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超可惜的景點,有著佛家莊嚴與皇家氣派,如今卻面臨危機

2021-01-08 中都看點快訊

北京是我們國家的首都,有著很多的名勝古蹟,很多的景點一直聞名內外,吸引很多遊客紛紛前來參觀,但是這些景點有的已經面臨了一些危機。

此景區為北京大覺寺,依山而建,建於遼代,以清泉、古樹、玉蘭、環境優雅著稱。這裡有八大奇觀:古寺蘭香、千年銀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靈泉泉水、遼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韻清池。春夏秋冬都是朝拜聖地,淨化心靈的地方。

除了傳統建築外,大覺寺還有清朝皇帝的宮殿,有雍正皇帝命名的「四宜堂」(南玉蘭院)和乾隆皇帝題名的「憩雲軒」兩座庭院建築,顯示了它的崇高地位。大雄寶殿南北兩側塑造的二十尊天象,栩栩如生。雖然歷經500多年的風吹日曬,但其高超的技法和細膩的畫師仍能讓人感受到佛教的莊嚴和皇家風範。

寺內有許多古樹名木,有1000年的銀杏、300年的玉蘭,古娑羅樹,松柏等,尤其是玉蘭花,與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並稱為北京三大花壇。每年四月,大覺寺都會舉辦大覺寺玉蘭文化節,不僅觀賞盛開的玉蘭花,還會舉辦一些展覽和文化活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欣賞春天的玉蘭花和秋天的銀杏樹,每年十月底十一月初,銀杏葉由綠變黃,小金扇在秋風中搖擺。八大獨特寺院之一的「千年銀杏」,說的是無限生命神廟前有一棵銀杏樹。相傳北方有一雄銀杏是遼代種植的,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故稱千年銀杏,遼代「銀杏王」。銀杏樹高約25米,胸高7.5米。又高又密,需要抬頭。連乾隆曾寫詩讚譽:「古柯不計數人圍,葉茂孫枝緣蔭肥。世外滄桑閱如幻,開山大定記依稀」 。

為什麼說大覺寺面臨危機?

第一,大覺寺的池塘裡的水已經很髒了,導致金魚的死亡,小龜也髒的不行。好像都有生命危險,需要注意。

第二,廟裡有很多野貓,一些遊客會帶貓糧,蹭飯的時候貓會暫時收斂它們的酷勁兒。因為公園很安靜,遊客很少,所以許多小動物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源,可能一直在挨餓。

第三,經過多年打磨和戰爭破壞,有些匾額已經不存在了。時至今日,我們仍能看到近300年來一直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三塊匾額,即無去來處,動靜等觀和憩雲軒這三塊令人唏噓。也就是說,這個地方需要修復。雖然沒有煙火,但如果它沒落了,也許歷史就會被埋葬。

所以很多遊客覺得這個地方真的很可惜,可以很好的保護和開發。另外,每年秋天都會有大量的遊客來看大覺寺銀杏王,他們也可以以此為主題,開發更多的相關產品。

相關焦點

  • 北京法海寺水月觀音:什麼是皇家氣派?
    北京法海寺水月觀音:什麼是皇家氣派?法海禪寺北京的法海寺坐落在北京石景山區翠微山的南側,背靠一座大山,這裡的地理位置十分講究。在北京周邊,翠微山算是比較高大的一座山,法海寺背靠大山,預示了它是有背景的。
  • 北京十大必玩景點排行榜,您去過哪一些呢?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這個非常令人肅然起敬的地方。北京是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3000多年的歷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蹟。下面小編為朋友們梳理出北京十大旅遊景點排名。
  • 中國「富有」的2個寺廟,一個珍藏佛家舍利子,吸引世界高僧關注
    佛教文化傳入中國數千年,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重要的宗教地位,自古以來,各大皇帝來到大佛寺院為國家祈福,許多寺廟都是為皇家的寺廟,只有準皇親貴族參拜,因此,寺廟建得比一座更華麗雄偉,表達了對神佛的尊敬之情,我國有很多寺廟,規模各不相同,中國最富有,屬於以下兩座寺廟,我們一起珍惜中國「富裕」的兩個寺廟
  • 北京藏著一座水晶宮,曾經荒廢成爛尾樓,如今因電視劇再次爆火
    文/小蜂帶你玩濟南(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不是每一個旅遊景點都能夠如預期般美好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歷史悠久景點眾多,北京的景點其實都很適合冬季旅遊,但是冬季是淡季,願不願意去還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就喜歡冬季冷冷清清的不用和別人擠來擠去,有的人就喜歡景點內熱熱鬧鬧的。
  • 北京這兩座寺廟有求必應,求姻緣超靈驗,單身的你不妨來試試
    找個靠譜對象,不妨來北京這座寺廟求姻緣,說一定回去就能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呢。紅螺寺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原名「大明寺」,寺廟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氣勢雄偉。紅螺山紅螺寺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名山古剎,有著16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它的開山緣起,可以追溯到中國佛教初興的東晉時代,是中國北方最大的佛教叢林和超凡脫俗的淨土佛國,千餘年來在佛教界享有極高的地位。
  • 北京這座古老寺廟,民間評價極高求姻緣極靈驗,不收門票還贈香
    旅遊和旅行的最大區別在於:旅遊僅僅是用雙腳與眼晴,而旅行還要帶上靈魂和夢想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118字,閱讀約3分鐘導語:隱秘的低調寺院,北京唯一免費的四大名寺,求婚奇效。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明年來北京的遊客將絡繹不絕。
  • 粵豪珠寶、故宮聯袂推出《皇家祈福-十二生肖守護神》
    皇家祈福——佛教專屬護佑,皇室宮廷品質  活 動現場,濃鬱的佛教氣息與華麗的皇家氣派震撼著每一位嘉賓。一首空靈寂靜、優美宜人的《天籟問佛》將人們帶入到的內心安定祥和、明澈如水的佛教勝境。在禮 儀的引領下,特邀嘉賓走到莊嚴肅穆的宮廷大鐘旁,敲響了祈福的鐘聲,祈求:一生平安、家和業興、國泰民安。
  • 西安這座寺廟,深受日本人的喜愛,原來寺廟和日文有著很深的淵源
    中國擁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燦爛文明,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之一,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是我們國家最寶貴的財富,現如今我們所需要去做的就是好好地將它傳承下去。對於古寺古鎮或許都挺受到許多人的喜歡的,作為曾經隋唐時期的皇家寺院,一直也被稱之為中國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西安是歷史底蘊濃厚的一座城市,唐朝時崇尚佛教文化,作為當時的都城,長安的寺廟越來越多,如今保留下來的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今天要介紹的是西安的一處寺廟,這個地方就是西安大興善寺。這裡始建於晉朝,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當時的大興善寺「寺殿崇廣,為京城之最」。
  • 三亞觀音原身像,被供奉在東北深山,如今是著名旅遊景點
    在我國有很多人信仰佛教,有關佛像的觀光景點也數不清,最有名的佛像是三亞南山海上觀音像,高達108米,眾所周知,這座山是世界上最大的觀音像,這個地方除了當地人以外不太有名,這裡的觀音像被稱為南山海上觀音的「原身像」,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這個觀音像抱有好奇心。
  • 香港最「坑」的三個景點,最後一個沒錢千萬別去,網友:太扎心!
    香港最「坑」的三個景點,最後一個沒錢千萬別去,網友:太扎心!香港是國際大都市,這裡經濟繁榮高度發達,古老和現代交匯,吸引著眾多的遊客來到這座城市,香港也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城市,有太平山頂、維多利亞港、迪斯尼樂園。海洋公園、旺角、尖沙咀等眾多的旅遊景點,好幾天都逛不完。
  • 參觀陳凱歌的豪宅,客廳沙發牆駿馬圖很氣派,每天生活像「皇帝」
    參觀陳凱歌的豪宅,客廳沙發牆駿馬圖很氣派,每天生活像"皇帝"陳凱歌在娛樂圈中,是一位名氣很大的導演,他和老婆陳紅的感情十分好,屬於圈內一股清流,兩人在1996年結為夫婦,此後一起走過了20年,膝下有2個兒子,一家人生活相當幸福。
  • 【永久珍藏】108幅超莊嚴佛菩薩像+108首超好聽佛教歌曲,殊勝難得...
    108幅超莊嚴佛菩薩像+108首超好聽佛教歌曲,殊勝難得,見聞增福。建議永久珍藏,歡迎轉發分享,廣結善緣!  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行普賢菩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
  • 聯合晚報:歐洲申根條約面臨危機
    聯合晚報:歐洲申根條約面臨危機 2015-11-18 15:41:41視頻:巴黎恐怖襲擊事件7名嫌疑人斃命1人在逃  來源:央視新聞   中新網11月18日電 臺灣聯合晚報17日評論稱,今年夏季的難民危機導致實施20年的申根條約面臨考驗,日前的巴黎恐攻造成局面雪上加霜,連歐盟執委會主席戎克也承認申根條約面臨危機,雖然他認為危機不是肇因恐攻事件,而是歐盟邊界管控失敗
  • 杭州奇特八卦田,造型像九宮八卦陣,小眾景點人少知
    ,加上喜歡搜尋小眾人文景點,一般遊客不會到這裡來,至少我去遊覽的時候並沒有看到旅遊團。 現在看到的八卦田位於南宋皇家籍田遺址上,同類的農田在杭州僅此一處。
  • 北京遊玩恭王府之摸福字
    現如今,交通便捷,國內旅遊盛行。那麼北京,有哪些適合去的景點呢?今天就說說這恭王府。恭王府位於北京西城區前海西街,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後作為大貪官和珅、慶親王永璘的宅邸,後被賜予恭親王奕訢,而由此得名恭王府,也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北京環球度假區什麼時候開放?具體開業時間及景點介紹
    整個景區圍繞「中國式傳奇體驗」進行設計,打造全室內景點,將成為全球首個以「功夫熊貓」為主題的景區。在這裡,觀眾將被環繞在眾多包含原汁原味中國元素的景點之中,包括「功夫熊貓」影迷們喜愛的翡翠宮、熊貓村和智慧仙桃樹。
  • 上海86年前的大型宰牲場,經歷戰火卻始終不倒,如今成著名景點
    上海86年前的大型宰牲場,經歷戰火卻始終不倒,如今成著名景點,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以前建的大樓和建築都變得破爛不堪,如果年代更久遠的話,即使建在危險的建築物裡,也會面臨被拆除的困境,特別是在大城市,這種情況更為顯著,但是,今天介紹那個例外,它是上海86年前的家畜場,經歷了戰火一直不倒,現在成為著名的景點
  • 雍容典雅的北京風箏
    北京風箏起源的具體時間已難以考據,但從1635年成書的《帝京景物略》中「燕(今北京)舊有風鶯戲……今已禁」的記載來看,至少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清初的潘榮陛在其《帝京歲時紀勝》中詳細記載了當時北京清明時節「傾城男女紛出四郊……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