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東籬」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義?

2021-01-09 書煮一鍋香

「東籬」從字面上來講,就是東邊的籬笆。但是經常讀詩的人都知道,在詩歌裡這是一個有特指的詞語——那是菊花盛開的地方。在詩歌中,「東籬」基本就等同於「菊花」。所謂的「東籬把酒黃昏後」,就是說黃昏時分在菊花叢邊喝酒。「東籬」是如何跟菊花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涉及到詩歌意象的固化問題。

01溯源:採菊東籬下

「東籬」第一次出現在隱逸大師陶淵明的筆下:

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是一首表達隱逸情懷的詩歌。詩人說,自己住在車馬喧譁的人間,卻感受不到絲毫的喧鬧。為什麼呢?那是因為自己心存遠離塵世之念,無論在哪裡都跟住在窮鄉僻壤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大隱隱於市」了。接下來詩人就描寫了自己隱逸生活中見到的寧靜閒適的景象:在東籬下採著菊花,悠閒地看著南山;山色在傍晚時分顯得更加美好,飛鳥們結伴而回。這景象讓詩人領悟到了返璞歸真的道理,只是難以用語言表達出來,可謂是「得意忘言」。

在這首詩當中,「東籬」還是東邊的籬笆,只是詩人已經將它和「菊花」緊密地聯繫了起來。詩人於東籬之下採菊,顯而易見,東籬就是一個長滿菊花的地方。這首詩寫得如此自然渾樸,倍受人們喜愛,模仿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尤其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讀起來如此悠閒,如此自在,如此有味的句子,更是人們模仿的重點。長時間的模仿就形成了一種傳統,「東籬」這個詞作為特定意象就固定了下來。

東籬黃花

02積澱:意象的固化

陶淵明第一次使用「東籬」時,他萬萬想不到自己這個普普通通的詞,竟成了後世人們競相模仿的對象。他也萬萬沒想到,自己會被認為是隱逸正宗,因為自己喜歡菊花,菊花也就被染上了隱逸的氣息。宋代的周敦頤敢在《愛蓮說》中寫「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沒有陶淵明是不行的。「東籬」與「菊花」一起,就這樣有了隱士風度,經常出現在詩人的筆端,被用來抒發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的相似情懷。

「東籬」這個詞在唐代就已經有人用來特指栽種菊花的地方,如「初唐四傑」的楊炯,在他的《庭菊賦》中就寫過「憑南軒以長嘯,坐東籬而盈把」的句子。「盈把」就是滿把。那麼「坐東籬」最後手中滿把的是什麼呢?作者省略掉沒說,但看文章題目「庭菊賦」就能知道,這滿把的肯定是菊花。從這裡可以看出,從陶淵明公元417年寫下《飲酒(其五)》,到公元682年楊炯寫下《庭菊賦》這兩百多年間,「東籬」作為一個意象已經固化下來;至少在唐初,人們潛意識中就會認為「東籬」就是栽植菊花的地方,所以楊炯才敢在寫菊花的文章裡,敢省略掉菊花字樣,只保留「東籬」二字。

03影響:園名與人名

唐代之後,「東籬」就更不用說了,一提到它人們自然就想到了菊花。甚至宋代的陸遊,專門開闢了一塊地方,起名叫作「東籬」,種植各種花草。他有一首詩《讀呂舍人詩追次其韻》,寫道:

少壯如昨日,忽已及耄期。舊友散莫收,亦復少新知。言歸鏡湖上,日日醉東籬。自笑如寒蠂,裴回殘菊枝。

詩中講自己「歸鏡湖」,「醉東籬」,說的就是自己被罷免官職後的隱居生活。「鏡湖」用的是賀知章的典故。據《新唐書》記載,賀知章晚年上疏請求回家當道士,玄宗就下詔賜他鑑湖(鏡湖)一角作為修道之地,後來就用「歸鏡湖」表達棄官歸隱的意思。因為是隱居,陸遊便自然而然想到了「東籬」,不僅詩歌中寫,還把「東籬」變成了現實。他在這首詩中自註:「 東籬 ,予小圃名。」他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東籬記》來記載這件事:「 放翁告歸之三年,闢舍東茀地,南北七十五尺,東西或十有八尺而贏,或十有三尺而縮。插竹為籬,如其地之數……名之曰『東籬』。」雖然說將這個花園取名為「東籬」,更多原因是它在房子的東面,又「插竹為籬」,但受到陶淵明「東籬」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不然就不會在寫完「醉東籬」後說自己「如寒蝶」,徘徊在「殘菊枝」之間了。

陸遊雕塑

元代的馬致遠是一位有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馬致遠寫的那首《天淨沙·秋思》想必不少人都知道。他給自己取了一個號就叫「東籬」,這跟他晚年的隱居生活有密切關係。經過了半世蹉跎的馬致遠明白了「西村最好幽棲」(《哨遍·半世逢場作戲》)的道理,晚年在杭州開始隱居。因為元代作家的資料很少,很難知道這個號是不是晚年隱居時才起的,但「東籬」跟隱居之間的關係卻是顯而易見的。

像「東籬」這樣的意象有很多,讀詩的朋友們不可不察其來源,明確其所指,否則誤解詩意,就難以領會詩歌精髓,而悟不了暢讀的樂趣。

相關焦點

  • 古詩中常出現的「東籬」是何意思,如何理解它當中的含義?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苟,歡迎和小苟一起來探尋國學之迷,今天要說的是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東籬」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義?一起來看下吧。
  • 動漫中經常出現的詞彙,都是什麼意思
    今天我們來說說日本動漫中經常出現的詞彙,大家都知道日文中有許多的漢字,有的事相同或者相近的意思,但是有的卻毫無關係。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經常出現的詞有哪些。絕體絕命,這個詞彙在奧特曼系列或者其他熱血格鬥類動漫中經常出現,它的含義是走投無路,情況非常危急的意思。暴走,激突。
  • 周星馳電影經常出現的9527是什麼意思,有特殊含義嗎?
    周星馳電影經常出現的9527是什麼意思,有特殊含義嗎?監獄風雲》,裡面周潤發的囚徒編號就是「9527」真實意義9527在粵語中的發音代表著意思是指「小弟弟該硬的時候不硬」,也就是「沒種」,「你是沒種」的意思,這樣說來9527就能更好地體現出自己卑微下人的一種低等含義了。
  • 日漫中經常出現的「地縛」是什麼意思?
    日漫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地縛」兩個字,這是什麼意思呢?第一眼看這兩個字的時候,你會覺得陌生,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寫錯了字。前段時間很火的一月新番中,《地縛少年花子君》的熱度就非常高。不少人表示初次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完全不能理解「地縛少年」是什麼意思,甚至有人認為翻譯出錯,應該是「地府少年」。其實,我們從字面意思中就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了。「地縛」兩個字拆分之後就是「地」和「縛」,分別組一個詞,「地」可以組詞「大地」「土地」「地域」等等,「縛」的常見組詞是「束縛」,連起來就是大地的束縛,地域的束縛,這麼一來,「地縛」二字就好理解多了。
  • 立秋是什麼意思含義理解 2019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如何確定
    但是別忘了,立秋以後也有可能會出現「秋老虎」。那麼2019年立秋後還會熱多久?下面來看一下。立秋是什麼意思含義理解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 如何理解古詩文中的植物詞
    都說明《詩經》《離騷》中有相當數量的植物詞,而且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了解古植物詞,對讀懂一些古詩文很有用處。掌握古植物詞的含義,有助於理解古人行文的脈絡,了解句子之間的關聯。《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諼草」今天叫忘憂草,也叫黃花菜,古人以為觀看它能讓人忘掉憂愁。
  • 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樓」和「臺」是什麼建築
    古詩中經常出現「樓」和「臺」樓: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臺: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是耳熟能詳的古詩,上邊的樓和臺是什麼建築呢。建在不同地方功能各不相同,建在城牆上用來作為城市地標、賞景休息、儲物以及防禦設施來使用,像角樓、箭樓、城樓、鼓樓、鐘樓等;建在園林中一般用作臥室、書房或用來觀賞風景,由於樓高,也常常成為園中的一景。
  • 古風中經常出現的「未央」,到底是什麼意思?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未央」這個詞,就算是沒見過,也在各種古代的小說和影視中看到過。「未央」在漢代的時候發揮到了鼎盛時期,是當之無愧的漢代文化。只要是跟漢代有關的東西,經常能夠看到「未央」這兩個字。 漢朝的皇宮中,有一個著名的宮殿就是用「未央」這兩個字命名的,叫做未央宮。唐朝一直都非常尊敬漢朝,甚至是把漢朝當作是偶像一般的存在。因此在唐朝的很多詩詞歌賦都都能夠看到「未央」這兩個字的影子。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關於漢朝的詞語,但是它們都沒有未央出現的頻率高。
  • 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數伏三伏三九的含義解釋怎麼理解的
    夏有三伏,冬有三九,夏天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熱的時候,而三九天則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農村老話「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很多人看到這句話表示不能理解,怎麼這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和最熱的時候怎麼摻在一起了?三伏和三九是什麼意思呢?
  • 鹿柴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鹿柴古詩的意思
    古詩是我們在語文學習中經常會涉及到的內容,那麼《鹿柴》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鹿柴》古詩意思:空寂的山中不見一個人,只聽到一陣人語聲。太陽的一抹餘暉返入深林,又照到了林中的青苔上。《鹿柴》是王維山水詩中的重要代表作,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中空靈境界的追求和喜愛,這也是他隱居輞川中的樂趣之一。這首詩的主要特色是充滿了繪畫的境界。這首詩前兩句寫幽靜,後兩句寫幽深。山中的景色因為朝夕更迭,風雨陰晴而變化。
  • 經常在古詩中出現的「玉門關」,到底在什麼地方?
    半夜帳中停燭坐,唯思生入玉門關。——胡曾 《詠史詩·玉門關》 王維的一首「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讓不少人第一次知道了玉門關這個地方。連春風都到不了的地方,該是有多麼悽涼。王昌齡也曾在詩裡寫道:「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 示兒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示兒古詩的意思
    《示兒》是宋代詩人陸遊創作的一首詩,那麼《示兒》這首古詩是什麼意思呢?《示兒》古詩的意思: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示兒》古詩原文: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松樹是石雕中代表什麼含義?用古詩進行說明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以松為背景的石雕作品,這個時候,不禁要問:松樹代表什麼含義?如何成為人們爭相雕刻圖案的呢?這裡的本性,指的是本來的屬性,本來的顏色的意思。「有人獨立空山,翠髯未覺霜顏老。」宋代詞人吳文英在《水龍吟·賦張鬥墅家古松五粒》中如此說到。「唐代李群玉《書院二小松》:一雙幽色出凡塵,數粒秋煙二尺鱗。 」這些詩句都很好地把長青的松樹和人的品德結合在了一起,表達一種無懼風霜,萬年長青的姿態。唐代詩人李商隱對綠色的蒼松也有自己的理解《題小松》:」憐君孤秀植庭中,細葉輕陰滿座風。
  • 佛教中的「卍」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
    說起佛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的,也都知道佛教在我們國家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我們現在,發展的一直都挺好的,要知道作為一個外來物,能夠在不是本土的國家發展的這麼好,也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佛教不論是古代還是我們現代,都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因為它可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 新手如何理解會計中借貸的含義
    我是這樣理解的,首先要區分幾大類科目,再次要弄清楚這這幾大類科目記在借方以及記在貸方分別表示什麼意義,當然這種意義主要是體現在其具體科目記在借方以及記在貸方是表示增加還是表示減少。 首先看幾大類科目。一般說來,在會計中有六大類科目,即資產類、負債類及所有者權益類,收入類、費用類及利潤類。
  • 如何正確理解保險中「意外」的含義
    客戶非常不理解,覺得突發疾病,母親的離世就是個意外,後來甚至在公司職場外拉起了橫幅進行維權。當然,不論如何維權這個也是不可能賠付的,因為突發心梗死亡屬於疾病死亡,根本不屬於意外險的保障範圍。   其實也不是客戶有意無理取鬧,而是對意外的理解有較大偏差。
  • 古詩文裡經常出現的「井桐」寓意著什麼?
    導語細細品閱古詩文,我們時常會在一些作品中看到「井桐」二字。何為井桐?正如其字面意思,即井邊的梧桐樹,那麼古人為什麼喜歡把梧桐種在水井邊呢?,它有著特定象徵意義,正如紅豆意喻著相思、長亭代表著送別,而梧桐在古人的眼裡則蘊含著多種意味。
  • 描述元旦的古詩名句中,經常出現的「屠蘇」一詞,指的是什麼?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中國古代曾以十月、臘月的月首為元旦;從漢武帝開始規定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從中華民國開始規定每年的陽曆1月1日為元旦,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得以明確,同時確定農曆一月一日為 「春節」。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俗稱為「陽曆年」。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不少的文人騷客留下了描述元旦的古詩名句。
  • 抖音經常出現的十點差三分是什麼意思?
    抖音上非常熱門的十點差三分是什麼網絡梗?十點差三分這個梗的出處在哪?相信大家在網上經常看到十點差三分這個梗,那麼這個梗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十點差三分十點差三分是什麼意思最近網上很火的「十點差三分」這個梗,如果有人對你說了這句話或者這個時間點約你出去,你要知道是什麼意思,或者不懂就開房也行
  • 「你在比劃什麼?」大腦如何理解肢體動作的含義
    不管那個人是否同時說了侮辱性的話,你都知道豎中指是什麼意思。這種從動作到意義的「翻譯」流暢而直接,是因為我們天生擁有這樣的能力:我們不用嘴巴也可以表達,不用耳朵也可以理解。我們能通過指向物體來引導他人注意力,通過模擬動作來加強敘事效果,通過有節奏的敲擊以示強調,甚至只用簡單的手勢就可以完整地回應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