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修養:接受與他人的不同。
戊辰
本來都選好了一個火鍋的背景模板,早上看到滿屏的秋分,才知道今日是個節氣,於是就順手連圖帶排版都拿了過來,省事。
喜歡可控意外的自己真是難搞定。一方面,千篇一律,會讓自己抓狂,總是一樣的除了海鮮和麻婆豆腐,好像目前還沒有其他可以「入眼」,所以循規蹈矩被放棄,每次都希望有些與前次的不同;另外一方面,卻也膽子小小的,經不起「嚇」,對於未來的發生,還是想有多一些的確定,這樣才安心,說走就走的旅行其實是很難被採納的,也可能是目的地多是歐美,沒有訂好酒店,沒有確認交通,實在是會「流落街頭」的。我可以用窮遊的APP做攻略,收集資料,但是自己是不可以窮遊的。
時間局裡自帶醜午穿,雖然現在還沒有學到「穿害」,也不是很了解穿害的意思,但現實的情況卻因為知道了穿害,看到了其他人被「穿」的情景,自己也有了帶入感,有了一份被穿害的「覺察」和無奈。
有時在想,是不是因為自己的「知道」,給行為帶來一種傾向,一種去「靠近」的模式?!就像星座,如果說獅子座這周桃花旺旺,知道自己是獅子座的都會下意識把中性的眼光看成欲說還休的善意?如果說O型血的性格開朗,是不是每個大O都沒事要樂顛顛兒的,哪怕是窮歡樂?
如果是這樣,其實世間的未知也可以算是一種變相的保護吧。
若無明,持續地,也好,反正都是混沌狀態過日子;若清明,長久地,也不錯,既然已啟程,必然痛並快樂著。貌似最怕這一會兒無明,一會兒清明的狀態,少了不知的無所謂和傻傻地灑脫,多了一知半解的糾結和徒勞無功地計算。
突然提這麼哲學性的問題,其實是有原因的。今天很感慨的是:母親們都是潛在的哲學家。就像前幾天提到,李雪琴的媽媽對於生命的起點和終點的哲學論斷。今日母后大人,為我這閒人準備了一大堆吃食,企圖通過餵養促進我的「食傷」洩秀,而且在遞過補腦的新鮮核桃時還問了一句:你說,人是不是如果一輩子不明白,不懂,也挺好的?
我,頓時,啞口無言。
用了晶晶昨天推薦的landing guy,找不到菲姐版的,用了cover的,不知是真是假,不過,好聽,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