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對家鄉寫下真情之語時
一定是家鄉最感動的時刻
2020年7月20日上午8時32分,
淮河王家壩開閘蓄洪,
上一次開閘為2007年。
這是王家壩自1953年建成以來,
第13個年份16次開閘蓄洪。
2007年7月10日,淮河王家壩閘開啟閘門,向濛窪蓄洪區蓄洪。視覺中國 資料圖
2020年7月20日,淮河王家壩閘開閘蓄洪 攝影 郭海洋
很平靜 無論是2007年,還是時隔13年的2020年
就在前幾天
當我們的記者走進
王家壩鎮李郢村鄭臺孜莊臺時
阜南縣王家壩鎮居民鄭繼超
正和老伴一起在家擇菜
這位居住了幾十年的老人對黨委政府做好淮河防汛安排滿懷信任
「以前害怕,現在不怕了!政府的人都安排好好的,天氣預報提前都給預測好好的,心裡都有數了。」
66歲老黨員堅守防汛一線「傳經送寶」幫帶年輕人
7月19日15時許,在阜南縣王家壩鎮王家壩村濛堤巡堤時,66歲的老黨員王兆付穿著雨鞋、拿著鐵鍬,邊巡查邊向身邊的年輕人傳授巡堤經驗。在他身後,是去年9月從武警陝西總隊退伍的同村青年潘家猛,今年25歲。
7月17日17時許,面對淮河幹流持續上漲的水位,王家壩村按照上級部署,迅速成立防汛抗旱指揮所,組織人員上堤查險。
「我是黨員,我有經驗,巡堤主要看內堤,要從壩根開始查,看看有沒有冒泡的地方。」
開閘蓄洪後,為確保王家壩鎮保莊圩內居住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地組織黨員幹部在保莊圩堤壩內外兩側開展巡堤查險,確保堤壩安全。
還有這些令人感動的照片
一位記者這樣深情的寫道
他們沒有豪言壯語,
簡簡單單、有條不紊的做著各項準備工作。
他們不說奉獻,
卻把奉獻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固化為魂;
他們不計私利,
甘於犧牲個人利益確保整體安全;
他們默默無聞連夜轉移,
經歷過幾十年來歷次蓄洪而毫無怨言……
他們在接受採訪時,說的最多的是
「請黨和政府放心,我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絕對服從命令,顧全大局。」
「我是老黨員,我帶頭撤離蓄洪區。」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人在堤在,洪水不退我們不退。」
「請領導放心,堅決服從上級安排。」……
從黨員幹部到基層群眾,在應對汛情需要開閘蓄洪的現實中,思想上高度一致,行動上令行禁止,濛窪人民再一次同心協力共度時艱。
行蓄洪區的「王家壩」答案
一遇到洪水災情,濛窪蓄洪區像一個口袋一樣,穩穩地把危機和苦難囊裹其中。洪水肆虐給王家壩人民帶來的傷感實在太多太多,我們看到了王家壩人民的隱忍和悲情,看到了王家壩人民的奉獻和堅守。
無論是王家壩閘口,還是淮河大堤,處處是嚴陣以待的景象。而這其中,最為醒目的顏色便是黨旗紅與軍裝綠。
在開閘現場
各單位各部門聞"汛"而動,竭盡全力
消防救援在現場
接命令
阜陽交警支隊抗洪搶險應急隊快速集結
奔赴抗洪搶險一線
增援阜南
阜陽市特警支隊
火速集結100名救援力量
前往王家壩增援
阜南全體民警全面進入戰時狀態
沿淮河各派出所民警和交警24小時
不間斷巡邏和排查
潁州區民兵應急連
也已集結110人左右的救援力量
趕赴王家壩支援
20多輛洛陽消防救援車駛進王家壩
馳援阜陽防汛
顧全大局
無私奉獻
無悔選擇
時隔13年,又見「王家壩精神」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
攝影:郎士尤
說到濛窪,人們都會將其與「奉獻」二字相連。每當淮河抗洪進入最危急的時刻,濛窪蓄洪區的人民就會用開閘蓄洪的壯舉詮釋「舍小家為大家、舍局部顧全局」的意義。幾代人的奉獻、堅守、不屈與樂觀,凝成了「王家壩精神」。
從1953年,到2020年,67年,今天,阜陽人的朋友圈再次被王家壩閘刷屏,為了整個淮河流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王家壩蓄洪區百姓將滾滾淮河水引入家中。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濛窪百姓的犧牲與奉獻、堅強與拼搏。
濛窪人 攝影:劉玉華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一方人創造一方文化,
一方文化涵養一方精神。
有一種精神
叫王家壩精神
向所有堅守在一線的防汛人員致敬!
來源:人民網安徽、阜陽新聞聯播、阜陽公眾網、阜陽日報、阜陽發布綜合
編輯:阜小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