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的時候,大眾公布了旗下第三款SUV車型的名字——TACQUA探影,它前面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叫探歌,一個叫探嶽,通過SUV市場的數據顯示,大眾除了早年出現在市場的途觀大放異彩以外,之後的SUV車型布局總給人一種慢半拍的感覺,這次大眾「兩年抱三」,還都是以「探」命名,再結合探歌目前在市場的人氣值,探影這個「三弟」一出來就吸引了廣大車主朋友的眼神,有網友笑稱:光看名字,就覺得這是下一個爆款了。
俗話說得好,自古套路得人心,沾已紅車型名字的光,再取一個相近而且又容易被記住的好名字,不僅能給汽車帶來美好的寓意,還能為車企省下一大筆廣告費,但是在我國這個超級汽車市場中,每年都會誕生很多新車型,也會死去很多車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著汽車名字的「悲歡史」,成功的汽車名之後只需要延續其套路,直到套路不能用為止,而失敗的汽車名字,總能演繹出屬於自己的「悲劇」。
車名和人名一樣,都是一個具有極強指示意義的符號,但是如果名字跟別人相同或高度相似,那就這個指示意義就非常不明確了,比如在我國汽車市場中,出現過奕歌、奕澤、奕跑、奕炫4款SUV,光看名字是不是還以外它們是同一個爹媽所生?其實不是,它們4個分別歸屬於4個爹媽,是不是覺得很神奇?
還有更神奇的,不僅車型名字出現撞衫現象,有時候連汽車品牌的名字都會出現「雙胞胎」感覺,今年7月,上汽為了淡化旗下上汽大通的品牌形象,將其更名為上汽MAXUS,音譯成中文就是邁克薩斯,與在市場上很有名氣的雷克薩斯只差一個字,這不禁讓人懷疑「克薩斯」是不是去算過命,被大師明確「開光」過?
雖然是個笑話,但是就像給人取名一樣,給汽車取名,甚至半途改名,確實有一層「轉運」的目的成分在裡面,而且據一些「小道消息」表示,有的車企為了給新車取一個聽起來就能成為「爆款」的名字,甚至真的會去找個大師算算「車命」,讓大師給車名開個光,有時還會同時「開光」好幾個名字,最後在這些名字中擇優選取作為新車的名號。
其實館長認為一個車企推出一輛新車,其命名和定價在一定程度上最好保持一種「粘度」,雖然要給新車取一個「爆款」名字的想法,館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個系列的汽車「合作打拼」,總好過一輛車的「單打獨鬥」吧,而且從名字上就能讓車主朋友們一眼判斷出新車大概的定位在哪裡,這對於整個系列的汽車的保值率是有較大的好處的。
但是也有「單打獨鬥」就闖出一片天地來的汽車,所以一輛車的名字好不好,與其銷售量的關係其實不大,對於那些把「翻身」「爆紅」的希望寄托在「開光名字」上,館長也是覺得有點醉,各位車主朋友,你們有遇到過哪些撞衫的汽車名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