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古董看的就是眼力!不要以為拍賣場上就沒有假貨,多得是天價買來卻發現是贗品的事發生。要是小錢就當買個教訓了,但買賣古董動輒就是幾百上千萬,這教訓可夠大的。
《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拍賣人、委託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
因此,此法條也被很多拍賣公司作為規避責任的藉口,甚至有些無良拍賣公司還利用此條法律,與賣家聯手做局「假拍」,坑害買家。
市面上「假拍」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拍假,即拍賣贗品;二是拍賣公司刻意抬高評估價以收取高額佣金;三是委託方、拍賣方和買受方聯手做局製造「天價」成交額。
古董收藏本來是件愛好,但當利益充斥、假貨泛濫,這市場也就變得讓人畏懼。贗品讓藏家們損失的不僅是金錢,更有熱愛收藏的心。
「宋代定窯美人枕」
2015年澳門就發生過一件十分離譜的拍賣事件。
一件「宋代定窯美人枕」的拍品以3.5億港元落槌,加上13%的佣金後,成交價接近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17億元。它刷新了定窯的世界拍賣紀錄,被稱為「史上最貴的枕頭」。
然而,關於這件拍品,疑點多多。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研究員陳君達甚至直呼其為「肥婆枕」,「它的比例、開臉都假得離譜,屬於大瞎貨造型。」還有圈內行家斥其「假得不能再假」、「簡直就是場鬧劇」!
時至今日,這件「史上最貴的枕頭」並沒有完成交割。很多人認為這應該是一場自賣自買的假拍作秀。
「徐悲鴻《人體蔣碧薇女士》」
一般的古董都有人仿造,更不用說名家書畫了。書畫在中國收藏界佔據半壁江山,是拍賣場上的寵兒,名人畫作常拍出上億天價。利益的驅使下,贗品更是層出不窮。
徐悲鴻的《人體蔣碧薇女士》是一幅油畫,曾於2007年11月至12月在北京飯店與首都博物館的"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上展出。該油畫的拍賣信息被發布於多家網站,同時配發的還有「徐悲鴻長子徐伯陽」所出示的背書「此幅油畫(人體)確係先父徐悲鴻的真跡,先父早期作品,為母親保留之遺作。」和「徐伯陽與這幅畫的合影」,以證明該畫為「徐悲鴻真跡」。
2010年6月,這幅畫在北京九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春拍中以7280萬元人民幣成交。2011年9月15日,中央美術學院首屆研修班的部分學生聯名發表公開信,稱這幅「徐悲鴻油畫《人體蔣碧薇女士》」是他們當年的習作,習作模特是江蘇農村來北京工作的年輕女孩L。
著名畫家陳丹青稱《人體蔣碧薇女士》連「偽作」都算不上,「這幅畫你甚至不能說他是一張偽作,所謂偽作就是我很用心的畫出來的像徐悲鴻的畫,然後冒充是徐悲鴻,這還好一點,這還很認真的在騙人。這個完全是拿了一張不相干的畫說這個是徐悲鴻畫的,指鹿為馬!」
名家畫作贗品拍賣事件屢見不鮮:1.4億元的宋徽宗《瘦金千字文》、1634萬港元的林風眠《漁獲》、253萬元的吳冠中《池塘》……只能感慨藝術騙局真是令人防不勝防,還是擦亮眼睛吧!
「晉索靖書《出師頌》」
拍賣場上的往來,可不止私人買家會「掉坑」,官方的博物館也不能免俗。
2003年,嘉德春拍的拍賣圖錄上編號為1657號的拍品,題為《晉索靖書·索靖書出師頌》,並且明確標為「晉索靖(公元239—303)《出師頌》卷」。國內媒體因此紛紛以「中國現存最早書法」、「索靖存世真跡之唯一作品」、「中國書法第二件作品」、「晉代真跡」等詞來形容這件即將現身的國寶。
《出師頌》作為清宮原藏,自唐朝以來一直流傳有序。1922年,遜位清帝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將該卷攜出宮外,1945年後失散於民間。此番在嘉德拍賣會上的亮相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少專家建議由故宮重新買回。
2003年7月8日,在眾人期待下,故宮博物院作為優先購買單位,以2200萬元天價將其購下。事件本來應該就此結束,但劇情發生了「神逆轉」——許多親眼目睹過拍賣寶物的業內專家、學者指出:該作品並非索靖手筆,故宮重金買了假貨!
此幅作品上面有北宋大書法家米芾之子米友仁的題跋,赫然書「隋賢書」三個字,即米友仁認為這幅《出師頌》是隋朝人寫的。米友仁作為宋代著名鑑賞家,此說法可信度極高。
不久,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同時也是《出師頌》專家鑑定小組成員的單國強向媒體作出解釋,「故宮從來就沒認為這幅《出師頌》是索靖的作品,而是將之視為隋代的作品。而且,在清宮內,也是將它作為隋代作品加以保存的。在乾隆時期刻的《三希堂法帖》中,也是將其視作隋人書。」故宮將其命名為「隋人書·章草書《出師頌》卷」。
雖說故宮原藏,大力購回無可厚非。但敦煌出土的隋人寫《妙法蓮華經》的拍賣價僅為6萬元,此幅隋朝無名人氏的作品卻需要2200萬元,它到底值不值這個價呢?花「天價」購買下某件文物能保證不會成為「冤大頭」嗎?
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偉平也感嘆,「如果沒有媒體炒作,1000萬都賣不掉,媒體作用起了50%,現在所有的媒體都是道聽途說沒有做具體調查。」
但無論如何,這幅天價購回的《出師頌》已成不爭的事實。比起天價買到假貨,此幅作品至少能確保是古代真跡。
贗品製作者固然可恨,但也希望拍賣公司在上拍前能仔細鑑定,將贗品儘量隔絕在外。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大監管力度,還拍賣市場一片淨土。當然,作為藏家自身也應該多多學習、提高知識素養,三思而後行,多研究拍品真假再決定是否出手。
如今收藏界魚龍混雜,拍賣市場監管不規範,才讓不懷好意者趁虛而入。希望各位收藏愛好者們都能擦亮眼睛,提高鑑別能力,謹慎對待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