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看鴛鴦飛,暮看鴛鴦宿。
鴛鴦有時飛,鴛鴦有時宿。」清朝焦偱《秋江曲》
初衣解詩:5月初夏水暖,池塘裡嬉戲著水禽。這種名叫鴛鴦的鳥,在中國的歷史實在的長。否則,詩經裡不會記載「鴛鴦與飛,畢之羅之」的民歌。
這種奇特的水禽很早就以其豔麗打眼被中國古代的先民們所關注。鴛是雄鳥,鴦是雌鳥。雄鳥特別的華麗,頭上有羽冠,身上有羽帆。尤其是雄鳥,眉上有白色的羽毛連著頭頂。
而雌鳥雖然不及雄鳥豔麗,卻溫潤小巧,眼周圍也有白色的眉紋。
它們惹人喜愛的是常常成雙結對在池塘中並遊,覓食,一起做窩,撫養後代。所以我們可以經常看見他們成雙成對的嬉水,整理羽毛。但是這種鴛鴦有著野生的習氣,就是不喜歡在人多的地方。所以李商隱才有「近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用鴛鴦比作男女的愛情實在是不過分,鴛鴦們雙宿雙飛,又特別的愛戀對方和戀家,對於嚮往穩定和長久的中國人來講,鴛鴦是美好幸福美滿生活的象徵。連它們頭上長的,那一撮白色的羽毛,都被人們羨慕。
這雖然是鴛鴦聊自然的身體特徵,可是看見他們雙雙頂著白色的羽毛在池塘裡玩耍,有多少人會生出感慨?因為這是看得見的白頭到老呀!
縱觀中國的歷史,就是一個在不斷的動蕩和流離中尋求安定的歷史,大的國家史是如此,小的家園史也是如此。人們終日奮鬥,創造出璀璨不朽的歷史成績,其中也含著人們聚少離多的奮鬥和犧牲。所以我們才對生活,有著良好的期願和祝福,願意歲月靜好,歲時安穩。
尤其落在每個人實際的愛情和家庭上面,都願意雙雙對對,白頭到老。
所以鴛鴦在中國是恩愛和白頭到老的象徵,這是個美好祝福的象徵,其實也包含著歲月的顛沛和心酸。
池塘有鴛鴦,心若醉兩情長,張學友唱的楚歌,表達了對家園的思念和對妻子的眷戀。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一首宋代人寫的織布歌,寫出了在織布機上終日勞作的女子,在看到織的鴛鴦圖案的時候,一定會想到分別在外的愛人或者丈夫。
對於真的人生來講,像鴛鴦一樣,雙雙對對,恩愛廝守,因為稀少而難得,才能夠引起人們最深的感情和思念。
清朝人焦循,是清朝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和戲曲理論家。在這樣一首秋江曲裡,他用非常簡單重疊的字來寫鴛鴦。
「早看鴛鴦飛,暮看鴛鴦宿。鴛鴦有時飛,鴛鴦有時宿。」
開始讀的時候仿佛兒歌,這種歌誰不會做?
但是越讀越有味,甚至越讀越感傷。
首先鴛鴦一種怯人的野生水鳥,要求環境安適,遠離世囂人聲。能夠早看鴛鴦飛,暮看鴛鴦宿的,絕對不是熱鬧的小家庭院。往往是在農村或者山野。
「鴛鴦有時飛,鴛鴦有時宿。」作者冷靜的眼光,通過漫長的時間,淡淡寫出了鴛鴦雙飛雙宿的美好。
但是,這美麗的景色在詩人的心裡,到底引起了哪些波瀾呢?雖然並沒有明寫。
但是讀詩的我們讀著讀著,一定會感觸良多。
鴛鴦雙飛雙宿,自在在池塘野外,而觀察它的人,心境是何等的落寞。
若是有的人生坎坷的背景,只怕這詩讀來讀去,會讀到潸然淚下。
誰的人生不是聚少離多,誰的恩愛不願意相對浴紅衣,誰的願望不是白頭到老,誰的夢不是生生世世。多少美好,多少願望,多少感慨,多少心酸,都在鴛鴦,雙宿雙飛的自在裡!
讓我們重讀這首雋永的小詩:「早看鴛鴦飛,暮鴛鴦宿。鴛鴦有時飛,鴛鴦有時宿。」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古典詩詞中的愛和美。歡迎留言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