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多數人的聲音都是很好聽的,很少有那種天生聲音沙啞,像噪音的嗓音。那麼為什麼有些人聲音挺好聽的,但是自己唱起來卻是異常的刺耳難聽呢?
其實這其中還缺少正確且科學的發聲方法,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做到科學的發聲方法呢?不急,就由我來告訴你方法吧!
一、如何學習科學的發聲方法:
科學的發聲方法是由呼吸、共鳴、咬字幾大要素組成的。要建立起科學的發聲狀態,首先要學會用混聲歌唱。所謂混聲歌唱,是指真假聲互相融合的狀態,即「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首先,歌唱者要學會通過口鼻同時吸氣,打開喉嚨,並在歌唱中始終保持喉嚨打開的狀態,使之建立起一個歌唱的「通道」,從而把所有的聲音都放在通道內,保持像流水般通暢的狀態。
管道的上下兩端連接到眉心和橫膈膜處,字要適應通道的形態,不能過撐也不能過擠,閉口音要寬一點唱,開口音就要窄一點唱,始終保持在通道內圓潤流動的狀態,喉嚨要始終保持吸氣打開時的狀態,向下用橫膈膜下降與小腹內收產生的對抗力來支持聲音,並且越到高音時這種對抗力運用得越大,向上要找到聲音的「亮點」,向上向下的力量要保持對抗平衡。
因此,從低音區開始,就要運用混聲歌唱,運用正確的呼吸和充分打開的共鳴腔體來支持聲音,只有這樣,中高低音區才能始終能保持統一的音色,不會出現真假聲不融合的情況,與此同時,也可以有效避免音高不準的情況。
二、如何加強正確的歌唱氣息對抗力訓練:
有位外國聲樂家說過:「從物理學角度而言,聲樂這門學科列入了聲學範疇,但確切地說,應該列入力學範疇。」從聲樂的教學實踐來看,找感覺有兩種,一種是聲音振動的感覺,一種是肌肉用力的感覺。正確的歌唱氣息必須是橫膈膜、小腹、肋骨和腰間共同用力的結果。
在歌唱時,要做到用口鼻同時吸氣,喉嚨同時打開,形成聲音的通道;胸廓張開,肋骨也隨之張開,肩部放鬆,要找到橫膈膜下降與小腹內收時形成的對抗力的感覺,並使之在對抗中保持平衡,腰部向外擴張。
只有運用科學的氣息支持,在打開的通道中找到運用氣息的對抗平衡力,同時,在保持對抗力的同時,使身體放鬆,才能形成歌唱時正確的呼吸狀態。
學會了這兩點,在之後的唱歌中相信大家會有更多的進步的吧,也希望大家懂得越多越好,學得越多越強,其實不要光知道知識點,還要記得在實踐中運用上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