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東選調生筆試輔導課程
2021年成公協議課程 || 2021魯考(山東公務員考試)筆試課程
2021年國家公務員筆試輔導課程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776378697(點擊加入)
熱點時評:幹事創業要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棒接著一棒跑
路要一步一步走,事要一件一件做,中國古代就講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禮記·中庸》裡寫道,行遠必自邇,意思是走遠路必定要從近處開始。浩渺的中國歷史和廣博的中華文化中蘊藏著不少這樣簡單而深刻的哲思。從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神話傳說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的經典論述,都是同一個道理,想要實現遠大的理想目標,就必須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積累,鍥而不捨、孜孜以求,方能有所成。
《後漢書》中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河南樂羊子的妻子為了勸丈夫繼續求學,拿刀走到織布機旁勸誡丈夫說:「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是放棄成功、荒廢時光。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以此成就自己。你中途回來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麼不同呢?」聽了妻子的話後,樂羊子深受觸動,繼續前往求學。不僅為學,為事為政也是如此,都要經歷循序漸進的過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積累才能行得更遠、登得更高。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幹事創業選定了目標,每天進步一點、上一個新臺階,久而久之就能成就不朽之功。「當代愚公」黃大發麵對山高坡陡、村民缺水貧困的現狀,立壯志修水渠改變困境,歷經36年的不懈奮鬥,終於在茫茫黔北深山絕壁中開鑿出9400米的「大發渠」。上個世紀60年代的塞罕壩風沙侵襲、環境惡劣,當地三代人艱苦奮鬥,用心血和汗水澆灌荒原,如今的塞罕壩沙地變林海、荒漠成綠洲,森林覆蓋率由最初的11.4%提高到80%,成為國家4A級森林公園。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一號系統工程建設,今年7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我們用二十多年的時間走完其他國家40年的歷程,這是北鬥人一點一點積累經驗、攻克一個一個難關才取得的成就。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不管做什麼,若只停留於空談,不付諸行動,或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最終只能是一無所獲。要走得遠、走得穩當,就必須克服浮躁心態,遵循事物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精益求精,以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精神去做好每一件小事。不少事實表明,違背規律急躁冒進,妄想一蹴而就,或是不切實際、急功近利,不但不能取得實效,還會適得其反。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十四五」規劃藍圖即將鋪開,我們更應腳踏實地、善作善成,以更紮實的作風、更堅定的決心、更端正的態度,堅持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棒接著一棒跑,堅持積少成多,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