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散盡家財,招募500鄉勇,甘願充當三人公司小弟,開始下海打天下。
大哥劉皇叔,直接引著兩兄弟投奔自己的遠房親戚---幽州太守劉焉,被劉焉當場認作侄兒,納入麾下聽用。
而後,劉備大破進犯涿郡的黃巾軍,又增援友鄰青州破賊。兩次大獲成功、聲名日盛,而此時劉備卻放棄叔叔劉焉這條直達天庭的捷徑,轉而投奔被敵軍圍困的中郎將盧植,這到底有什麼玄機?
三結義
一、劉備投奔盧植,是因為盧植更有發展前途嘛?
這一段,很多人看著都很納悶兒。
劉備身為皇族,是一顆明珠暗投的皇家棄兒,被市長劉焉(太守相當於市長)認親,倦鳥回林、棄子歸宗,多麼令人感動,多麼令人欣喜,一條鹹魚翻身、飛黃騰達的金光大道似乎已經伸至劉備腳下。
而此時的盧植,雖然與劉備有師生之誼,官至中郎將,相當於衛戍區分部司令(平時統領部分御林軍),出身不如劉焉,官位與劉焉也不相上下,情形更是險惡於劉焉。此時的盧植,在廣宗被首賊張角圍困,張角軍力15萬,盧植軍力5萬,形勢不容樂觀,可謂生死難料。
可是,劉備卻偏偏要去投奔盧植。
劉備難道這麼看重這份師生情?真的是捨生取義,要為老師不惜搭上身家性命?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劉備不是傻瓜,他肯定是發現了什麼!
張飛
二、劉備捨棄劉焉的這層關係,是因為有更多更大的機會嗎?
也許有人說,此時的劉備野心膨脹,希望繼續揚名立萬,在剿滅黃巾軍戰鬥中立下更大功勞,進而博取登堂入室的籌碼。
也就是說,此時的劉備投機心理作祟。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幫助盧植打敗張角,只要將匪首梟首示眾,那麼就是漢朝最大的功臣,就有迅速授勳封侯的機會。這是一條捷徑。
這種說法,應該有一點兒道理。經過涿郡和青州兩次作戰,劉備均是輕易獲勝,劉備心底很有可能認為黃巾盜匪人數雖多,但是乃烏合之眾,必然一觸即潰,完全有可能迅速被剿滅,此時如果不繼續立功立大功,這趟渾水就沒多少肥水可撈了。
在立功心切的心理支配下,劉備雄赳赳氣昂昂地直奔匪首張角而去,好男兒迎敵酋戰沙場,搗黃龍覓封侯!設想很英雄,畫風很唯美。可惜,內情恐怕並不是這樣……
新版三國
三、不是劉備捨棄劉焉,而是劉焉要讓劉備去死!
在小編看來,劉備已經看出劉焉的底牌。那就是讓自己----去死!
叔叔想置侄兒於死地,別說還有親戚關係,就算路人甲,一無冤二無仇,何來殺身之禍?可是,分析劉焉的舉動,劉備已經確信無疑了。
原文寫道:不數日,人報黃巾賊將程遠志統兵50000來犯涿郡。劉焉令鄒靖(劉焉手下大將)引玄德等三人,統兵500前去破敵(引,而不是帶,鄒靖沒去)。
500對50000,什麼概念?既然是自己的侄兒,還要派來打頭陣,居然一個兵都沒有增撥,仍然是劉備的原班500兵……
劉焉到底想幹什麼?這不是明擺著嗎?此時的劉備,估計也是心底生寒吧。
但是,令劉焉沒想到的是,劉備居然勝了。
劉備的勝利其實也很玄乎,其一,劉備對陣的是黃巾軍分支,並非張角的主力;其二,敵人沒想到關羽張飛這麼生猛,一上來一個回合就把程遠志給殺了,心理戰效果太強大。
劉備勝了,但劉焉並沒有停手。
劉備
四、一計不成令生一技,叔叔劉焉要給侄兒挖多大的坑?
劉備回軍第二天,劉焉接到青州太守救援請求。劉焉沒有給劉備喘息之機,找劉備商議,意思都懂得……劉備只能說:備願往救之。別說鏽刀亂猜測,上一仗出戰,羅貫中用的是:劉備欣然前往。而此次,羅貫中用的是:玄德曰。取掉一個「欣然」,其中的意蘊就值得揣摩了。
劉焉的如意算盤恐怕是,讓劉備救青州,當一個敵人刀下的冤死鬼。而劉備的算盤恐怕是,你這次讓我增援,總得給我補充兵力吧。
可是,劉焉並沒有給劉備獨自將兵擴大的機會,而是由鄒靖帶兵,會同三人公司前去增援。明擺著---我信不過你……
到此時,如果劉備還看不出個子醜寅卯,劉備就算不上英雄了,也就不值得曹操列為對手了。
此時劉備的心估計是哇涼哇涼的,劉焉是不會善待自己的,與其處處提防被害,不若另投他處。所以,在解了青州之圍後,劉備毅然決然地帶著自己的500兵,投奔生死難料的盧植去了……來途坎坷,吾將上下而求索!
三兄弟
五、別怪劉焉挖坑,都怪劉備不自量!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劉焉這麼不待見劉備?
小編認為,劉備犯了大忌。
讓我們來看看劉備的認親過程。
原著寫道:三人共聚鄉勇500餘,來見鄒靖。鄒靖引見太守劉焉。三人參見畢,各通姓名。玄德說起宗派,劉焉大喜,遂認玄德為侄。
諸位看官,請注意,這裡是玄德主動說起宗派,也就是主動攀親。劉焉怎麼辦?認還是不認?當著這麼多下屬的面兒,不認親,豈不是落個薄情棄宗的罵名。所以,小編斷定,劉焉認親時心中是有草泥馬奔騰的。
一個賣草鞋的見到市長,大庭廣眾之下就當眾認親,這不是明擺著給劉焉難堪嗎?無疑於打劉焉的耳光嗎!有窮親戚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皇家顏面何存?
劉焉如此被逼無奈的認親,豈能善罷甘休?也許,這時劉焉的心裡,陰毒的念頭已經埋下劉備你太不懂事了,咱不能私下慢慢說嗎?
劉備能不哭?
六、大樹底下真的好乘涼嗎?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堅信:大樹底下好乘涼。可是,有沒有想過,大樹憑什麼給你遮風擋雨?
是的,劉備和劉焉是有血緣關係的,即便如此,就一定得盡義務嗎?
中國的親情觀未必如此。諸位可知道: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中國的親戚觀念其實是淡漠的、脆弱的、銅臭的。親戚也像處朋友,常來常往、互幫互助,才能越走越熱絡。親戚又像進圈子,貧賤富貴堵堵高牆。
而劉備與劉焉雖然同宗,血緣也被稀釋得弱不禁風,哪裡是靠得住的關係呢?試想,一個窮小子,有一天突然跑進省長家裡,說咱倆是親戚。你說省長會是什麼心態?恐怕不僅有滿臉厭惡,還可能要人亂棒轟出去。
身份地位如果相差十萬八千裡,心裡念念就行了,非要熱臉去貼冷屁股,不僅沒勁,沒準還要粘上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