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把群眾裝在心上 把自己拋在腦後——獨龍族"帶頭人"的先進事跡
把群眾裝在心上 把自己拋在腦後——獨龍族「帶頭人」高德榮先進事跡
「『不做官』只做事,要真正做到這點,非常不容易。在『老縣長』高德榮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優秀品德。」
「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堅定的目標追求,有堅定的人生選擇,高德榮的事跡讓人感動。」
……
一心為民、兩袖清風。曾任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高德榮,為邊疆民族地區發展、為獨龍族群眾脫貧致富,竭盡全力、無怨無悔。他的事跡經媒體傳播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讀者、觀眾和網民在感動之餘紛紛表示,他的形象可親可敬、精神可感可學,既受到了強烈感染,又得到深刻啟發。
心繫群眾是黨員領導幹部的職責
「感觸非常多!」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的黨委書記王淑清說,「老縣長」高德榮的事跡讓人印象深刻,對他「格外佩服」。
「作為一名幹部,就要像他那樣,密切聯繫群眾,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向心力。」王淑清告訴記者,她已倡導社區黨員幹部都讀一讀「老縣長」的故事,在社區年終工作總結會上,請大家談談都從「老縣長」身上學到了什麼?有哪些可以用在社區服務工作中去?
獨龍族幹部、共產黨員高德榮心念家鄉、心繫百姓,長期致力於少數民族鄉親脫貧致富。他主動放棄城市優越環境,長期駐紮在條件相當艱苦的地方,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突出貢獻。
「致力於山鄉『天塹變通途』,改變獨龍族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獨龍江鄉帶來發展契機,帶領鄉親們過上美好生活……高德榮身上體現了『敢想肯幹為人民』的時代精神。」廣東青年律師陳俊鑫說。
雲南魯甸縣委宣傳部部長文啟聰看完高德榮的事跡後,深為感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離不開像高德榮這樣的領導幹部。」
高德榮的事跡經網絡傳播後,網民紛紛留言。有網民評價說:「『老縣長』身上有種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他是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公僕。」
無私無欲是共產黨人的品德
「高德榮放棄舒適的工作生活條件,紮根貧困地區,想盡辦法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體現了『無私奉獻、謀求發展』的精神風貌。」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雲貴鄉黨委書記吳天成說。
雲貴鄉與雲南相鄰,也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和偏僻落後的山區。吳天成認為,「老縣長」高德榮帶領群眾發展民族特色產業的經驗,對雲貴鄉今後的工作啟發很大。
「他對黨『真』字當頭,對同志以『實』為本,對群眾『誠』字為根。高德榮的精神,對廣大基層幹部是一種榜樣和指引。」北京市朝陽區豆各莊鄉副鄉長王娟說。
宗璇從清華大學畢業後,主動放棄在北京的工作,到濟南市天橋區濼口街道香磨李社區任「村官」。宗璇深有感觸地說:「高德榮從州府六庫回到獨龍江鄉工作,不求回報、不謀私利,一心為家鄉做實事,把根穩穩紮在群眾中間,這樣的人生特別充實、豐滿。」
高德榮沒把自己當成一個「官」,即便身處領導崗位,也從未考慮自己的待遇。有網友指出:「他的幸福感來自於內心的踏實。」
把感動轉化為推動實際工作的動力
北京市西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經濟比較發達,基層幹部的工作內容與雲南大山深處有所不同。「但為人民服務的本質是一樣的。」北京西城區委辦副主任桑硼飛說,「在大城市工作,更需要激發出為人民服務的動力和激情。」
高德榮一心裝著百姓、不謀私利的精神,讓西藏山南地區教育系統駐村幹部永嘉深受感動。他表示,自己也是一名少數民族幹部,應該像高德榮一樣,在養育自己的土地上做出貢獻,腳踏實地為鄉親們服務。
「高德榮的堅守,顯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信念,他是值得我們禮敬和學習的楷模。」藏族退休幹部強巴堅才說,「高德榮退休了,人退工作不『退』;我現在雖然也退休了,但要向他學習,發揮餘熱,不僅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更要教導好子女。」
高德榮的老同事、雲南怒江州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穩宜金說,要像「老縣長」那樣,做到「自己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群眾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
魯甸今年發生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任務很重。文啟聰說:「我們要像高德榮那樣,飽含感情、一心為民,全身心投入災區生產恢復,和群眾一起建設安全美麗幸福的新家園。」
雲南貢山縣獨龍江鄉黨委書記和國雄表示,自己在「老縣長」的家鄉獨龍江鄉工作,要進一步提高為民服務水平,把高德榮的精神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大力推進產業發展。
有一位自稱大學生的網友說:「這些天,深深被『老縣長』的事跡感動。現在自己遠離家鄉,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夠實實在在為家鄉人民做些事情。」(新華網昆明12月2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