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已經快過完了,各大手機廠商的新品也發的差不多了,不過對於錘子科技而言,2016 年卻似乎還沒有開始,因為我們一直遲遲無法等到傳說中錘子 T3。
我們期待 T3,是因為我們期待著這家產品銷量和品牌聲量完全不對等的公司,可以給熱鬧但卻乏味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可能更重要的是,在殘酷的市場面前,我們期待著這家喜歡不按常理出牌但卻聚集了一群死忠粉的公司,能夠以它所有的方式繼續停留在我們的視野裡。
就在今天,在距離 T2 發布過了 294 天之後,錘子科技在上海的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發布了旗下的第三代旗艦手機。有些意外的是,錘子這次的新品並沒有延續 T3 的命名,還是叫做 M1,以及它的「Plus 版」M1L。
最不像錘子的錘子手機是的,工信部上的錘子 M1 的「證件照」是真的。但是,這裡有一個大大的「但是」,和 T1、T2 一樣,M1 的真機看起來可要比工信部展示的好看多了。
「三明治」設計,無斷點金屬中框
M1 和 M1L 延續了 T1 和 T2 的「三明治」設計,其中中框部分是和 T2 一樣的無斷點金屬中框,除了常規的啞光材質鋁製中框,「大號」的 M1L 還有一個特殊的高配版本中,使用了亮面的不鏽鋼材質的無斷點金屬中框,強度更高。
另外,M1 和 M1L 還延續了 T2 上的音量鍵 SIM 卡二合一設計,不過位置從 T2 的機身右側挪到了左側,並且 SIM 卡卡槽增加到了兩個(T2 只有一個),支持全網通和雙卡雙待。
除此之外,正面額頭上的聽筒傳感器二合一設計、左右對稱的一對實體按鍵、無電源鍵等錘子的「家族式」設計在 M1 和 M1L 上也得到了延續。
正面按壓式指紋識別
相比之前的錘子手機,M1 和 M1L 在外觀上最大的變化可能就是正面的按壓式指紋識別了。
在錘子的第一款手機 T1 上,羅永浩幾乎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它的底部配備了三顆長條形的實體按鍵。相比 Android 手機中廣泛採用的屏幕內虛擬按鍵和實體觸摸按鍵,三顆實體按鍵在交互邏輯上並無區別,但降低了使用時誤觸按鍵的風險,不過也導致使用時更容易疲勞。雖然爭議不少,但羅老師似乎對這個設計情有獨鍾,一年半之後發布的 T2 延續了底部三顆實體鍵的設計。
不過這種底部三顆長條形實體按鍵的設計也帶來一個問題:正面沒地方擱指紋識別了。在錘子 M1 和 M1L 上,在兩位「助手」的幫助下,錘子找到了一個「全新」正面按壓式指紋識別方案。
從外觀上看,M1 和 M1L 的指紋識別按鍵幾乎和 iPhone 一模一樣,都是「圓形 + 金屬圈」,按下去,手感也幾乎和 iPhone 7 之前的 iPhone 沒啥區別。
不過在功能上,M1 和 M1L 的指紋識別又成了向魅族和 ZUK「致敬」,加入了這兩個品牌標誌性(和專利性)的輕觸返回功能,再加上錘子之前就有的長按主頁開關機功能,M1 和 M1L 的交互邏輯就變成了「輕觸返回、按壓回主頁、雙擊多任務、長按開關機」。
這裡我們暫且不去討論專利相關的問題,僅從解決方案上看,M1 和 M1L 應該是目前指紋識別中最優秀的解決方案了,它在保證了完善的功能和優秀用戶體驗的同時,還讓手機的正面變得更加簡潔。不過這種設計也意味著幾乎完全推倒了 T1、T2 時代用戶的使用習慣,長期使用錘子手機的錘粉們剛開始用 M1 難免會有些不習慣。
更大的 5.15 英寸和 5.7 英寸屏幕
在屏幕的選擇上,錘子之前一直走的是「穩妥不犯錯」的路線。
T1、T2 的屏幕尺寸均為 4.95 英寸,解析度都是 1080p,並且都採用了來自 JDI 的 LCD 面板。放在 2016 年,這個尺寸已經可以算得上「小屏」了。
在 M1、M1L 這一代產品上,錘子則一反常態,直接把屏幕尺寸拉到了 5.15 英寸(M1)和 5.7 英寸(M1L),前者的解析度是主流的 1080p,後者甚至把解析度提高到了 2K。
在屏幕材質上,M1 和 M1L 依舊「堅守」LCD 屏,其中 M1 的屏幕來自 JDI,M1L 的來自夏普,均採用了 incell 技術。顯示效果上,M1 和M1L 也沒什麼好挑的,色彩足夠飽滿但又沒有像很多 AMOLED 屏幕那樣豔得過頭,並且亮度足夠高,戶外強光下顯示也不是什麼問題,是一塊品質優秀的 LCD 屏幕。
在屏幕邊框上,M1 和 M1L 相比 T2 要略窄一些,但依舊和「窄邊框」搭不上關係。屏幕較小的 M1 倒還沒什麼問題,5.7 英寸屏幕的 M1L 單手拿起來就會比較困難了。
皮革材質的弧面後蓋
由於屏幕尺寸明顯增加,為了獲得更好的握持手感,錘子把 M1 和 M1L 的後蓋部分做成了略帶弧度的設計(有些類似小米 4),中間部分稍厚,邊緣略有收窄,攝像頭從 T1、T2 的左上角被挪到了中間靠下的位置。對了,錘子 M1 和 M1L 的真機背面長得一點都不像 iPhone 3GS。
值得一提的是,M1 和 M1L 的攝像頭部分並沒有明顯的「激凸」。在攝像頭模塊被挪到了屏幕模組後面並且大幅提高了硬體規格(下面會詳說)的情況下,這還是很難得的。
不過也正是由於背部的弧度設計,導致 M1 無法再使用 T1、T2 上的玻璃後蓋(目前的工藝水準無法量產這種形狀的玻璃後蓋),M1 和 M1L 的後蓋分為兩種材質,白色版的 M1 和 M1L 的背面是一種特殊的塑料,而咖啡金版本上用的是皮革。
從手感上來說,這兩種材質後蓋摸起來都要比玻璃更舒服(尤其是皮革),而且不易沾染指紋,但這也意味著 M1 和 M1L 沒有了 T1、T2 上那種晶瑩剔透的質感。另外,個人感覺,M1 和 M1L 咖啡金的皮革後蓋上皮革本身的質感並沒有很強烈,以至於一開始我們還認為是三星 Galaxy S5 那種「塑料皮革」,不過在發布會上羅老師確認了是真皮材質。
看起來不那麼「金」的咖啡金配色
不知道是不是前榮耀副總裁吳德周的到來讓錘子多了幾分「務實」,還是羅老師突然間喜歡上了金色(這似乎不太可能),面對國內銷售數量驚人的金色手機市場,在 M1 和 M1L 上,錘子總算放棄了「矜持」,推出了一個叫做咖啡金的配色。
首先要說明的是,雖然名字裡有「金」這個字,但真機看起來和 iPhone 等手機上的香檳金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相比之下,M1 和 M1L 的金色要明顯更暗,有些像堅果文青版的遠洲鼠的深色版本。至於這顏色好不好看,我們就不多作評價了,但真機看起來,至少和「土」是沒啥關係的。
除了這個咖啡金配色,錘子 M1 和 M1L 還提供了白色版本可選。至於黑色版,至少現在是沒了……
「情懷」數據線
還記得 T1、T2 上那個可以永遠不用擔心插反、堪稱史上最好用的 Micro USB 線麼?這次,在 M1、M1L 標配的 USB Type-C 數據線上,錘子又花了點心思。
在 M1 / M1L 標配 Type-C 的插頭內部,內置了一個 LED 燈泡。在給數據線的 A 口接上電源後,Type-C 插頭可以發出夜晚可見但又不至於刺眼的燈光,從而方便用戶在睡前關燈後可以找到數據線來給手機充電。嗯,這很「錘子」。
最不像錘子的錘子手機
雖然延續了 T1、T2 上的部分設計,不過隨著正面按壓式指紋識別、皮革後蓋、大屏等元素的加入,M1 和 M1L 可能是目前最不像錘子的錘子手機了。不過另一方面,從「好用」這個維度上看,M1 和 M1L 明顯變得更好了。
死忠錘粉們或許會不太喜歡 M1 和 M1L 的改變,但對於那些打算把 M1 和 M1L 買來當正常手機用的用戶來說,這絕對是件好事。
配置:大「滿」足我們先來看一下錘子 M1 和 M1L 的配置表,大家注意標黑的地方。
SoC:驍龍 821(CPU 最高主頻 2.35 GHz,GPU 最高主頻 653 MHz)
運行內存:4GB / 6GB LPDDR4
內置存儲:32GB / 64GB UFS 2.0,不支持 Micro SD 卡
屏幕:5.15 英寸 LCD、1080p 解析度(錘子 M1),5.7 英寸 LCD、2K 解析度(錘子 M1L)
Hi-Fi:Hi-Fi:德州儀器 OPA 1622 運放晶片,M1L 額外內置了 Cirrus Logic CS4398 獨立 DAC、耳機支持 Dirac HD Sound 音效機身
後置攝像頭:索尼 IMX318 CMOS,1/2.6 英寸,2300 萬像素,雷射對焦,內置光學防抖
前置攝像頭:400 萬像素,單像素尺寸 2.0 微米(俗稱「UltraPixel」)
電池容量:3000 毫安時(錘子 M1),4080 毫安時(錘子 M1L)
充電頭:支持高通 QC3.0 快速充電,最大功率 24W(9V 2.67A,12V 2A)
其它:前置按壓式指紋識別,USB Type-C,雙卡雙待全網通,無紅外,內置全功能 NFC
作業系統:Smartisan OS 3.1
M1 售價:2499 元(4GB + 32GB)
M1L 售價:2799 元(4GB + 32GB)、2999 元(6GB + 64GB) 、3299 元(6GB + 64GB,亮面不鏽鋼邊框)
在配置方面,M1 和 M1L 一改 T1 和 T2 的「矜持」,幾乎是堆上了所有能買到的最好的硬體,即使是「入門版」的 M1 上,也採用了最高 2.35 GHz 主頻的驍龍 821。
可以這樣說,在整個 Android 陣營中,目前也幾乎找不到像錘子 M1 / M1L 這樣「滿血 821 + 2K 屏 + Hi-Fi(CS4398 + OPA 1622)+ IMX318 + 24W 快充」這個級別的配置了。甚至有一個說法是,這一代的錘子新品命名之所以從「T」變成了「M」,就是因為羅永浩認為這一代產品可以滿(M)足所有人的需求了,不會再因為硬體不夠「旗艦」而對錘子挑三揀四了。
從一個普通用戶的角度,硬體層面的提升卻是我認為 M1 和 M1L 上最大的升級。有了這些目前頂級核心硬體的加持,錘子 M1 和 M1L 的系統流暢度有了質的提高,再也沒有 T2 那種後臺多放幾個 app 系統就會「幻燈片」的感覺了。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小號」的錘子 M1 只有「4GB + 32GB」這一個版本可選,4GB 運存倒不是什麼大問題,不過 32GB 的內置存儲可能就有些著急了。此外,為了保證讀寫速度,M1 和 M1L 都是不支持 Micro SD 卡的。大家在糾結要買 M1 還是 M1L 的時候,除了屏幕尺寸之外,千萬別忘了考慮存儲空間這個因素。
最後,我想特意提一下錘子 M1 和 M1L 的相機。
如果說 T1 上的 IMX214 讓它的成像品質至少是國產中高端手機的主流水準,在 T2 時代,由於繼續沿用「古老」的 IMX214 以及成像優化上的不給力,讓 T2 幾乎成為了同價位拍照最差的手機,而這次的 M1 和 M1L 顯然吸取了教訓。
在傳感器方面,M1 和 M1L 都採用了來自索尼 IMX318,這顆 CMOS 的感光元件尺為 1/2.6 英寸,像素達到了 2300 萬(準確為 2250 萬),不過高像素也導致它的單像素尺寸只有 1 微米,理論上不利於弱光成像,好在 M1 和 M1L 還配備了光學防抖,有助於提高弱光拍照時的畫質和成片率。
從參數和命名上看,這顆 CMOS 的定位應該在索尼的手機傳感器中處於中高端,成像素質是有保證的。除了 M1 和 M1L,華碩的 ZenFone 3 以及昨天發布的努比亞 Z11 mini s 用的也是這顆 CMOS。
值得一提的是,錘子 M1 和 M1L 還配備了雷射對焦模塊,配合 IMX318 集成的相位對焦功能,M1 和 M1L 的對焦速度相比 T1、T2 有了質的飛躍,總算達到了國產機的優秀水準。
在畫質表現方面,得益於大幅升級的硬體規格,M1 / M1L 相比 T1、T2 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在白天光照充足時,M1 / M1L 的高像素能讓照片擁有非常優秀的解析力。在弱光狀態下,M1 / M1L 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關於錘子 M1 更多的樣張還在拍攝中,我們也會在近期帶來關注錘子 M1 / M1L 更詳細的拍照體驗報告。
更好用的 Smartisan OS 3.1首批錘子 M1 和 M1L 出廠時搭載的是 Smartisan OS 3.0 作業系統,大家在買到手機後可以 OTA 到 Smartisan OS 3.1。
在系統的 UI 層面,Smartisan OS 3.1 依舊還是那個熟悉的濃濃的擬物風。精美的圖標、精美的動畫效果,眾多易用性方面的改進,在國產 ROM 互相越來越接近,Flyme 和 MIUI 都快用不出什麼區別的背景下,Smartisan OS 依舊保留著它獨有的吸引力和極高的辨識度。
和以往一樣,新版的 Smartisan OS 又增加了幾個頗為實用的小功能,包括全新的下載動畫、自適應狀態欄、更多的主題、網絡壁紙、全新的雲音樂、上劃搜索、郵件支持等等。除此之外,Smartisan OS 把重點放在了提高生產力這一點上(Big Bang 和 One Step)。
由於手指在電容觸控螢幕上的觸摸精度有限,在智慧型手機上處理文字常常是一件非常頭大的事情,不過錘子找到了一個非常優雅的方案。在大段的文字上大面積按壓(類似 Smartisan OS 的下拉懸停),文字會以全屏的方式「炸開」,通過內置的語音分析功能,這些問題會被分成一個個的詞組,用戶使用手指即可對文字進行精確的選擇。之後根據選擇的文字內容,還可以方便地進行分享、發送信息、在地圖 app 裡查地址等等。
此外,在 Smartisan OS 還增加了一個頗為實用的側邊欄功能,簡化操作步驟。比如說,如果在瀏覽照片時看到了一張心儀的照片並且想把這張照片發到朋友圈,就可以先長按圖片,然後把照片拽到微信的圖標上,即可調出來發送朋友圈的功能,大大簡化了在朋友圈發圖的步驟。
關於 Smartisan OS 的更多功能,就留給大家自己探索了。對了,新版的高德導航中還增加了羅永浩的導航語音包,大家可以體驗下羅老師給你指路的感覺……
拋開「情懷」,M1 和 M1L 依舊是優秀的智慧型手機和前兩代產品 T1、T2 相比,M1 和 M1L 少了很多「羅永浩」式的偏執,它放棄了錘子堅守了兩代的底部三顆實體按鍵,推出了迎合大眾的金色版本,並且毫不「吝嗇」地飆起了參數。
這些都讓 M1 和 M1L 少了幾分錘子的「氣質」,讓它在茫茫機海中顯得不再那麼獨一無二,不過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在經過了這些「妥協」之後,M1 和 M1L 卻成為了一款遠比 T1、T2 更優秀的智慧型手機。放在同時期國產競品中,即使去掉錘子手機自帶的「情懷」和「小眾」標籤,M1 和 M1L 也是足夠優秀的產品,而這是上市價格過高、產能受限的 T1 以及配置、定價都很尷尬的 T2 所不擁有的。
在使用 M1 時,我一直在想,如果 M1 和 M1L 可以早三個月出來,或許羅永浩和錘子科技的未來的軌跡將會大不相同。
M1 和 M1L 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錘子手機。這句話本身並沒有多少意義,就像評價新款 iPhone 一樣,最新的 iPhone 總是有史以來最好的 iPhone。但與此同時,我們又總能期待明年的新款 iPhone 變得更好。
但願錘子也是如此,無論命運如何,希望明年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好的錘子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