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滇紅茶起源的歷史背景:
進入20世紀後,印度、斯裡蘭卡等國紅茶的崛起,嚴重衝擊了中國茶葉的對外貿易,改變了中國茶葉出口的主導地位。
民國政府為了維持紅茶外銷市場,換取外匯,支援抗戰軍需。同時也為了轉移安置從江南一帶茶區疏散出來的茶業技術人員,準備在西南大後方建設新的外銷紅茶基地。
為此,民國政府經濟部幾次派人前來雲南茶區調查了解茶葉產銷及品質情況。經實地調查、多方了解,認為雲南茶葉品質優良,有經營價值,決定在鳳慶(當時的順寧)、勐海(當時的佛海)等地建立茶廠,大量生產紅茶以供出口換取外匯或急需物資。
二、滇紅茶原料之鳳慶雲南大葉種:
1938年9月,中國茶葉公司派專員鄭鶴春、技術員馮紹裘來雲南調查茶葉產銷情況,並於11月初到達鳳慶。
馮紹裘先生以鳳慶雲南大葉茶一芽二葉鮮葉原料製成紅茶、綠茶樣品各500克。其中,紅茶樣「金色黃毫,湯色紅濃明亮,葉底紅豔發光,香味濃鬱,為國內其它省的中小葉種紅茶中所未見」。
後馮紹裘將茶樣郵寄香港茶市,也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三、滇紅的名稱由來:
首批雲南功夫紅茶生產出來後,借鑑國內其它紅茶產品多以產地命名,如安徽祁門的紅茶成為「祁紅」、江西義寧的紅茶稱為「寧紅」、湖北宜昌的紅茶稱為「宜紅」。又因雲南早晚天空多有紅雲,馮紹裘先生提出起名「雲紅」,一是借鑑地名,二是將此種自然美景暗喻其中。
然鄭鶴春先生和雲南省茶葉公司的領導認為可借雲南簡稱「滇」之典故,又借巍巍西山龍門之下早晚霞映紅的滇池一水,取名「滇紅」更有意趣。馮先生終從眾人之意,定名「滇紅」。從此「滇紅」名冠全球,一直沿用到今,成為中國茶葉界中一朵燦爛的名茶之花。
四、「珍品級」滇紅的誕生
鳳慶大葉種,是我國1984年首次認定的國家級良種。新梢芽長葉闊,茸毛濃密,葉肉肥厚,革質重,葉間節長,色澤黃綠。一般開展的一芽一葉百芽重為45~50克。
匯禮珍品研發團隊,延尋歷史足跡,踏訪鳳慶茶區的各個古茶園,遍訪多位制茶大師,歷經5年試製,最終優選出了「珍品級」滇紅金芽的原料及工藝。
「珍品級」滇紅金芽主要選用樹齡百年以上的鳳慶大葉群體種,春天萌發的第一輪肥壯單芽為原料。並在傳統的滇紅製作工藝上進行了獨特改進,使得製成的「珍品級」滇紅金芽,茶芽細嫩緊結、色澤金黃顯毫;香氣馥鬱持久、帶花香兼有蜜香;湯色金黃透亮;滋味鮮爽濃醇,回味雋永,經久耐泡;葉底紅勻嫩亮。
成品最先推向上海市場試銷,深受高端人群的讚譽和好評,迅速在上海的高爾夫圈內傳播開來。
五、滇紅對世界茶的影響
中國作為茶樹的發源地,也是茶葉品種品類最多的國家,不僅有著悠久的飲茶歷史和深遠的茶文化,也將茶葉和茶文化傳播到了全世界,影響了全球不同地區人們的飲茶習俗。
而紅茶因其色澤紅亮,口感甜香,茶性溫和且易於搭配,成為在全球範圍內受眾最廣的茶類。在當下新茶飲興起的時代,紅茶也在其中佔據極為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滇紅因為採用大葉種製作,內含物質豐富,口感醇厚,香氣馥鬱綿長,一直是調飲茶中的寵兒。
如今,從年輕人到年長者,從中國到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喜愛紅茶,喜愛滇紅。然雖同為滇紅,品質之差異卻是天差地別。如何才能選擇到品質優異的滇紅茶呢?
六、何謂「珍品級」?
傳統滇紅按照大葉種工夫紅茶的國家標準,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共七個等級。
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大家對於品質的要求也在逐步升高。參照傳統的等級標準,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當下的品質需求。因此,匯禮珍品團隊的多位國家級評茶師、茶藝師、檢驗師及註冊國際高級營養師共同傾力打造出「珍品級」品質標準,為追求高端品質的人群,提供品質保障。
據匯禮珍品研發團隊介紹,「珍品級」滇紅需滿足以下六個條件:珍稀茶樹品種、本土核心產地、最佳採摘時間、精選鮮葉標準、匠心制茶工藝、雙重安全質檢。
能經受六重標準的挑剔,對茶而言,是實至名歸的榮耀。能品味六重標準的甄選,對人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緣分。
它們如此珍稀,以至於必須將它們託付給值得託付的人,讓萬裡挑一的尊貴與尊貴之人相遇。
那麼,匯禮珍品是如何把控以上這六大標準呢?我將在2021年新茶上市之際,隨同其研發團隊深入產區,為大家解密。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1. 馮紹裘「滇紅」史略1981(06)
2. 《滇紅茶的創製與發展》陳紅偉2003(2)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陳體強_NB6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