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福布斯》世界富翁排行榜中,洛克菲勒以3360億美元的身價身居世界第一,而當時的馬雲僅有390億美元,那時的比爾·蓋茨也僅僅排名第13。
他的身價可以說是馬雲的8倍之多,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商業巨頭,一度被大家稱為「窺見上帝秘密的人」,說到這大家可能對他還是有點陌生,再後來洛克菲勒創建了美孚石油公司,又被世人稱為「石油大王」。
夢想賺10萬,一不小心賺了3000億
洛克菲勒出生在1839年的美國,從小就對商業非常感興趣的洛克菲勒,在20歲時就和朋友合作開起了小公司,生意上紅紅火火,不久便積累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洛克菲勒迅速崛起,從當初一個小公司的創始,搖身一變成為了叱吒風雲、隻手遮天的商業巨頭。
曾有一次記者採訪洛克菲勒問他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他說:「賺10萬美金,活到100歲。」
然而通過煉油產業,很快洛克菲勒就賺到了10萬美金,但是錢並沒有就此停止增長,一不小心就賺到了3000億,而洛克菲勒最終也活到了97歲,可以說是人生非常圓滿了,畢竟離夢想中的100歲只差了3年。
眾所周知在富豪界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富過了六代,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整個洛克菲勒家族中除了商人之外,還有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就像一張巨大的網,覆蓋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洛克菲勒雖然當時是世界頂級的富豪,但是性格卻非常內斂、低調,不僅平時沉默寡言還特別善於控制情緒,所以一直非常神秘。
而且約翰·洛克菲勒也曾立下規矩,家族內的成員不能夠講述家族的歷史,這讓本就神秘的洛克菲勒家族更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直到2002年這個規矩才被大衛.洛克菲勒打破,出版了當時唯一一部洛克菲勒家族的自傳《洛克菲勒回憶錄》,這才讓世人逐漸對洛克菲勒有所了解。
由於洛克菲勒是世界富豪,經常會因為聲音的緣故在各大城市之間飛來飛去,陪伴兒子的時間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所以他和兒子之間交流最多的方式便是寫信。
前前後後一共寫了38封信,這些信中不僅記載了他的豐功偉績,還記錄了他處世待人的一些準則。
由於擔心兒子在社會上吃虧,便在心中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想成功,就不能與兩種人交朋友,不然越混越差。
1902年,洛克菲勒發現兒子的思想和觀念正在發生著改變,而這些改變大半都是來自他的朋友,於是洛克菲勒便寫下了這封」年輕人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的信。
洛克菲勒要兒子拒絕與兩種人交往,而這兩種人每個人身邊都有
第一種人:完全投降和安於現狀的人
在洛克菲勒看來窮人和富人的差距就在於窮人更容易對生活妥協,安於現狀,深信自己的能力不夠,不肯挑戰自己,只會守著自己平凡的日子度過一生。
洛克菲勒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深知,一個人想要成功,就要不斷挑戰自己,若是連自己都無法戰勝,談何成功?
我國也有一個成語叫「居安思危」,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這一點洛克菲勒就深有體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哪些安於現狀的人,往往都過著平凡的日子,領著普通的工資,祈求著無風無雨地渡過一生,而他們的選擇也正好放棄了所有的機遇與可能性。
第二種是:是不能將挑戰進行到底的人
洛克菲勒在商海中浮沉幾十年後,他發現身邊有很多人都能夠挑戰自己、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制定計劃,不過十幾年過去了,隨著工作阻力的增加,很多人就會覺得再做下去不值得,因此認為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而變得自暴自棄。
他們也會自我解嘲,說自己也比一般人掙得多,生活的也要比一般人好,為什麼要不知足,反而去冒險呢?
而在洛克菲勒看來,這樣半途而廢的人,很難有所成就,因為他們已經有了恐懼感,害怕失敗、害怕發生意外,害怕已有的東西再次失去。
他們雖不滿足,但卻已經投降。
而這兩種人身上都有一種毒素思想,很容易感染周圍的人。經常與這樣的人相處,自己也會被他們感染逐漸成為,他們這樣的人,相反只有受到大人物的薰陶,自己思想水平才會提高。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從朋友的身上就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們在交友的過程中,一定要遠離這樣的人,但凡具備以上兩種特徵的人,將與失敗平庸為伴,洛克菲勒絕不肯讓自己的兒子與這兩類人交朋友。
而這些經驗都是他在商海中打拼幾十年積累下來的,而洛克菲勒一生給兒子寫了38封信,彙編成一本書,叫《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洛克菲勒把自己一生的成功之道和智慧全寫進了這些信件之中,希望兒子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迪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