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記者與姜鵬對話 (實習生王思茹攝) |
上周三,武昌區中北路上的一所小學裡,11歲的姜鵬(化名)回到了闊別約一個半月的校園,坐回自己的位置,面無表情。當老師和同學們歡迎他回歸的掌聲響起時,姜鵬瞬間動容,把頭埋進臂彎。
「我才知道,離開學校的這段時間,他們每天都會問我回了沒。」姜鵬所說的「離開」,是他不告而別的出走,這一走便是18天。
姜鵬的媽媽楊女士回憶,4月11日下午,孩子的班主任打來電話稱,姜鵬從學校「逃跑」了,連書包也沒帶。
楊女士說,孩子從四年級到六年級,每年都會出走「玩失蹤」,這已經是第八次。以往,每一次都由家長找回。但這一次她有點心慌,「我曾警告他,如果敢從學校跑,我找到他就打斷他的腿!萬一孩子當真,躲得遠遠的怎麼辦?」
發動親戚給孩子的QQ留言,四處張貼尋人啟事,去派出所報案,滿大街漫無目標地尋找……每回孩子出走,楊女士和丈夫都會分工去做這些事。記者便是通過張貼在武昌嶽家嘴的尋人啟事,聯繫到這個家庭的。
楊女士介紹,以前孩子失蹤一個星期便能被尋回,地點多是在家和學校附近,「玩夠了他就回來了」,但這次尋找很不順利。
姜鵬失蹤第10天時,楊女士開始精神恍惚,電話一響便跳起來捂著心口接。她不吃不睡,漫無目標地上街尋孩子,從早上6時尋至半夜,「萬一孩子被壞人盯上怎麼辦!」
第16天,楊女士給記者打電話,稱孩子用QQ給他表哥留言,聲稱他「交了新朋友,過得很好」。記者速向派出所辦案民警反映此事,當天姜鵬上網的地點被鎖定在武昌張之洞路。楊女士和丈夫連忙去附近網吧尋人。
兩天後,好消息傳來。4月29日傍晚8時許,姜父在武昌張之洞路中百倉儲門前找到了孩子!「他瘦得皮包骨,一天沒吃東西了,一點勁也沒有。」電話中,姜父的聲音有些哽咽。
孩子終於回家了,楊女士卻哭得傷心:「孩子說他不想回這個家,如果不是他爸爸逮到他,他餓死也不會回的。」
不光孩子瘦了,找孩子的楊女士也瘦了。這18天裡,原本體重106斤的楊女士,瘦到不到90斤。
提起此次出走的原因,姜鵬說「就是生氣」:早上起床拖拉,又忘了紅領巾,被媽媽「嚼」;到了學校,又和同學鬧了彆扭,被老師批評。越想越氣的他,便在中午翻學校的圍欄跑了。
回了家的姜鵬不想馬上上學,他想在家休息一段時間。對此,家長除了同意,別無他法。
在休整了半個多月後,姜鵬呆不住了,他想回學校上學了。此時,距離武漢市小學畢業考試不到一個月了。
撿廢品換錢,運氣好一天可吃2根油條;露宿街頭,擔心遇壞人不敢睡沉
出走少年的街頭流浪記
從學校出走時,姜鵬身上沒有一分錢;被父親尋到時,他一天沒吃東西了,餓得乾嘔、走路都是「飄」的。儘管當時姜鵬離家只有兩站路,但他沒打算回家,他當時的想法是,儘快去找個地方睡覺扛過這一夜,明天撿廢品賣了錢,去買油條吃—姜鵬最愛吃油條,因為很頂餓。
一個身無分文的11歲少年,如何獨自在外生存18天,最基本的吃飯、睡覺問題如何解決?帶著諸多疑問,記者採訪了姜鵬。
最喜歡去的地方是漢街書城
姜鵬的父母說孩子貪玩,對於這一點,姜鵬默認了。他說,每一次出走就是想離那些讓他生氣的人遠遠的,可以無拘無束地玩。
出走後,他會選擇去居民小區或是商場閒逛,熱鬧的街市是他最喜歡的,因為可以看到許多他沒見過的東西,「平時爸媽不帶我出來玩,我一個人玩還自在些,可以玩一整天。」
其實這18天裡,姜鵬沒有走多遠,一直在學校和家之間閒逛,因為走遠了要坐車,他沒錢,去哪都只能步行。漢街、中南、水果湖,哪裡熱鬧他就去哪。
姜鵬最喜歡去的地方是漢街的書城,無論他在裡面呆多久,工作人員都不會趕他。在書城看書,是他最好的消磨時間的方法。他最喜歡的書是兒童奇幻冒險小說《怪物大師》,看著看著就忘了時間。
在外時間久了,姜鵬常常閒逛到「想吐」。每每想念同齡的玩伴時,他便找到一所小學,在校門附近等著學生們放學,然後上前融入同齡人群,分享他們放學路上的各種遊戲。
網吧也是姜鵬出走期間打發時間的去處,他說如果身上有錢就上網聊QQ、打遊戲;沒錢,他便站在別人身旁看別人打遊戲。「我最喜歡的遊戲是『密室逃生』,每一次我都能找到鑰匙逃出;我還喜歡『爆槍英雄』,很刺激!」姜鵬說,父親常常指責他「上網成癮」,他覺得算不上。
談到他給表哥的QQ留言,姜鵬說當時他在網吧看別人打遊戲,自己沒錢上網,就央求別人讓他登錄了一次QQ,看到留言便回復了。
1瓶水4根油條可以管兩天
出走在外吃飯怎麼解決?姜鵬已經顯得老到,他的方法便是撿廢品賣錢。運氣好的話,一天也可以賣兩三元錢,夠吃一頓飯。
一瓶水、四根油條管兩天,每天的生活費控制在2元錢,這是姜鵬出走在外的生活計劃。當然,運氣不好沒有收入時,他就只有餓肚子了。18天裡,姜鵬說自己大概賣了近40元錢的廢品。
餓,是姜鵬出走18天最深的感受,「有兩天我整天都沒東西吃,先是餓得肚子(胃)痛,堅持一下就沒感覺了,再餓狠了就要吐,但又吐不出來,靠在牆邊不想動,好半天才能清醒過來。」
18天裡,姜鵬以地為床,天橋下,小區、公園、商場的牆角都是他的睡床。在外露宿他還總結出一套經驗:睡覺時一定要找隱蔽的地方,要用紙盒或報紙裹著身體,還要注意防蟲……
儘管如此,姜鵬還是睡不好,因為老有人把他當乞丐,用腳踢他趕他;因為害怕有壞人,他不敢睡沉。採訪中,姜鵬說起今年春節後的一次出走,他睡在天橋下,半夜被凍醒,發現躺著的地面結了冰。
姜鵬坦言,出走的日子吃不飽、睡不好,確實很苦。但是,一想到不會被爸媽打罵,他便覺得吃點苦也值得。
有人網上佯稱「孩子在我手上」
18天裡,對姜鵬來說最難挨的就是肚子餓,他曾因「餓得受不了」,回過幾次家。但家裡沒人,他也沒有鑰匙。轉念一想,如果就這麼回來了,說不定爸媽還會打他。一害怕,他又走了。
在外18天,沒有被壞人盯上,姜鵬也是幸運的。他說,自己會提防陌生的成年人,絕對不搭話;他每天會找一個有水的地方把臉洗乾淨,不讓人家把他當成是流浪兒—這些都是他多次出走攢下的經驗。
事實上,姜鵬出走的這些日子,在父母的尋人過程中,「險情」也在醞釀。
姜鵬的父母在尋子過程中,有人在網上留言聲稱「小孩」在他家裡,很安全。當楊女士和家人要求看孩子的照片時,對方卻以不便為由拒絕了。楊女士提出「一定重謝」後,對方表示要等「小孩」情緒穩定下來。
根據楊女士提供的QQ號,記者查出該網友最近登錄的地址在黑龍江,幾度聯繫未果。隨後記者通過QQ空間中的信息,聯繫到與其有關的另外兩名網友,得知記者的來意後,三人選擇了同時消失。
當記者提到這一細節時,姜鵬很驚訝,他說自己出走的18天,沒有和成年人交流,更沒有去誰的家。這不免讓人遐想,如果第18天,已是飢腸轆轆的姜鵬還未被父親找回,結果會怎樣?
「懶得說話」「不信任」讓孩子越走越遠
—記者對話出走少年及其父母
11歲的少年,本該天真爛漫、無憂無慮,家本該是他最依戀的溫暖港灣,但是他為什麼一次次選擇出走?姜鵬出走的背後,述說著怎樣的家庭故事,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在2014年兒童節到來之際,記者來到了武昌民主路的一處出租房,與姜鵬及其父母展開了對話,試圖觸摸他們的內心世界。
對話姜鵬
屢次玩失蹤 只想不用挨打
「有一次我夢見離家出走了,爸爸找到我提起來就要打,我剛準備哭,腿一蹬就醒了,我還睡在床上呢,我覺得好幸福!」 —姜鵬
記者面前的姜鵬,有著澄澈而明亮的眼睛,個頭不高卻顯得機靈。起初,他一直低著頭,話說著說著就沒聲音了,眼神飄忽不定。當姜鵬的父母關門離開房間,孩子那受驚似的眼神終於找到了「落腳點」,談話由此開始了。 「有不高興的事,就會離家出走」
記者:你一共出走了8次?還記得第一次是為什麼出走嗎?
姜鵬:我媽媽說這是第8次。第一次出走,是我上四年級的時候,其實那一次我是在幫同學。那天放學後,我和同學去書店看書,看得忘了時間,走出書店時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同學說他不敢回家,因為他回家時間晚了,要挨打的,他就決定晚上不回家了。
我覺得他蠻可憐,而且我這個時間回家,說不定爸爸也會打我,我就乾脆和他一起在外面呆了一晚上。那天晚上,我們倆裹著紙盒和報紙,在一座天橋底下睡了一晚上。
記者:第一次出走結果怎麼樣?
姜鵬:第二天我們直接去學校上課,放學後就各自回家了。我一回家,就被爸爸打了一頓,他抓起電線就往我身上亂抽。我又疼又委屈,我明明是在幫同學啊!他們也不問清楚。
後來,我只要有不高興的事,就會離家出走。在外面自由些,不會挨打。
記者:遇到不高興的事會出走?
姜鵬:就是爸爸媽媽罵我、打我,我生他們的氣;在學校,有時也生同學和老師的氣。我一生氣就不想上學了,越想越氣就會出走。 「在外面雖然挨餓,但不用挨打」
記者:出走要吃很多苦,不怕嗎?
姜鵬(沉默許久):在外面雖然要挨餓,但我不用挨打,覺得很自由!
我特別怕爸爸媽媽。我小時候,他們就經常吵架,有時還打架,我嚇得發抖,又沒地方躲。我只要調皮做錯了事,他們就打我,而且老是一起打我,打得特別痛,我求饒也不停。爸爸打人時隨手抓起一個東西就打,有一次還拿我的頭撞牆。
我覺得他們一定很討厭我,我害怕這個家,我看到電線、衣架就害怕,因為他們拿這些東西打過我。
記者:出走被找回後,爸媽會和你聊聊嗎?
姜鵬:他們一般是給我買好吃的,然後什麼事都順著我,我不想上學就不上學。過一段時間就又和以前一樣了。
他們沒和我聊,我也不想和他們說話,他們也不願意聽我說話。
記者:他們不願聽你說話?
姜鵬:我一說話,他們就認為我是在撒謊,後來我就懶得和他們說話了。
記者:什麼時候開始的,有原因嗎?
姜鵬:四年級以後,因為貪玩、學習不好,我一說話他們就打斷我,不想聽我說話,後來我也不想理他們了。 「我想要一個溫暖的家」
記者:如果有機會讓爸媽和你聊一聊,你想說什麼?
姜鵬:不想聊。(沉默許久)不要再打我了!我想要一個溫暖的家。
記者:什麼是溫暖?
姜鵬:就是屋外下雨,很冷,但是家裡很暖和,而且有吃的,爸媽不打我罵我……就像有一次我做夢,夢見我離家出走了,爸爸找到我提起來就要打,我剛準備哭,腿一蹬就醒了,我還睡在床上呢,我覺得好幸福!
記者:這些話和爸媽說過嗎?
姜鵬:沒有,他們不會聽的。
記者:六一兒童節想怎麼過?想要什麼禮物?
姜鵬:不知道。
對話家長
如何愛孩子 他們很無助
「老師要我們好好教育孩子。誰不想教好孩子?可是我們沒什麼文化,工作又是從早忙到晚,不知道怎麼教啊!」 —薑母
姜鵬的父母來自湖北黃岡,姜父在武漢一家公司做搬運,薑母給一家小餐廳打工,每月收入剛剛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談到姜鵬,他們頗為頭疼—他們為生計奔波,無暇也無力給孩子更多的關注。於是,在孩子的每一次離家出走後,他們能做的便是大海撈針般地焦急尋找。
他們說自己是愛孩子的,不然他們不會心甘情願地在武漢吃這麼多年的苦,他們的堅持就是為了讓孩子在武漢受教育,將來做一個城市人。 「打完了孩子就特別後悔」
記者:孩子在家的幾天,你們陪他了嗎?
姜父:我們還得上班,不能老請假,沒有陪他。其實孩子還是蠻懂事的,前天,我回家累得靠在椅子上睡著了,小傢伙就給我們做了頓飯,燒了一個千張,他切菜時還把手切了……
記者:你的感動和孩子說了嗎?
姜父:沒有,我不習慣和孩子說這些。
記者:為什麼說孩子沉迷網絡?
姜父:他喜歡上網,有時一玩就是一整天,我們在黑網吧找到過他。為這個事他也沒少挨打。
記者:為什麼會經常打孩子?
姜父(低頭):我和孩子媽給人打工,壓力也蠻大的,有時候會把工作中的煩心事帶回家。再看孩子不聽話,火就上來了,然後就控制不住自己,打孩子沒個輕重。
記者:非打不可嗎?想過孩子的感受嗎?
姜父:這孩子很犟,說話有時聽不進,我們就只有打了。其實我打完了孩子就特別後悔,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就不做聲,讓事情過去。
其實像我們小時候,哪有不挨打的,打得再狠,也沒有動不動就跑的。 「真希望有人幫幫我們」
記者:孩子說你們不信任他?
姜父:這是有原因的。他四年級時曾偷拿了家裡100塊錢,我們問他他不承認,我們搜他的書包搜到了錢,他還不承認,我們就只有打了,打完他就承認了。這樣的事多了以後,我們還能怎麼相信他?
記者:孩子說你們夫妻經常吵罵?
薑母(抹淚):孩子小時吵得多些,老是為錢不夠用、為孩子的照顧問題吵。有時吵狠了,我就不告而別,回娘家,或者去別的地方散下心。孩子爸就到處找我,孩子可能也是在學我吧!真沒辦法。
記者:對孩子離家出走,你們想過辦法嗎?
薑母:我們真的管不住他,後來我就對孩子說:你離家出走了,玩夠了就回來,我們不打你;但是如果從學校跑了,那抓回來就要打,從學校跑就是逃學啊!
今年春節後孩子出走了一次,找回來後,我們怕他又跑了,就每天跟著他上學。他不喜歡這樣,在公汽上把我們甩掉。
記者:向人求助過嗎,比如老師?
薑母:親戚朋友也沒什麼文化,都幫不上忙,孩子離家出走,他們就認為是孩子不爭氣。我們和老師說過,老師要我們好好教育孩子。誰不想教好孩子?可是我們沒什麼文化,工作又是從早忙到晚,不知道怎麼教啊!
記者:這些話都和孩子說過嗎?
薑母:沒有,他也不願意聽我們說話!
記者:考慮過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嗎?
薑母:我們想改啊,但不知道怎麼改,真希望有人幫幫我們。(楚天金報 首席教育記者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