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偏見,是人們認識世界萬事萬物所萌動的臆斷情由,它攜帶著主觀意識情感看問題,論人就事。
錯誤的判斷,盲目的推理,無知的肯定和否定,都是造成偏見的因素。
偏見是平時生活中常有的現象,它不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在評價別人或者看待一個問題的時候,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會帶有偏見。
其實偏見不可怕,因為每個人接收的信息都不一樣,所以看法也不一樣,但總是用一種固定的眼光看待別人,總是以偏概全,甚至不願意改變自己的錯誤思想,這樣的偏見才可怕。
不願意與時俱進,不斷變化,不止不利於自己的成長,而且對受到偏見的那個人或者是一群人會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和傷害。
1 看人看事只看表面的人,容易形成偏見
形成偏見的主要原因就是總是有一種主觀意識,看人看事只看表面,根本沒有做過多的了解,就對一個人或者一件事作出自己的判斷。
而且很多事情都是憑自己主觀臆測出來的,沒有做過任何調查,就隨意下結論。
偏見是一種固有的印象,一旦這種印象形成,就很難改變,就像一個人的思維一旦形成,也很難改變一樣。
偏見真的是無處不在,比如我們常見的,很多成人只憑孩子的成績,就能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只憑一個人的性格,就能判斷一個人的品行好壞;只憑一個人的父母很差,就判定他們的孩子也很差;只看到一個人打了另一個人,卻看不到那個打人的人已經被欺負了很多次……
說得更大一點,有些城市裡的人總是瞧不起鄉下人,有些外國人總是瞧不起中國人,也有些白人瞧不起黑人等等,很多地域和種族歧視也有偏見的成分,在他們看來,這樣的人就是有一些不好的習性,就是低人一等。
大多數偏見都是第一印象就錯了,而人們都習慣以第一印象或者自己的經驗去判斷,所以一錯再錯。
有一種效應,叫做暈輪效應,它又稱「光環效應」、「成見效應」、「光暈現象」。是指在人際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誇大的社會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輝,在雲霧的作用下擴大到四周,形成一種光環作用。常表現在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決定了他的總體看法,而看不準對方的真實品質,形成一種好的或壞的「成見」,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
不管是對人或者對事,在做出評價之前,我們都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判斷要客觀,而不是以偏概全。
2 偏見是一座大山,很難跨越
說了那麼多關於偏見的概念,真正經歷過偏見的人都知道,當別人對你產生偏見時,你根本無從辯解,因為人們都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偏見一旦產生,是很難改變他人思維的。
想起去年大火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臺詞:人心中的成見像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
的確是這樣,一種固有的想法和思維模式,一旦形成,真的很難以改變,特別是對別人的偏見,甚至因為偏見而對別人造成傷害。
電影裡哪吒一出生就是一個大肉球,而且有著異於常人的神力,自然被認為是妖怪,整個陳塘關的百姓都害怕他躲著他,若不是李靖夫婦力保,恐怕都難以活下來。
在哪吒很小時,一個小女孩要和他一起踢毽子,結果小女孩立馬被大人抱走了,隨之而來的是臭雞蛋、爛菜葉都砸向了他,後來哪吒為了救一個小朋友和海夜叉大戰,把小朋友救下之後老百姓們剛好趕來,可這時老百姓卻認為是他抓走了小朋友。
不只哪吒會遭受到老百姓對他的偏見,而影響到自己的心情,大反派龍族也是因為自己龍族的身份而受到影響,他們雖然已經歸順天庭,卻仍然被視為妖族,視為異類,所以他們心中充滿了憤怒和怨恨。
「偏見像一座大山」這句話是另一大反派申公豹說出來的,他有點口吃,製造了很多笑點,但他也深深體會到偏見對自己的影響,他是豹子精,出身比較低微,所以他在元始天尊門下努力修煉,結果還是得不到賞識,十二金仙的位置給了太乙真人,混元珠的任務也給了真人,因為偏見,他再怎麼努力也沒有出頭之日,所以才想要反抗。
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似乎都多多少少受到了偏見的影響,當別人對你產生了偏見,就很想證明給別人看,自己不是別人想像的那樣,可是卻發現無論怎麼證明,怎麼改變都沒有用,所以才有那麼多棄善從惡,選擇善還是惡,其實都有根源的。
偏見真的像一座大山一樣,非常難以跨越,有時候偏見不是一時的,而是伴隨著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是一生的。
3 活在偏見裡的人非常累
生活中的偏見有各種各樣的,也有大大小小的,平時因為一件小事被誤會,因為一個表面現象被錯誤評價,可能一段時間就過去了,煩惱也隨之消失了。
可是還有一些偏見,會給一個人造成很大的影響,產生心理陰影,比如對一個人性格的評價,性格沒有好壞,可總有一些人認為這樣的性格不好,那樣的性格需要改正。
有的人從小到大甚至一生都活在偏見中,一生都在被否定中度過,就因為自己不被認同的性格,就否定他的所有,無論他做得再好,變得有多優秀,也總是不能讓別人滿意。
本應是「靈珠」的哪吒就因為以「魔童」的身份出世,從此,人們心底「偏見」的種子就種下了,無論他怎麼努力想要贏得老百姓的認同和接納,想要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成為好朋友,都無法改變別人心中的偏見,當努力沒有成效之後,哪吒有一段時間放棄了自己,幸好還有自己的父母一直在支持他、相信他。
偏見的種子,一旦生了根發了芽,就很難以拔除,特別是長在別人心裡的偏見,自己根本無能為力。
偏見就和偏愛一樣,喜歡你的人,就算你犯再大的錯誤,有再多缺點,他也會忽略不計;不喜歡你的人,哪怕只是犯了一點點小小的錯誤,他也會揪著不放。
喜歡你的人會自動忽略你的缺點,而不喜歡你的人會自動放大你的缺點,總是活在偏見裡的人,其實就是不被偏愛的那個人。
歌德說,偏見纏住了人的性格,就無法克服,因為它形成了人本身的一部分,無論證據、常識還是理性都拿偏見毫無辦法。
偏見真的讓人很無奈,人們都選擇性的相信和選擇性的看見,根本不會看事實依據,不會理性做出判斷,活在偏見裡的人,想想都覺得累。
4 成也偏見,敗也偏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是這樣界定偏見的:人們依據有錯誤的和不全面的信息概括而來的、針對某個特定群體的敵對的或者負向的態度,一旦產生偏見又不及時糾正,扭曲後或可演變為歧視。
偏見是人們對他人產生的一種片面或者錯誤的看法,這是對他人極其不公平的,所以在我們看待人和事的時候,都不要用一種固定的眼光,而且要綜合判斷,不了解不予置評。
可能你說一句話,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根本不會在意什麼,覺得無所謂,可是在你下任何結論之前,請不要隨意揣測,胡亂評價,特別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否定。
看一個人不只是要看他的過去,也要看他的現在,也不只要看他的一面,也要看他的方方面面。
《奇葩說》第四季,有一期的辯題是,被誤會要不要澄清?
顏如晶說了這樣一段話,她說,有的人不喜歡說話,因為每一次說話都會被誤會;有的人被誤會了,就不敢澄清,因為他怕引來更大的誤會;面對誤會,從來不澄清,最後可以全身而退,可是她過得非常的不好,那些敢于澄清誤會的人,至少是勇敢的,而那些沉默的人,只是覺得沒有希望了,說什麼都沒有用。
馬東最後說,被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誤會的澄清,你就算使了萬般力氣,也取決於別人願不願意相信你。
現實就是這樣無奈,很多時候被人誤會,不是不想解釋,也不是不敢解釋,而是解釋了別人也未必相信,所以很多人乾脆不解釋,相信清者自清。
但是如果一個人被誤會了很多年,甚至是一輩子,一直活在一種固有的偏見當中,這對他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
有的人因為偏見產生陰影,影響自己一生的選擇和人生的方方面面,儘管過了很多年,依舊會被這種偏見牽引著,似乎被困在牢籠中,總想掙脫出來,擺脫困境,卻終其一生都無法解開繩索,無形之中被偏見毀掉了。
也有一種人,同樣活在偏見當中,但他總是不服輸,總是不相信別人對自己的眼光,於是總想證明給別人看,或者證明給自己看。
然後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前進,終於靠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逐漸去除了自我懷疑,實現了自我成長。
前者是失敗的,後者是成功的,所以偏見可以毀掉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人。
5 改變不了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一個人如果內心不夠強大,就會永遠被偏見禁錮著,但為了我們能夠更自信、更堅強、更快樂地活下去,我們要有勇氣掙脫牢籠,尋求改變,不要只因為別人的偏見而毀了自己。
當然,這種改變不是去改變別人,而是改變自己。
偏見是長在別人的心裡,想要徹底拔除,改變別人的想法和思維是不可能的,而且你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改變,這樣的你會很累。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被別人的看法影響自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就算別人說你再另類,你也要強大到不會被其影響和左右。
有一句話說,我們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卻總是淪陷在別人的評價裡。
是啊,我們自己的人生都由自己作主,自己是好是壞,也不是由別人說了算,只要你能做到不在乎,身上有了鎧甲,就算有多少槍林彈雨,你都可以擋過去。
就像蔡康永說的,讓內心變得強大才不會被謠言擊垮。
這個世上,人的思想是千姿百態的,是千差萬別的,我們不能左右別人的想法,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待偏見的態度。
有一期《王牌對王牌》裡,在結束之前,節目組請到了幾位明星嘉賓的家人,其中有兩位流量小花都有過網絡暴力的經歷,鄭爽的父親問關曉彤的父親,如何看待自己的女兒被黑,他回答說,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他都不會去聽去看,做好自己就行,而且自己與女兒生活在一起,女兒是什麼樣的,他最清楚和了解,不需要從別人那裡得到對女兒的評價。
關曉彤父親的話讓人對他產生了一些敬意,一個人有大的格局,才不會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就算有很多偏見,遭受到語言暴力,也不會被影響,仍然做好自己的事,過好自己的生活。
當然能做到這樣,是需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才能領悟到的 。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最後,哪吒哪怕受了陳塘關百姓三年的偏見與討厭,卻依然堅定自己斬妖除魔的心,在他的內心有這樣的觸動:「你是誰,你要去哪裡,你要做什麼,其實都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
你只有真正經歷過世事,才懂得如何去面對各種非議和偏見,懂得用一種怎樣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不管怎樣,做好自己,與他人無關。
----END----
作者簡介:土生土長的南方姑娘,用樸實的文字寫走心的文章,與你一起談情感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