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具有悠久釀酒歷史的國家之一,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裡就已經有了酒的象形字,至周朝,我國的釀酒技術就已發展到了相當的水平。《札記》、《周禮》中都記載了釀酒的過程,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述了黃帝與岐伯討論釀酒的情景,唐代時流傳下來的《酒經》中說:「王績追述焦革酒法為經,又採杜康、儀狄以來善酒者為譜。」
《說文解字》裡講到:酉就是「就」,是成就,酒的讀音也來自於此。酉是十二地支第十位,對應農曆八月,酉是秋門,仲秋八月,萬物成熟。在物質匱乏的古代,能夠喝上酒代表著富足和安逸,那是一種享樂的標誌,是一種成就。
那麼,在中國到底是誰發明了釀酒技術,乃至後世中國人與酒作伴產生了美妙的中國文化呢?
-天然產物-
很久的時候人們生活在農耕狩獵的時期,酒很有可能就是自然落到地面的果實,正好有適合它發酵的環境,於是有了酒的出現,發酵後的果實具有香味,偶然間被人發現了,慢慢的才逐步有了人為幹預釀酒。
-儀狄釀酒-
傳儀狄是我國最早的釀酒人,堪稱中國造酒第一人。先秦史籍多處提到儀狄作酒。如《世本》「製作」篇明確提出:「儀狄始作酒醪,以變五味。」呂不韋《呂氏春秋》有「儀狄造酒」,劉向《戰國策》進一步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杜康造酒-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耕的發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可是,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裡,山洞陰暗潮溼,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裡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蕩的樹幹。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乾燥的樹幹裡。
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裡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幹裂開了幾條縫,由裡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可這究竟是什麼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酒是共同的文明成果
中國的文化總是豐富飽滿的,在酒的始創者尚無最終定論時,人們還在樂此不疲地做著種種離奇的猜想。除了上面幾種影響比較大的造酒說之外,民間還流傳著堯帝造酒、黃帝造酒等說法。但不管是哪種說法,酒具體是誰發明的也不可能具體到某個人,酒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共同的文明成果。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