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總是孤獨的。周星馳不熱衷交際,但幸運的是,他卻有幾個真正的好朋友。
在周星馳的一些電影中,經常會有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跳出來冒充女人,並且以摳鼻孔作為自己的招牌動作。最經典的鏡頭,莫過於《唐伯虎點秋香》之中,此人倚在小橋上,用背影誘惑唐伯虎上鉤的戲碼。
因此,他就有了一個比本名更響亮的外號——如花。
此人名叫李健仁,在周星馳電影中真的只演一些賤人。都說星爺最拿手的本事不是拍戲,而是得罪朋友,但他與李健仁的友誼,卻持續了半輩子。
上中學時,李健仁與周星馳是同桌(七十年代的香港,居然還這麼封建也是醉了)。周星馳自然以李小龍鐵粉自居,有事就練拳習武,沒事就和小李切磋。李健仁哪裡是他的對手,經常被打得渾身疼痛,但也不敢吱聲,否則挨得更多,傷得更重。不過,他也榮幸地成為了周星馳屈指可數的死黨之一。
兩個小夥伴還曾一起到鋼琴酒吧當侍應生,就在那裡,周星馳一遍遍地聽過了《陸小鳳》《小李飛刀》等老歌,這些老得沒牙的歌曲,也成了他日後去卡啦OK的必點曲目。
他是一個很戀舊的人,當然與珍惜少年時的那些朋友。
後來,周星馳還結識了一位新朋友,並直接打開了他的巨星之路。
作為香港影壇屈指可數的兩位超級明星,從沒在大銀幕上合作過的周星馳與梁朝偉,居然是「發小」,這讓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但香港實在太小了,他們小時候就碰到,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關於這兩位巨星的結識經歷,有若干不同的版本。一種流行說法是:
1978年暑假,年方十六的周星馳在某個工廠打工。一天下班之後,他騎單車趕往戲院,準備觀看李小龍主演的美劇《青蜂俠》。因為害怕遲到,年輕的他把車子騎得飛快。
可就在一個十字路口,另一輛單車猛地衝了過來,周星馳見勢不妙,麻溜地從車上跳下來,然而兩輛單車還是重重地撞在了一起。那個騎車人也倒在了地上。
當時香港的社會風氣還好,周星馳也沒有火速逃跑,而是上前察看對方的傷勢,沒想到那人很快站起身來,還要向自己說:「對不起!」
這讓周星馳感到挺不好意思的,也回了句「對不起」。這下他看清了,對方長相非常秀氣,是個標準的帥哥,只是個頭比自己還略矮一點。
所謂不打不相識,在電影院,兩人居然又遇到了,大家都是李小龍粉絲啊。這位枚小鮮肉告訴周星馳,自己名叫梁朝偉,是個電器行售貨員。
共同的愛好,讓兩人成為了好朋友。
另一種說法,就更有戲劇性了,梁朝偉在追求周星馳的姐姐周文姬!這種可能性有多大呢?周文姬比梁朝偉大三歲,「女大三,抱金磚」,對於十五歲就輟學打工的偉仔來說,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為了追到姐姐,自然得討好弟弟嘛。
而這個說法,居然還得到了著名導演王天林的確認,可見並非空穴來風。而王導的兒子王晶,日後和周星馳也有很多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