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大豬蹄子乾隆,皇后那拉氏直言相諫,為何最後導致決裂

2021-01-09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乾隆當朝六十餘年,文治武功都很顯赫,於是阿諛頌揚之聲不絕於耳。

他自己更覺得自己勞苦功高,應該縱情享樂了。但礙於宮廷規矩,他又不敢放開手腳。一些太監便給他出主意:私行取樂。

當時京城裡有個名妓叫三姑娘,與她來往的都是達官貴人,在宮廷中也盡人皆知,關係非同一般,致使許多謀取功名富貴的人,都奔走、投靠於她,門檻都踏塌了。

有個九門提督,因為同青樓發生了矛盾,便下令驅逐那些青樓女子,並且限令在一天之內,通通踢出北京城,不服從的人,要捉拿問斬。

大多數青樓紛紛避遷,唯有三姑娘根本不加理睬。

九門提督得到報告後,親自帶人前往提集,半夜三更。他們破門而入。

聞三姑娘與人正相狎嬉笑,即將就寢。九門提督揮軍直搗內室,快到門前,才聽見三姑娘徐徐起床,臨窗質問:「什麼事這樣鬧哄哄的?驚擾了貴人,誰敢承擔責任?」

接著,命侍女出去制止,但九門提督仍在大喊大叫。

三姑娘喝道:「嚷什麼?這裡有張條子,拿去仔細瞧瞧,希望你不要吃後悔藥!」

九門提督在燈下打開條子一看,只見上面用硃筆寫道:「爾姑去,明日自有旨。欽此。」

九門提督嚇得心中只一個勁兒地叫苦,慌忙率領眾人退走。

乾隆幹這些荒唐風流事,漸漸傳到皇后那拉氏耳邊。

那拉氏是個機智而有計謀的女人,連乾隆也有點怕她。開始她常在枕席間諫勸乾隆,乾隆怕醜事外傳,只得容忍下去,可是次數多了,他便由厭煩而產生了惡感,完全聽不進皇后的話。

正巧,上門抓三姑娘的九門提督是皇后那拉氏的叔父,乾隆便懷疑九門提督這樣搞是皇后指使的,對皇后的惡感更深了,直到南巡時都不讓皇后同行,皇后藉口侍候太后才勉強跟去。

到了杭州,太監按乾隆的心意,召集成群的美豔佳人,在御船上歌舞。她們四五十人朱顏粉髻,猶如一片彩雲飄落舟中。眾美女輪流奏技,高管柔弦,輕裙長袖,讓人難辨人間天上。

歌舞之後,乾隆挑了五六個拔尖的留在船中伴駕,其餘的都讓回去了。

皇后那拉氏得知消息,氣得夜不成眠,便起身挑燈,寫了一封諫書,天還沒有亮就直奔御船找乾隆。

這時候乾隆正擁美人酣睡。醒著的一美人,見來人衣著華麗,神態高傲,肯定不是一般人,正要迴避,乾隆卻也醒來。

他睜眼一看,皇后那拉氏手持一紙站立床前。他先是驚駭,繼而怒斥皇后說:「你來幹什麼?」

皇后跪下奏道:「有緊要事請皇上明察。」

乾隆厲聲說道:「這是什麼時候?有事不讓太監傳遞,由你貿然闖入,定是圖謀不軌!」

皇后那拉氏正色申辯說:「承蒙皇恩,使妾得同皇上結為夫妻。聖駕起居,妾本當親自侍候,現在又值長途跋涉,妾更應當在皇上身邊侍候照料。今天,妾得知皇上行為失當,特來規勸。雖然妾自知莽撞,但臣妾職責在身,也顧不得許多了!請皇上想想,她們是市井煙花賤質,難道可以親近嗎?如果有傷聖體,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乾隆聽罷更為惱怒,大喝道:「你還敢巧辯,罪加一等。來人哪,給我拿出去!」

皇后那拉氏仍跪地不起,繼續說:「妾與皇上結合多年,即使皇上發怒,也應念在夫妻結髮情深,想想臣妾的話,臣妾也死而無怨!」

乾隆見眾美人穿戴已好,便揮手令去。

然後兩眼圓睜,瞪著皇后那拉氏。

皇后那拉氏又說:「臣妾實乃出於一片好心,不料皇上頓發雷霆,疑慮於妾。妾當這樣的罪名,已難做六宮之長,願辭去正宮之位,讓與更賢德的人來擔任。但是,妾願皇上最後一次看看臣妾用心血所凝成的奏章,否則臣妾是不敢退下的。」

乾隆無奈,只得拿過奏章。

但見奏章旁徵博引,辭情激昂懇切,歷數君王貪圖享樂的害處。

乾隆沒有看完,便勃然大怒,急起狠狠打了皇后一記耳光,罵道:「我是什麼人,難道我是隋煬帝嗎?你當皇后多年,還如此惡語中人,是可忍孰不可忍!」罵罷將奏章摔在地上,下令宮監把皇后拖出去。

皇后高呼皇天厚土,列祖列宗,說自己冤枉。

乾隆趕緊讓把她關起來,說:「她完全瘋了,沒有資格再當皇后。」

皇后仍堅持跪在地上,不許人挨近她。乾隆帝便披衣要來,下旨去朝拜太后。

皇后於是抱著他的腿,求他把奏章看完。

乾隆怒不可遏,狠狠地踢皇后,皇后鬆手倒地,放聲大哭。

乾隆登上太后的船,歷數皇后糾纏鬧事的許多事實,卻隻字不提他借宿青樓的事情。

太后知道皇后生性憨直,便召來對她說:「你這樣大的歲數了,何苦這樣鬧?看來你的脾氣也改不了,如果以後還常在皇帝面前吵鬧,兩人的惡感會更深。我為你著想,你不如就留在這裡。這裡的行宮在叢林中,你在這裡靜心修養,做一個佛門子弟的領袖,不也很好嗎?」

皇后一聽,太后明明偏袒著乾隆,但又不便多說,只表示願意在這裡修養,無臉再到宮裡去。

太后便讓太監們將皇后送到附近一座庵中住下。

住了很久,也不見宮中有召她回去的跡象。便感嘆地說:「看來太后叫我留在這裡,就是讓我當尼姑,我還妄想俗緣可復,真是太傻了!不如皈依淨土,了此殘生吧!」

於是她決然削髮為尼。

後來,乾隆又幾次去杭州南巡,但從未提起皇后尚在此處。

最後,皇后被某妃所讒,被押往京師治罪,因得三姑娘說情才免了。

乾隆又讓她到杭州某寺住,不久就死在那裡。御史請求用皇后禮葬她。乾隆帝卻批諭:「無發之人,豈可母儀天下?」

相關焦點

  • 《如懿傳》中詭計多端的皇后,在歷史上卻是乾隆一生所愛的人賢后
    這段時間大火的宮廷劇《如懿傳》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劇中皇后被設定為詭計多端惡毒女人。如懿傳中的富察皇后其實歷史上乾隆皇帝的富察皇后很賢惠(諡號為賢皇后),乾隆皇帝對富察皇后的愛也是歷代帝王少有的,可說他們的感情可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歷史上記載乾隆在面對富察皇后和其他的妃子時的態度可是相當地不同,他在面對其他妃子一副高冷男神的模樣,可是到了富察皇后這卻是溫柔得不行,有什麼好吃好玩的也想和富察皇后分享,可說乾隆和富察皇后的愛情十分甜蜜。
  • 「新琴」不如「故劍」,《延禧攻略》的富察皇后憑什麼是白月光?
    《延禧攻略》的「白月光」富察容音,人氣遠高於《如懿傳》的「繼後」如懿。二人都是正宮皇后,也都是善良聰慧的女子,也都以悽美的悲劇結局,為什麼容音會比如懿更受觀眾喜歡?如懿的扮演者周迅,靈氣和演技自不必說,祖師爺賞飯吃的演員。問題是周公子的精靈型長相,古靈精怪的少女,墜入人間的仙子,還有各種複雜的文藝片角色都很貼合,但如懿作為正宮皇后,她的長相應該更「厚重」,骨量更大。
  • 如懿對乾隆說「蘭因絮果」是什麼意思?
    而「因果」也不止代表著佛教中的因果循環,更是將愛人之間長久的共同經歷化為這兩個字背後的辛酸,簡簡單單四個字,卻概括了如懿和乾隆皇帝愛情的始終。「蘭因絮果」這個詞語出自《如懿傳》第86集,當時魏嬿婉已經被禁足慈寧宮,每日被灌服牽機藥,而乾隆皇帝也對如懿懷了愧疚之情。恰逢一年一度的木蘭秋獮,乾隆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獨自一人來到皇后的宮殿,欲邀請如懿一起參加狩獵。算是給如懿一個臺階,也給自己一個臺階。
  • 如懿傳—愛難如懿,相愛之人緣何反目?生當無愧,且像綠梅永存傲骨
    玉瓊千裡目感恩遇見,記得設為星標哦~文:玉瓊 圖:來自網絡1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繼後叫什麼名字,沒有人知道。後人只知,她是那拉氏。《清史稿》記載,烏拉那拉氏(後考證為輝發那拉氏),佐領納布爾女。後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乾隆二年,封嫻妃。十年,晉貴妃。孝賢皇后崩,進皇貴妃,攝六宮事。十五年,冊為皇后。
  • 《如懿傳》定檔8.20 董潔清宮戲霸氣「皇后力」
    昨日,一直以來備受觀眾期待的古裝題材大劇《如懿傳》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正式宣布將於8月20日開播。這部集結周迅、霍建華、董潔等超強實力派演員,讓眾多觀眾翹首以盼的劇集終將揭開她神秘的面紗。董潔飾演的富察·琅嬅也即將正式與觀眾見面,一展這位傳奇皇后的獨特魅力。
  • 如懿傳:是否被結尾的渣渣龍氣到吐血? 如懿堪稱史上最慘女從頭喪到尾
    如懿傳:是否被結尾的渣渣龍氣到吐血? 如懿堪稱史上最慘女從頭喪到尾時間:2018-10-17 14:53   來源:一點資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懿傳:是否被結尾的渣渣龍氣到吐血? 如懿堪稱史上最慘女從頭喪到尾 年度大劇《如懿傳》昨晚正式在騰訊視頻收官了。
  • 乾隆讓令妃成六宮之主,立令妃兒子為儲,為何就是不封她為皇后
    (孝賢皇后與乾隆)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令妃娘娘,為何始終沒有拿到皇后的 offer ?康熙年間的廢太子胤礽,便成為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公開立儲的皇太子。 乾隆延續了這一立儲方式,乾隆三十八年,令妃魏佳氏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秘密立為皇太子。令妃若在此期間被冊封為皇后,那必然失去了秘密。
  • 戲說《如懿傳》人物星座圖,你是劇中的誰?
    今天就讓我們拋開歷史的真相,僅僅根據電視劇《如懿傳》中主角們的性格設定,來分析一下她們的星座吧:乾隆:天蠍座霍建華演的乾隆,我覺得妥妥是天蠍座沒錯了。總之,雖然歷史上的乾隆是天秤座。但是霍建華演繹《如懿傳》裡的乾隆,讓人感覺就是一個天蠍座。有魅力,但也不好伺候的皇帝。
  • 在《如懿傳》延禧宮、養心殿中出現的這些東西,原來大有講究
    截止昨晚,《如懿傳》重要角色已經上線超過80%,前朝後宮的人物命運全部鋪陳開來。如懿更是經歷了姑母去世,青櫻改名,潛邸受挫,白花丹陰謀,貼身侍女背叛,被陷害進冷宮,遭受生命威脅,直至走出冷宮入住翊坤宮重回權力中心等一系列波折。這些讓觀眾揪心不已的劇情,一方面通過精湛的演技塑造出鮮活的人物角色,另一方面美術置景的細緻入微又不失輝煌大氣的氛圍塑造,讓觀眾有強烈的代入感。
  • 《如懿傳》中的最佳閨蜜,卻是長壽明星,幾乎陪伴了乾隆一生
    去年的電視劇《如懿傳》熱播,再次揭開了乾隆後宮的一角。劇中除了女主角如懿外,愉妃海蘭也因為心地善良,不斷幫助如懿,圈粉無數。愉妃這個歷史人物,也真正為廣大觀眾所了解。但是,《如懿傳》畢竟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作為藝術作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很多人物、情節並不符合真實的歷史。
  • 《如懿傳》劇情高能,如懿一箭五雕KO對手,使出連環計
    《如懿傳》從第6集開始漸入佳境,一開始打差評的網友們也紛紛改變了風向,重試審視起這部清宮巨作,很多人都覺得,第一次見這麼花心的乾隆,和像如懿這麼佛系的妃子,相對於同類作品來說也算是反套路了。在《如懿傳》第15、16集中,一直佛系看戲如懿的開始發起反擊,一箭五雕ko對手!吃瓜群眾們紛紛拍手叫好,高智商如懿終於上線!可為什麼說是一箭五雕呢?不就是救了蓮花嗎?且聽小編慢慢分析。第一,解救無辜當如懿得知蓮心嫁給王欽後,一直過著非人的生活,皇后明知如此,卻還不管不顧,仍由蓮心受欺負,如懿起了憐心,設計解救無辜的蓮心。
  • 解析《還珠》《甄嬛》《延禧攻略》《如懿傳》複雜人物關係
    首先說說《延禧攻略》吧,講真,就畫面效果、人物服飾和道具來看,優美淡雅,算得上是近年宮廷劇的一匹黑馬了,大改我對於媽的印象。後宮女人們的柳葉眉,還有點絳唇妝,就像畫卷中走出來的仙女一般。但劇情嘛,就不要太細究了,一個黑心蓮女主角,一路爬到後宮最高位的升級之路。接著就是周迅和霍建華《如懿傳》,兩部劇講述的同個時期,乾隆帝和三任皇后之間的愛恨情仇。
  • 如懿傳乾隆剪斷頭髮綠梅為什麼重生了 綠梅隱藏的含義你真的懂嗎
    如懿傳乾隆剪斷頭髮綠梅為什麼重生了 綠梅隱藏的含義你真的懂嗎時間:2018-10-17 15:40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懿傳乾隆剪斷頭髮綠梅為什麼重生了 綠梅隱藏的含義你真的懂嗎 電視劇《如懿傳》終於大結局了,不少網友都覺得這個結局是如懿最好的歸宿了。
  • 《如懿傳》高晞月悽涼落幕 深宮痴夢都成空
    由新麗電視出品及發行,原著作者流瀲紫編劇,汪俊導演,程源海聯合導演,黃瀾製片,李小飈製作,周迅、霍建華領銜主演的清宮傳奇巨製《如懿傳》正在持續熱播中。隨著如懿走出冷宮入住翊坤宮,重回權力中心,乾隆後宮版圖也進入2.0時代。
  • 她是乾隆側福晉,深受「甄嬛」喜愛,竟成為《還珠格格》狠毒皇后
    不得不說,戴春榮塑造的乾隆皇后非常成功,成為一個非常經典的反派形象。她的原型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而歷史上這位皇后又有著怎樣的悽慘經歷呢?乾隆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出身於滿洲下五旗之末的鑲藍旗,後來才被抬入滿洲正黃旗,父親是一名小小的佐領,可謂出身一般。關於那拉氏的姓氏,《清史稿》中記載為「烏拉那拉氏」,其實應為「輝發那拉氏」,不過我們可以稱其為「那拉皇后」。
  • 《如懿傳》原著:如懿追求的「情深義重,兩情相許」,愚蠢至極
    看完《如懿傳》原著,對如懿的痴情,真的喜歡不起來,甚至有點反感,她最後含恨離世,不得善終,都是自找的,她本來可以過得更好,有更體面的結局。 與擁有後宮三千佳麗的帝王,情深義重,兩情相許,這是一件愚蠢至極的行為。
  • 歷史上真實的如懿 看完這篇文,我決定換個活法了
    《如懿傳》裡的如懿是有人物原型的。那個真真實實在這世上活過的女人,比劇裡更令人唏噓。所以,今天我們來講述那個真實的如懿,和她跌宕的一生。她生在1718年,大約300年前。家族是滿洲貴族,不過到她這一輩,有些沒落了。她父親是四品,在百姓眼裡是大官,但跟皇上是不太能說上話的。她姓輝發那拉(後人誤傳為烏拉那拉),名字已經不可考了。
  • 從星座學上分析乾隆究竟愛孝賢?繼後?令妃?還是夏雨荷?(一)
    因為《如懿傳》《延禧攻略》兩部題材相同的劇作,迅速捧紅了咱們熱衷農家樂審美的「大豬蹄子」乾隆皇帝。兩部劇背景相同但人物設定相反,逐漸出現了繼後粉、令妃粉之類的可愛網友們。為此,乾隆愛如懿,愛瓔珞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大家怎麼能忘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呢?
  • 如懿傳如懿調查七阿哥死因 如懿斥責嬿婉獻媚討好居心不良
    如懿傳第47~58集劇情預告第49集預告:嘉妃陷害如懿有私情受嘉貴妃讒言影響,又見情詩和蓮子手串為證,皇上懷疑如懿與人有私情,如懿解釋雖說字跡像字跡所寫,但自己並未寫過此詩。嘉貴妃欲用此事令皇上和如懿之間漸生隔閡,還想再加把火,想用艾兒再生事端。皇上半夜難眠,思及如懿私情之事,心中對如懿懷疑加劇......第51集預告:如懿獲封皇后如懿受封成為中宮皇后,李玉等人都為她感到高興。如懿行完了冊封禮節之後。
  • 大清皇后的不歸路:從剪髮到悽慘離世,乾隆繼後到底經歷了什麼?
    而且,在二月初十這一天,南巡途中的乾隆還專門給那拉氏慶賀了一番,這讓那拉氏倍感欣慰。 就在那拉氏過完生日的第二天,乾隆與后妃還圍在一起包餃子,進獻給皇太后,帝後之間出現了難得的「承歡洽慶」之象。 閏二月十八這一天,乾隆等南巡團隊來到了杭州西湖著名景點「蕉石鳴琴」,在吃早飯時,皇后那拉氏還在,乾隆還賞賜了皇后一些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