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上映的《民國奇探》,在熱播半月之後,仍舊以豆瓣7.1的高分,佔領4月懸疑探案劇系列的榜首,而《成化十四年》卻在鋪天蓋地的熱播宣傳之後,接連掉分至豆瓣5.4分,原因何在?只是爽劇與腐劇在觀眾內心的兩極分化而已。
01
探案系列影視劇的需求
對比這兩年上映的探案系列影視劇發展,不難看出這一塊仍舊是影視市場的「香餑餑」,前有《唐人街探案》、《神探狄仁傑》系列電影及網劇,後有《紳探》、《鐵探》、《神探柯晨》等等一系列內地、香港等探案電視劇上映,接連不斷的細化了探案系列影片的深度,而小編所說的「爽劇」與「腐劇」的兩極分化,也僅僅是分析了這兩部影視劇的觀影受眾群體而已。
畢竟比起言情、奇幻這些以高流量明星為依託便能高收視的影視劇,探案系列更加注重劇集的質量,考驗內容發展的深度,以此方能增加觀影的「用戶粘性」。
02
《民國奇探》與《成華十四年》劇種分析
說《民國奇探》走的是爽劇的路線,不外乎編導在開篇只用一集便交代了劇情的血肉,探案鐵三角的塑造快速緊密,絲毫不給觀眾等待的間隙,便毫不猶豫的拋出了一系列的案件分析,保持了每集一個案子的快節奏同時,又從「證據鏈」完善了案情的重演,其中的鬼手案、密室無頭案、河伯的新娘案更是從人性的角度分析,延伸了破案長度的同時,又帶來了驚奇與驚喜。
而《成化十四年》從開播之初,便徹底的摒棄了探案劇情的合理性,而更加的注重「人性的考量」,同樣的探案三角的塑形,卻分不清「主次從屬」,本應該是一人獨行探案,雙人輔助的套路,變為了男主推官唐泛為輔,北鎮撫司隋州、西廠都督汪植為首的「權利的遊戲」,無論「武安府長子鄭誠青樓被殺案」、亦或是「太子伴讀失蹤案」,都變味了,因為沒有證據的實錘,全都是透過權力的壓迫之後,以人為本的推測,最終的案情全都不了了之,不能說不好,但以探案系列影視劇為主導,卻偏偏失卻了應有的存在意義。
03
角色潤化的深度
《民國奇探》的選角四平八穩,胡一天與張雲龍一軟一硬的角色潤化,稜角分明,觀眾能夠看清誰是「力量」,誰是「智慧」,期待的爆發點也從案情的推演,一步步轉化為對角色深化的期待,而《成化十四年》偏偏在選角色上失之於「小鮮肉」,沒說不好,但男主唐泛唐潤青過於娘化的表現,很難讓我對其有陽剛之氣的表述,而北鎮撫司的隋州雖然武力值不低,卻偏偏潤化不到陽剛的深度,甚至硬氣的演繹比不上他逮捕的邊兵劉承俊,而汪植身為西廠都督,想要硬氣也不行,只有微微一笑的「邪魅狷狂」,或是只有邪魅,連狷狂都算不上,因為編導硬生生把一個高到西廠都督的存在,軟化成了一個多情有義的青春好少年!
對比發現,《民國奇探》的高分全部得益於角色的定位以及深化,血肉飽滿的鐵三角探案,真的吸引了很多喜歡懸疑反而劇荒的影迷,而《成華十四年》除去服化道的強有力之外,便很難看出血肉的飽滿,全都是權力之下的棋子的同時,男主甚至不諳世事,若不是有強力隊友護航,男主唐泛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活不過3集」的典範!
04
明星加持的光環
《民國奇探》是應該是一部低成本的劇吧?竟然沒有一位影視界大咖的宣傳力度,而《成化十四年》開局便是王炸的手牌,由賈靜雯飾演的貴妃,由成龍加持,成家班的武術監製,妥妥的大樹底下好乘涼啊!但偏偏是豆瓣7.1與5.4的分差對比,雖然分數不能證明一切,但可以代表觀眾的接受程度。
於是兩極分化的情況產生,褒貶不一說的便是《成化十四年》,爽快說的便是《民國奇探》,熱度不斷是是十四年,起起伏伏是奇探,奈何小編沒有過甚的功力,可能述說不是很清楚兩者的更深處差別,只是就事論事,對比起來,兩部劇都已經盡心盡力了,只是「細化垂直」的差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