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暗殺川普?伊朗外交部:暗殺外國領導人是「美以兩國標誌」

2021-01-09 網易新聞

報導截圖

【環球網報導】伊朗要暗殺美國總統川普?據「今日俄羅斯」(RT)2日報導,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賽義德·哈提卜扎德當地時間1日否認有關伊朗方面要暗殺川普的報導內容,並表示「暗殺外國領導人的懦弱行為是美以兩國的標誌」。

報導稱,伊朗要暗殺川普的說法來自《華盛頓時報》的一篇文章。文章稱,伊朗總統魯哈尼對川普發出了死亡威脅,表示後者 「很快就會死亡」。

而這句話又是基於魯哈尼本周早些時候的一次演講。在演講中,魯哈尼稱世界將很快擺脫「川普主義」,「這個殺人犯的使命即將結束,他將進入歷史的垃圾箱」。

RT說,《華盛頓時報》和其他媒體由此認為,魯哈尼似乎預測川普的生命將很快結束。

對此,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賽義德·哈提卜扎德1月1日在推文中回應稱:「暗殺外國領導人的懦弱行為是美以兩國的標誌;不是伊朗人的。」

此外,另一名伊朗官員也同樣否認了報導內容,稱魯哈尼所言顯然指的是川普的「政治」生涯。

2020年1月3日,美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發動襲擊,殺死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等人。隨著蘇萊曼尼遇難周年紀念日的臨近,伊朗和美國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張。據伊朗媒體報導,12月16日,哈梅內伊參加紀念蘇萊曼尼殉難一周年大會時再次表示,伊朗將讓兇手付出代價。

相關報導:蘇萊曼尼遇害一周年,伊朗警告:兇手在地球上不再安全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臨近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1月3日遭美國刺殺一周年,美伊兩國間緊張局勢再度升級。美國派出轟炸機在中東巡航威懾,而伊朗方面則放狠話要為蘇萊曼尼復仇,誓言將肇事者繩之以法,連川普也「難逃審判」。儘管美伊似乎劍拔弩張,但有分析人士認為美軍行動純屬浪費錢,川普只是為了向國內傳遞信息。考慮到拜登將就任,伊朗方面也會對報復行動商榷再三。

2020年1月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將領蘇萊曼尼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遭美軍無人機飛彈襲擊身亡。8日凌晨,伊朗發射彈道飛彈對駐伊拉克美軍基地發動「報復打擊」。

《以色列時報》:伊朗宣稱包括川普在內,殺害蘇萊曼尼的兇手在地球上不會安全

伊朗舉辦紀念活動,美軍轟炸機挺進中東

當地時間1日,伊朗在首都德黑蘭舉辦悼念活動,紀念蘇萊曼尼遇害一周年。據《以色列時報》報導,伊朗革命衛隊最高指揮官海珊·薩拉米(Hossein Salami),蘇萊曼尼的繼任者、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伊斯梅爾·卡尼(Esmail Ghaani)及伊朗司法部長易卜拉欣·萊西(Ebrahim Raisi)均參加了當天的活動,相繼對美國作出了強硬表態。

萊西誓言,殺害蘇萊曼尼的兇手「在地球上不再安全」,連川普也「難逃審判」。「他們將目睹更嚴厲的報復,目前所發生的事只是『冰山一角』。」萊西說,「不要以為像美國總統這樣下命令的人就能免受審判,從來都不會。所有那些參與了這次暗殺和罪行的人在地球上都不再安全。」

去年1月蘇萊曼尼遇害現場 來源:社交媒體

卡尼則警告稱,報復可能來自任何地方,「哪怕你(兇手)躲在家裡,也會有人讓你為罪行付出代價。」他還戲謔川普是受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影響的「傻瓜」。

薩拉米表達了相同的立場,伊朗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應對美國施加的任何軍事壓力。「今天,我們能夠應對任何強權,不存在擔憂和恐懼,我們會在戰場上對敵人發出最後的忠告。」

就在同日,伊朗外交部也在推特上發布了措辭強硬的聲明。「美國對蘇萊曼尼將軍實施了懦弱的恐怖主義行徑,公然侵犯了伊拉克主權,違背了《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將美國的無法無天暴露無遺。伊朗對此不會善罷甘休,將把責任者繩之以法。」

伊朗外交部1日推文措辭強硬

就在1日伊朗多方密集傳遞強硬信息之前,美伊已多次向對方強硬喊話。去年12月23日,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所在的巴格達「綠區」遭到火箭彈襲擊。美使館啟動防空系統進行攔截,但部分設施仍受到了損壞。事件發生後,川普曾發推警告伊朗,若有美國人被殺,他將「追究伊朗的責任」。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1日報導,根據美軍中央司令部的說法,12月21日,一艘美軍戰略核潛艇駛入了波斯灣;12月30日,兩架美國空軍B-52戰略轟炸機從美國北達科他州飛往中東,執行為期30個小時的往返遠程飛行。美軍中央司令部稱,自去年初以後,美軍就沒有在中東地區部署過遠程轟炸機,此次飛行是B-52「有意現身中東」。

「為阻止任何潛在對手,美國將繼續向有關地區部署隨時準備作戰的軍事力量。」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齊(McKenzie)說,「我們不尋求衝突,但任何人不應低估我們軍隊對任何攻擊作出的反應。」

在美軍轟炸機飛越波斯灣消息傳出後,伊朗外長賈裡德·扎裡夫(Javad Zarif)31日發推指責道,「川普政府不顧與病毒的鬥爭,浪費數十億美元將B-52戰略轟炸機等武器派往我們附近。根據來自伊拉克的情報,美國企圖為挑起戰爭捏造藉口。伊朗不尋求戰爭,但會捍衛國家安全、民眾及重大利益。」

「美軍事威懾沒啥用,伊朗報復也會慎重」

「向中東派遣最先進、最昂貴的常規部隊應對挑釁,不是有效或可持續的方法。」前美國國防部官員凱薩琳·維爾伯格(Kathryn Wheelbarger)和前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成員達斯汀·沃克(Dustin Walker)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認為川普這種做法只是「浪費納稅人的錢,還削弱了美國與中俄競爭所需的力量」。

據「商業內幕」網站報導,美國倡導組織國防優先(Defense Priorities)政策主管班傑明·弗裡德曼(Benjamin Friedman)與沃克持相近立場。他猜想,川普政府可能想借軍事行動威懾伊朗,從而遏制伊朗對伊拉克民兵組織的支持。

「這種希望可能是徒勞的。」弗裡德曼說,「很難看出這能改變伊朗的計劃」,只是「讓你可以說自己做了一些事情。」

美國海軍戰略核潛艇進入荷姆茲海峽 來源:US Navy

美國軍控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裁軍專家金斯頓·賴夫(Kingston Reif)也表示,美軍轟炸機的行動反映了一種「不健全的軍事手段,似乎意在向國內傳遞信息。」

「在緊張局勢日益升級的背景下,這些行動被證明是無效的,是浪費金錢。」賴夫說。

由於拜登希望緩解川普對伊朗「極限施壓」政策,還曾表態希望重返伊核協議,有分析人士認為,伊朗在進行報復之前會仔細盤算一下。

去年9月,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曾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撰文抨擊川普的對伊政策。拜登寫道,「他一再加劇緊張局勢,沒有結合實際的政策手段,導致局勢升級,使美國面臨另一場中東戰爭的風險。」在拜登看來,川普「極限施壓」是美國政策的失敗。

「有很多劍拔弩張的聲音。」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官員薩姆·維諾格勒(Sam Vinograd)認為,「伊朗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真正的威脅,在蘇萊曼尼遇害一周年即將到來之際,雙方衝突風險正在上升。」

不過維諾格勒補充道,伊朗還是會認真考慮發動攻擊的決定,因為伊朗不想在拜登上臺之前製造事端把核談判搞砸,「讓自己困在一個圈子裡」。

對川普到底如何打算,維諾格勒也顯得無奈,「這方面缺乏透明度,我們根本無從知曉總統在做什麼。」除了透明度,「川普及其團隊捏造情報以滿足政治目的」也引發了維諾格勒的擔憂。

「對伊朗進行打擊已經在川普的願望清單上很久了,這不是什麼秘密。如今距離他離任還有19天,他也許想來個一鳴驚人。」維諾格勒說。

蘇萊曼尼逝世一周年,美伊交鋒下戰火一觸即發?

中新網1月3日電(劉丹憶) 一年前的今天,伊朗指揮官蘇萊曼尼命喪美軍之手,伊朗予以軍事反擊,由此點燃中東「火藥桶」。制裁、對峙、突襲……雙方在多個「戰場」角力。

時隔一年,整個海灣地區仍舊籠罩在美伊衝突的陰影中。2021年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即將上臺,伊朗也將舉行總統大選,美伊是拉響戰爭警報,還是會冰釋前嫌?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0年1月6日,成千上萬的伊朗民眾走上德黑蘭街頭,向被美軍擊殺的高級軍官蘇萊曼尼表示敬意。

強硬喊話

伊朗的報復「在路上」?

擊殺與復仇,是貫穿中東局勢過去一年的關鍵詞。自蘇萊曼尼遭暗殺後,伊朗誓言報復美國的喊話從未停止。

「只要你們(美國)還存在於這個地區,就意味著我們還沒有進行最後的報復。」伊朗總統魯哈尼2020年12月30日稱,伊朗人民保留為蘇萊曼尼進行復仇的權利 。

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阿沙姆哈尼曾表示,伊朗決心制止美國及其「傀儡」實施恐怖主義及破壞地區穩定的行為,將迫使美國最終從西亞地區全面撤軍。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0年1月4日,兩千多人在舊金山市中心參加反戰集會,譴責美國總統川普下令炸死伊朗將領蘇萊曼尼。 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此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聲稱,在蘇萊曼尼遇襲身亡後,上萬伊朗民眾遊行示威,給了美國一記「沉重的耳光」;用彈道飛彈攻擊伊拉克境內美軍基地,是伊朗給美國的「另一記耳光」。

除了放狠話,伊朗還祭出更多實際行動。2020年12月27日,伊朗司法機構將涉嫌參與暗殺蘇萊曼尼的美國人名單,增至48人。

蘇萊曼尼遇難周年紀念委員會發言人阿米爾-阿卜杜拉希安表示,根據伊朗司法機構的信息,迄今伊朗已經向6個國家送達了這些人的拘捕令。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他們能受到審判。

大秀「肌肉」

美國挑戰伊朗「紅線」

面對伊朗的強硬立場,美國也不甘示弱。隨著蘇萊曼尼逝世一周年的臨近,美國在中東地區頻頻進行軍事活動。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1日,美國海軍罕見披露,美「喬治亞」號飛彈核潛艇在兩艘軍艦的護送下,通過荷姆茲海峽,駛入波斯灣,還強調了潛艇作戰能力的細節。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0年1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發表電視講話稱,美國將對伊朗實施新一輪經濟制裁。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美國在此敏感時期大秀軍事「肌肉」,有分析稱,川普政府任期僅剩數周,可能試圖抓住最後「窗口期」加大對伊朗施壓,為美國下屆政府重回伊核協議,設置更多障礙。

而作為美國的盟友,以色列也在海灣水域加強軍事活動。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齊爾伯曼稱,各國應對伊朗「威脅」保持高度警惕。

除了海上挑戰伊朗的「紅線」,美軍方還在截至2020年12月30日的45天內,三次向中東地區派遣轟炸機。

繼續觀望

美伊分歧有轉圜餘地?

儘管美伊關係劍拔弩張,中東局勢一再升溫,但專家分析表示,雙方爆發「熱戰」的可能性並不大。

伊朗駐伊拉克大使最近指出,對蘇萊曼尼的報復不需涉及軍事幹預。觀察人士認為,伊朗正在等待美國政府換屆的時機。

資料圖:伊朗總統魯哈尼。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曾承諾重新談判伊核協議,並讓美國重返該協議。魯哈尼對此表示,他確信由拜登領導的新政府將重返伊核協議,並解除對伊制裁。

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李偉建表示,伊朗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美國的制裁,可能會把拜登上臺,看作改善關係、帶來新變化的希望,因此當下伊朗並不會實施報復行為。

不僅伊朗在觀望美國,美國也在打量伊朗。伊朗將在2021年6月舉行總統大選,目前的總統魯哈尼是溫和派的代表。李偉建說,對於拜登而言,如果跟川普一樣,繼續對伊朗極限施壓,伊朗強硬派就會佔上風,那麼對於美國將會更加不利。

李偉建指出,美國並不願意與伊朗陷入戰爭,尤其可能造成這個戰爭比以往任何戰爭的損耗都要大。拜登指出,川普的錯誤之一,就是「差點把美國拉入同伊朗的一場全面衝突」。拜登想要改變這一點,所以他不會希望伊朗強硬派人物的上臺。

蘇萊曼尼逝世一周年

美伊關係大事記

2020年1月3日,美國對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發動空襲,擊殺伊朗負責中東軍事行動的重要人物蘇萊曼尼。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0年1月8日,衛星圖像顯示,伊拉克西部的美國空軍基地在受到來自伊朗的火箭襲擊後,部分建築物明顯受損。

2020年1月8日,作為對美軍擊殺蘇萊曼尼的報復行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向多個駐伊拉克美軍基地,施加飛彈襲擊。

2020年6月29日,伊朗向美國總統川普等數十人發出逮捕令,稱其涉及蘇萊曼尼遇襲身亡事件,並請求國際刑警組織協助。

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科學家法克裡扎德在德黑蘭附近遇襲身亡。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警告美國和以色列,不要對伊朗採取任何「冒險措施」。

2020年12月8日,美國政府宣布對伊朗一名官員和一所大學實施制裁,理由是他們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有關。之後,伊朗宣布將美國駐葉門大使列入制裁名單。

2020年12月27日,伊朗司法機構將涉嫌參與暗殺蘇萊曼尼的美國人名單,增至48人。(完)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川普要給拜登砸個鍋?

2020年才開始,美國和伊朗就似乎想要聯合為世界送上一份「大禮」。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隨著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遇難一周年紀念日的臨近,美伊兩國間的緊張局勢再度升級。許多信號表明,新年的第一場戰爭危機正在醞釀當中。

2020年1月3日,蘇萊曼尼在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外遭美軍空襲身亡。隨後8日凌晨,伊朗對駐伊拉克美軍基地發射彈道飛彈,造成100多名士兵受傷。伊朗官方稱,此次行動只是報復打擊的「第一巴掌」。

明天就是蘇萊曼尼遭刺殺一周年紀念日,伊朗準備舉行大規模紀念活動。有美國官員擔心,伊朗會展開一系列報復行動。

據CNN報導,來自美國國防部的消息人士稱,有情報表明,伊朗和親伊朗的伊拉克民兵可能正在策劃針對駐伊拉克美軍部隊的襲擊。消息人士還表示,伊朗一直在向伊拉克境內運輸短程彈道飛彈。

與此同時,美國的戰略轟炸機也引發輿論界高度關注。

12月30日,美國派出兩架可攜帶核彈頭的B-52轟炸機飛往中東,其目標就是伊朗。這是過去短短50天內美國空軍戰略轟炸機第三次出現在該地區了。

《紐約時報》此前援引一名美國高官的話稱,「秀肌肉」的目的在於阻止伊朗及其代理人針對駐中東地區的美軍發動襲擊。

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軍事顧問海珊·德赫甘則警告稱,美國在該地區的所有軍事基地都被伊朗的飛彈覆蓋,並建議川普「不要讓新年成為美國人哀悼的一年」。

伊朗外長扎裡夫12月31日發推指責道,川普政府不顧與新冠病毒的鬥爭,浪費數十億美元搞這一出大戲,其目的是為挑起戰爭捏造藉口。

除了戰略轟炸機,美航母轟炸機也被緊急回撤。

12月31日,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克里斯多福·米勒宣布,將美海軍部署在中東唯一的航空母艦「尼米茲」號緊急撤回到本土。

「今日俄羅斯」認為,在局勢緊張的背景下,美軍的此舉說明他們害怕了,害怕遭到伊朗的飛彈襲擊。

另一邊,據北京時間2日凌晨消息,伊朗海軍在過去48小時提高了戰鬥戒備。

所有消息都表明,1月3日很關鍵,任何一方稍有不慎,就會點燃一場大戰。

那麼,誰更想發動一場戰爭呢?

一直以來,伊朗方面確實態度強硬。當地時間1日,伊朗革命衛隊最高指揮官海珊·薩拉米表示,伊朗能夠應對任何強權,「我們會在戰場上對敵人發出最後的忠告。」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希望緩解川普對伊朗「極限施壓」政策,還曾表態希望重返伊核協議,伊朗方面可能會更加審慎。

另一方面,隨著拜登即將上臺,川普似乎認清了現實,決定抓緊時間「瘋狂一把」。

有報導稱,以色列和沙特都在向川普施壓,要求他在最後的日子裡給「極限施壓」再加把火,下決心對伊朗發動進攻。

美國新聞網站披露,以色列軍方表態,「已經接到命令,只要美方發出信號,以色列將立即對伊朗發出進攻」。

此外,尋求連任失敗後,川普一直竭力給拜登埋雷設卡,擺明要給後者留下點爛攤子,其中自然包括伊朗問題。

一旦對伊朗發動戰爭,川普就成了戰時總統。好的話可以延遲交接班,再不濟也能讓拜登難以顛覆他的對伊政策。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前官員薩姆·維諾格勒認為,「伊朗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真正威脅,在蘇萊曼尼遇害一周年即將到來之際,雙方衝突風險正在上升。」

他還表示,沒人知道川普如何打算,但可以確定的是,打擊伊朗已經躺在他的願望清單上很久了。如今距離總統離任不到20天,他也許會做出驚人舉動。

不過,亞太日報特邀評論員宋濤認為,目前來看,川普對伊朗發動戰爭的可能性不大。

他說,雖然川普不承認敗選,但美國的政界軍界上下都已經接受了大選結果,而且各方也在為新總統的上任做準備。在這種情況下,還願意支持川普或陪川普一條路走到黑的人其實是非常少的。

川普對此也有認識。他現在很多的言論,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討價還價,為他退休之後的生活,為他卸任之後不被清算,這樣一種這個交換手段而已。因此他現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嘴上的表態而已。

此外,美軍內部願意冒險的人也不多。美軍作為一種系統化的武裝力量,要完成某項軍事任務,需要整個體系配合,而不是一兩個人就可以決定的。

相關焦點

  • 伊朗暗殺事件新進展,大批嫌疑人已被抓捕,伊官員:以美蛇鼠一窩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伊朗傳出消息稱大批嫌疑人已被伊方抓捕,還有伊軍表示以色列絕不會在沒有美國的幫助下敢這樣做的,如今伊官員一致覺得以美蛇鼠一窩,伊朗領導人還發言聲稱要對兇手進行報復性打擊。  一直以來伊朗對這名專家的保護十分周全,其實遭到暗殺的當天政府還是派了許多車輛和士兵保護他,但是這些恐怖分子還是抓住了其中的一些漏洞。
  • 美媒:伊朗正在醞釀新的「暗殺」行動,拜登必須要保護川普性命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月15日報導,拜登的團隊可能希望與伊朗伊拉克建立不同程度的新關係,但國際關係難題仍然是每屆美國總統將面臨的難題。拜登上任後,他的團隊會根據每個國家與美國的關係制定不同的戰略,而伊朗或許正在醞釀一場"暗殺"行動,拜登團隊需要重點關注,保護川普等人的性命。
  • 「狗咬狗」一嘴毛,美以互相指責對方策劃暗殺,蓬佩奧也被拉下水
    近日,伊朗首席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引發國際輿論譁然,而這也是今年以來伊朗第二位遭到暗殺的重要人物。年初蘇萊曼尼事件,曾將中東局勢推至極度危險的境地,美伊雙方險些直接開戰,最後兩國各退一步,才算是暫時化解了危機。
  • 核科學家被暗殺最新進展:伊朗公布4名嫌犯照片!美國急調航母防不測...
    在11月30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對伊朗科學家遇襲身亡感到震驚,對這一暴力犯罪行徑表示譴責,希望該事件得到徹查。中方反對任何加劇地區局勢緊張,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行徑。當前地區局勢高度複雜敏感,各方應該共同致力於緩解地區緊張局勢,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
  • 頂級科學家街頭遭暗殺,五問「伊朗核科學家之死」,誰是幕後主使
    報導稱,儘管無人聲稱對此次襲擊負責,但伊朗外長扎裡夫把矛頭對準以色列,稱這次暗殺是「國家恐怖主義行為」。  事件發生後,在伊朗的首都德黑蘭爆發抗議行動,無數伊朗市民聚集到總統府前高聲吶喊「沒有妥協,沒有投降,與美國作戰!」的口號。
  • 伊朗又一頂尖科學家被暗殺,網友擔心:中國科學家安全嗎?
    說起來,伊朗並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也就是說,該國的頂尖科學家不是第一次被暗殺,過去從2010年到2012年,不過兩年的時間,他們就有2個重要的核專家被暗殺。由此可見,該國的力量比較薄弱,沒有保護頂尖科學家的能力。
  •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伊朗正式對川普發出「逮捕令」
    作者:秋白編輯:枯木現在美國為了進一步提升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來通過控制中東的石油來影響世界經濟,就對伊朗採取了更強烈的進攻措施。今年年初,美國就對伊朗著名的將軍蘇萊曼尼進行暗殺,結果就使得伊朗民眾對美國更為強烈的不滿。
  • 川普即將被趕出白宮之際,伊朗突然撂狠話,報復已「在路上」?
    但是川普不甘心失敗,仍在困獸猶鬥。事實上,川普離開白宮的日子不遠了。正在這個時候,伊朗卻表示要為美國暗殺蘇萊曼尼事件進行報復。在美國國家政權交替的關鍵時刻,伊朗放出這種話來,讓美國部分政客很是擔心,美國最近加大了在波斯灣地區的軍事部署力度。
  • 伊朗要出手,專家:戰爭決定權在美國手裡
    美國在中東地區有一個很大的敵人,那就是伊朗。自從伊朗反美的領導人上臺之後,一直都對美國展示出相當強敵意,而且伊朗還在海外不斷地培養自己的勢力,以此來對抗西方國家的陣營。估計美國都沒有想到,伊朗會成為自己最大的對手。要知道,美國和伊朗之前曾經是很好的盟友,美國也提供了不少的武器和戰機給伊朗,現在卻從朋友變成了敵人。不過,美國就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有利益就是朋友,沒有利益就不是朋友。
  • 即將離任的川普將淪為世界街頭的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自從2016年成為美國總統,川普就致力於打造美國單邊主義,將美國的利益在世界最大化,甚至不惜破壞和歐盟的關係也要為自己分得一杯羹!川普的這種國際外交策略對許多國家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從而使美國近年來與歐盟的關係漸行漸遠,發生了微妙的改變。
  • 拿伊朗援助就好,有必要把命搭上:美國以色列要暗殺真主黨首領?
    近日,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報導,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表示,美國和以色列正準備對其本人發動暗殺行動,真主黨武裝已進入高度戒備,保護納斯魯拉的同時,也時刻準備反擊以色列的襲擊;而在巴勒斯坦,哈馬斯和傑哈德等12個武裝組織也聯合起來,暫時放下不同派系之間的分歧,準備迎接以色列可能的襲擊,同時,還要求所有巴勒斯坦人禁止出海,這導致不少為此為生的巴勒斯坦人失業,也嚴重影響了巴勒斯坦人的正常生活
  • 9月22日,反美記者遭暗殺:曾捅破美國謊言,直言不怕死亡
    當地時間9月22日,美籍戰地記者安德烈·伏爾切克在土耳其旅行時突然死在車中,其好友安吉洛·朱利亞諾在社交媒體上透露,伏爾切克很可能是遭美國CIA暗殺。土耳其當局目前作出承諾將會對伏爾切克進行調查,但目前有未經證實的消息透露,土耳其情報部門同樣參與了CIA暗殺伏爾切克的行動。伏爾切克曾經撰寫稿件投稿到《人民日報》和接受《人民日報》的採訪,在美國媒體界受到不小的排擠。可以猜想,美國CIA現在才痛下殺手,很可能是因為伏爾切克掌握了新的對美國不利的信息。因為土耳其國內的安全形勢複雜,美國隨隨便便就能找人對其進行暗殺,基本不會留下什麼證據。
  • 伊朗舉辦悼念活動,司法部長立下誓言:不會讓兇手有好日子過
    據觀察者網報導,在蘇萊曼尼遭遇暗殺時滿一年之際,伊朗各地舉辦了悼念活動,紀念這位重要人物。在紀念活動上,該國的司法部長立下誓言稱,他們不會讓兇手有好日子過,勢必會讓美國為此付出代價。發表類似強硬言論的伊朗官員還不止一位,他們都強調伊朗需要記住這一恥辱,並發奮自強。
  • 美伊要擦槍走火?川普收到直白警告,緊要關頭中國亮出4點主張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前指揮官蘇萊曼尼遭遇美軍暗殺已經過去了一年,華盛頓和德黑蘭敵對關係不斷升級,美伊戰火一觸即發。據今日俄羅斯(RT)1月2日消息,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1月2日晚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條推文,寫道:「來自伊拉克的最新情報顯示:以色列特工煽動者正在策劃針對美國人的襲擊——這讓即將離任的川普陷入一個虛假宣戰藉口的困境。」隨後,他在推文中提醒川普「小心陷阱」。扎裡夫寫道:「小心陷阱啊,唐納·川普。任何一個小爆竹就可以招致激烈反擊,尤其針對你那些永遠的最好的朋友。」
  • 伊朗接連軍演秀肌肉,川普說不出話干著急
    1月11日,據外媒報導,伊朗將在1月12日在阿曼海舉行大型飛彈演習。這個時候,美國還在內亂之中,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拉上國會要彈劾總統川普,國務卿蓬佩奧、副總統彭斯都被放在火盆上烤。魯哈尼幾天前就安排了一場軍事演習,即將開始的第二場,更是對美國赤裸裸的羞辱。
  • 3號人物突然死亡,美航母留下應對「伊朗威脅」,德黑蘭還打得過嗎?
    美航母要撤出中東地區了?法克裡扎德的身亡,瞬間激化美伊矛盾,伊朗更是多次揚言要展開血腥報復,不料,還未等伊朗軍方有所行動,就又傳出一壞消息,伊朗聖城旅3號人物在伊拉克執行任務過程中離奇死亡,只不過,目前並不清楚伊朗3號人物的具體死因,截止目前,伊朗著名的三叉戟就此全部隕落,或將陷入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
  • 要給拜登找麻煩?美媒傳出刺殺專家重要信息:川普讓以色列幹的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川普又橫生枝節,讓美媒驚呼,戰爭隨時都可能爆發。  在伊朗「核飛彈之父」遇刺身亡後,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幕後兇手到底是誰,但不論是伊朗國防部還是伊朗官方發言人都將矛頭直接指向以色列,認為是以色列旗下的摩薩德組織造成了慘劇的發生。
  • 美朝領導人定於今日9時會晤 兩國工作組最後一刻仍在抓緊磋商
    朝媒罕見提前報導 朝鮮中央通訊社11日一早連發三篇消息,詳細報導最高領導人金正恩10日為參加朝美領導人會晤離開首都平壤、抵達新加坡和會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頭兩版刊登相關報導,配上16張照片。 報導提到,金正恩與川普將在12日上午舉行「歷史性首次會晤和會談」。
  • 臨下崗的川普先被封了號,又接到2國逮捕令
    不出意外的話,2021 年1月 20日將是美國總統川普下臺之日,距今只剩下十幾天的時間。中國有句老話叫人走茶涼,這川普還沒有下崗,就已經成為落魄的鳳凰——不如雞!先是臉書凍結川普帳號至少至任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