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晚(2019年5月17日、18日、19日晚上)滿月進入你的視野,有些人稱其為藍月。它稱作為「藍月」是因為它是出現在一個季節裡的四次滿月中的第三次。文章以下內容我們將為你詳細闡述這種類型的藍月。
傍晚至午夜時分,恆星心宿二(天蠍座α星:Antares)和木星隨著月亮顯現於夜空中。儘管月色明亮,它們也清晰可見。
為了找點樂子,我們來說說肉眼看不到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在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一張好的星空圖和一個雙筒望遠鏡可助你看到這顆行星上的世界,它可比暗夜中憑肉眼可見的最暗淡的星星還要暗淡兩倍。滿月後不到一天時間,月亮會掩住這個行星世界,不過你須到南極洲才能看見它。
對於天文學家來說,真正的滿月有一個精確定義的時刻——當月球在黃道經度上與太陽正好180度時。5月19日,北京時間05:11,滿月瞬間降臨。
滿月瞬間(2019年5月19日,北京時間05:11)地球的晝與夜。左邊陰影線(穿越南美)描繪的是5月18日的日落(月出),右邊陰影線(穿越東亞和澳大利亞)描繪的是5月19日的日出(月落)。通過地球視圖繪製的世界地圖。
對於我國的時區,這意味著滿月出現在5月19日凌晨05點11分。對於全世界人民來說,滿月實際發生在同一時刻,只是時間會因時區而異。在北美,5月18日滿月之時仍為白天,月亮尚在地平線之下。
對於全世界的我們,接下來的兩個夜晚,月亮大致都會留在太陽的對面。黃昏時月亮在東邊閃耀,午夜時它爬得最高,等黎明時它便去點綴西邊的天空了。總之,再過幾天,讓我們期待明亮的滿月將黑夜照亮。
5月19日的月亮為何是藍月?
有些讀者可能熟悉藍月更為普及的「月份性定義」,即一個日曆月中兩次滿月的第二次。然而你相信嗎,藍月的「季節性定義」為一個季節中四次滿月的第三次,這個定義比月份性定義出現得更早。季節是「分點」到「至點」或者「至點」到「分點」之間的時間段。
有些人更喜歡藍月的季節性定義,因為它的依據是自然現象(分點和至點)而非人為定規(日曆月)。一個季節一般只有三個滿月,當季則實際上有四個。
注意下面的日期。你可以看出,這個季節的第一次滿月緊接著2019年3月的春分便出現了,於是2019年6六月夏至前可以有第四個滿月。
春分:2019年3月20日
滿月:2019年3月21日
滿月:2019年4月19日
滿月:2019年5月19日(藍月)
滿月:2019年6月17日
夏至:2019年6月17日
一段19年的時間裡有235次滿月卻只有76個季節。如果每個季節正好有三次滿月,那麼76個季節裡將存在228次滿月(76 x 3 = 228次滿月)。然而該19年中還有7次滿月多出來了(235 – 228 = 7次多出的滿月),所以每一次只能被填入另一個季節中去。換句話說,接下來的76個季節中有7個將不可避免地存在4次滿月。
接下來19年的月球周期中的7次季節性藍月分別出現在:
2021年8月22日
2024年8月19日
2027年5月20日
2029年8月24日
2032年8月21日
2035年5月22日
2038年5月18日
在北美洲,我們稱五月的滿月為花之月,牛奶之月或播種之月。但是今年也就是2019年,它也同時是個季節性藍月——它是2019年3月春分之後、6月夏至之前將要出現的四次滿月中的第三次。
拓展閱讀:藍月真是藍色的嗎?
先不看月亮,我們來學一句簡單的英語短語:once in a blue moon。從字面上看,它的意思是「有一輪藍色的月亮」,然而這個短語實際上表示「稀有,罕見,千載難逢」。於是,每個特定時間段中「額外多出」的滿月就被稱作「藍月」,類似於我國陰曆的「閏」。所以藍月並不是藍色的。不過,由於一些特殊的氣象條件比如火山噴發、森林大火等,月亮會因為空氣中的微粒或液滴將紅光散射而呈現出藍色,變成真正肉眼可見的「藍月」。這種現象歷史上只發生過幾次,比如1950年9月加拿大厚苔沼大火之後。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earthsk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