不同式樣。記者了解到,1992年,南京第一次採用了全市統一的中學生校服。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統一校服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根據各校特點定製的西裝、短裙等有鮮明特色的校服。有一種青春叫做校服你心中最美的校服是哪家?
  • 木馬樂隊:永遠年輕,永遠噼裡啪啦
    「沒有樂評人。樂迷說出自己的話就是樂評人。」「你讓最重的搖滾和鮑勃迪倫聊聊天,不見得誰鄙視誰。」……在木馬樂隊的主唱謝強的語言表達體系中,「總結性」金句出現的次數相當密集——當然,這些金句表達的內容也和木馬樂隊的歌詞一樣富有哲思。上周《樂隊的夏天2》半決賽,復活成功的木馬樂隊憑一首《feifei run》衝上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