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古玩元素網"-微信號:shgudong帶你進入古玩行!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明清皇家對陶瓷的超高要求和對景德鎮的超常重視,使得景德鎮陶瓷藝術的發展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境地。但是發展歸發展,由於皇家的專權統治,也全面扼殺了景德鎮陶瓷藝術家對自我個性的張揚和發揮,成為了中國陶瓷藝術發展的桎梏。
但隨著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國力的日漸衰微,皇家禦窯廠也隨之衰敗沒落。直到專權統治的徹底消亡,景德鎮隨之湧現出一批優秀的民間制瓷藝人。他們衝破明清官窯的藩籬,在繼承景德鎮傳統制瓷工藝的基礎上,汲取景德鎮民間陶瓷藝術的營養,以揚州八怪為典範,以海派藝術家為標榜,兼納西方陶瓷藝術風格和繪畫技法,將滿腔的愛國熱情投入到瓷藝創作。
這批優秀的民間制瓷藝人中尤以徐仲南、鄧碧珊、何許人、王琦、汪野亭、畢伯濤、王大凡、田鶴仙、程意亭、劉雨岑等十人最為突出。珠山八友裡的大部分人都是畫彩瓷的。其實珠山八友在瓷器工藝上沒有什麼改進,他們最大的特點是發揮自己的特長,將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意願表達出來,而不是像以前皇家禦窯廠那樣,依樣畫葫蘆。
(樊欣野《今日月圓》「珠山八友」團圓圖)
最開始是王琦與王大凡發起和組織了「景德鎮陶瓷研究社」,後因每次集會是農曆每月十五,於是在1928年更名「月圓會」,藉此抒發胸志,以瓷會友。珠山八友可不是字面意思說的八個人,實則是我前面提到的十個人,這並不前後矛盾,他們跟揚州八怪一樣(揚州八怪也不是八個人,而是有十幾個人),正如「江西詩派」也並不全是「江西人」一樣,講一個「以味不以形也」。他們在繪畫上追求清中期「揚州八怪」的風骨。
下面筆者對「珠山八友」的介紹以十人出生年份的先後順序排序,僅此而已。
徐仲南,名陔,字沖南,號竹裡老人,齋名棲碧山館,生於清同治十一年(西元1872年),逝於1953年,江西南昌人,中國景德鎮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珠山八友」之一。
1887年,徐仲南15歲,被其父送到南昌一家瓷店「紅店」當學徒,學藝期間,因得與南昌的文人畫士和釋門畫僧結識、交遊,從而眼界大開,畫技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出師後在南昌受僱畫瓷。他為了更好地研習瓷畫技藝,毅然來到景德鎮刻苦求藝。清末民初之交,徐仲南聲名漸顯,求畫者甚多,遂以賣畫所得,販銷瓷器到當時的內陸通商口岸武漢,後又在漢口開設瓷店,自畫自賣。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瓷店毀於兵燹[xiǎn],徐仲南孑然一身,便重返南昌賣畫。1918年受聘於江西瓷業公司擔任瓷業美術管理一職,然而,因他不願迎合當局者,不久就被解聘,閒居家中。
1922年「景德鎮陶瓷研究社」成立時,徐仲南應王琦之邀入社。工於松竹、淡雅詩意,自成一家。其畫風受海上畫派和南宋文人畫家蘇東坡、清代畫家戴熙的影響很深。其構圖、用筆、設色則與戴熙同出一轍。
(徐仲南繪淺絳彩山水瓷板)
(徐仲南《清影搖風》瓷板畫)
(徐仲南《 清影搖風》瓷板畫)
(徐仲南 粉彩《虎視眈眈》小賞瓶)
(徐仲南 粉彩竹石圖詩文四方筆筒 1938年作)
(徐仲南印泥盒)
(徐仲南綠竹印泥盒)
鄧碧珊,字闢寰,號鐵肩子,堂號晴窗讀書樓,生於清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逝於1930年,江西餘幹縣人,清末秀才,中國景德鎮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珠山八友」之一。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科舉制度廢除後,在餘幹縣從事教學。1913年到景德鎮瓷業學堂任教習,一面代人書寫瓷字,一面習魚藻畫技。
鄧碧珊早期主要畫山水,後繪瓷板肖像。他最早嘗試用馬尾織造的九宮格繪製人像,乃陶瓷肖像畫創始人,景德鎮的瓷像畫家張洛山就是出其門下。到了不惑之年,則專事粉彩魚藻瓷畫兼畫花鳥,鄧碧珊的魚蟲,在設色上受日本東洋畫藝術的影響,他用筆及構圖受宋畫的影響,構圖虛實相生,用濕筆染墨,充實魚的體積感和質感,畫風洗練,題銘蒼鬱遒勁。
1928年,鄧碧珊加入由王琦發起的「月圓會」,時年54歲。
1930年,方志敏率紅軍攻下景德鎮,鄧碧珊因替被紅軍搶掠的受害者討要被搶財產,而被紅軍槍殺,享年56歲。
(鄧碧珊 魚藻紋筆筒)
(鄧碧珊 魚藻紋小罐)
(鄧碧珊 粉彩魚蝦圖水洗)
(鄧碧珊 魚藻紋罐)
(鄧碧珊 粉彩魚藻圖瓷板)
何許人,原名何處,字德達,乳名「花子」,生於清光緒八年(西元1882年),逝於西元1940年,安徽南陵縣人。中國景德鎮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珠山八友」之一。是景德鎮瓷業人熟知的仿古高手。
14歲隨鄉友到景德鎮瓷店學藝。初學青花,後學粉彩、淺絳彩及青綠山水。王琦為其將「花子」改為「華滋」,又以陶潛的《五柳先生傳》中「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句,為其改名何許人。
1911年後應詹元廣、詹元斌兄弟之聘,赴北京畫仿古瓷,客居北京數年,結識許多前清遺臣貴族。
1934年前後於九江開設「紅店」,經營彩瓷,自產自銷,設帳授徒,後因一場大火,其店鋪毀於一旦,此後再度回到景德鎮。何許人研習以粉彩畫雪景,漸次深諳其中奧妙,開創了景德鎮粉彩雪景之先河。著名花鳥畫家鄧肖禹、雪景大王餘文襄就出自其門下。
年輕時何許人娶董錦蓉為妻,生二女,其一何翠娥,其二何銀娥,1932年5月1 0日生獨子何大興,1940年何許人逝世,其妻改嫁,將其子交祁門貢生、景德鎮瓷業公司業務主持康達託養。康達認其為養孫,後帶回老家祁門縣禮屋村,何氏一門子孫相延至今。
(何許人 《孤山放鶴》瓷板畫)
(何許人 雪景圖瓷板畫)
(何許人《獨釣寒江雪》瓷板畫)
(何許人《踏雪尋梅》瓷板畫)
(何許人吉羊雙耳雪景圖四方瓶)
(何許人雪景四方瓷瓶)
(何許人雪景圖筆筒)
王琦,號碧珍,別號陶述迷道人,室名陶陶齋,生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逝於公元1937年,祖籍安徽南陵,生於江西新建。中國景德鎮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珠山八友」之一。
(王琦《桃源問津》瓷板畫)
(王琦 粉彩東坡先生瓷板插屏)
(王琦《糊塗即是仙》瓷板畫)
(王琦 粉彩《二仙得福》瓷板)
(王琦畫意《擲米成珠》瓷板畫)(是否為真,有待商榷)
(王琦 粉彩人物圖瓷板)
(王琦 《四大美女》瓷板畫)
(汪野亭文房五件)
(汪野亭《湖山秋色》茶壺)
(畢伯濤《喜溢眉梢》瓷板畫)
(畢伯濤繪花鳥小瓷板)
(畢伯濤花鳥瓷板)
(畢伯濤繪四季花鳥瓷板)
(畢伯濤粉彩草蟲印盒)
(畢伯濤粉彩花鳥鎮紙)
(畢伯濤花鳥膽瓶)
王大凡,名堃,號希平居士,又號黟山樵子,齋名希平草廬。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戰亂,後移居安徽省黟縣,出生於江西省波陽縣(鄱陽縣)皇崗村。生於清光緒十四年(公元 1888年),逝於公元1961年。中國景德鎮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珠山八友」之一。
(王大凡木蘭辭瓷板插屏)
(王大凡《達摩渡江》瓷板畫)
(王大凡《嫦娥》瓷板畫)
田鶴仙,名青,原名田世青,字鶴仙,號梅華主人、荒園老梅。生於清光緒二十年(公元 1894年),逝於公元1952年。中國景德鎮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珠山八友」之一。
(田鶴仙 粉彩梅花硯屏)
(田鶴仙 粉彩梅花詩句漿糊盒)
程意亭,原名程體孚,別名甫,藝名翥山樵子、洎山山民,齋名佩古,江西省樂平縣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 1895年),逝於公元1948年。中國景德鎮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珠山八友」之一。
1920年,他與汪春蘭結為夫妻,育三子,按程意亭之意願,希望小兒子學畫,繼承他的瓷畫技藝,但因其本人英年早逝,無法傳藝,故無一子繼承其瓷畫技藝。程意亭對中國畫和瓷畫顏料的漂研製作,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畫面上的色彩富麗古雅,兼有豪壯和柔美的格調,對後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程意亭《寒梅豔影》瓷板畫)
(程意亭花鳥瓷板畫)
(程意亭花鳥瓷板畫)
(程意亭 粉彩仙桃拱壽大掛屏)
(程意亭四季花鳥四條屏)
(劉雨岑 粉彩綬帶鳥詩文筆洗 1931年作)
(劉雨岑花鳥紋筆筒)
(劉雨岑 粉彩《溪邊情趣》花鳥瓷板畫)
(劉雨岑 粉彩花鳥瓷板畫)
(劉雨岑《綬帶鳥》硯屏)
(劉雨岑《太白醉酒》硯屏)
(版權申明:本文來央視視頻,如涉及版權問題及時聯繫我刪除)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關注我們的微信號:shgudong 閱讀更多精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