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一樣的三國:劉備一出道就遇到「坑」,差點兒死於親戚手裡,心膽...

2021-01-08 夜讀聊齋魅添香

張飛散盡家財,招募500鄉勇,甘願充當三人公司小弟,開始下海打天下。

大哥劉皇叔,直接引著兩兄弟投奔自己的遠房親戚---幽州太守劉焉,被劉焉當場認作侄兒,納入麾下聽用。

而後,劉備大破進犯涿郡的黃巾軍,又增援友鄰青州破賊。兩次大獲成功、聲名日盛,而此時劉備卻放棄叔叔劉焉這條直達天庭的捷徑,轉而投奔被敵軍圍困的中郎將盧植,這到底有什麼玄機?

三結義

一、劉備投奔盧植,是因為盧植更有發展前途嘛?

這一段,很多人看著都很納悶兒。

劉備身為皇族,是一顆明珠暗投的皇家棄兒,被市長劉焉(太守相當於市長)認親,倦鳥回林、棄子歸宗,多麼令人感動,多麼令人欣喜,一條鹹魚翻身、飛黃騰達的金光大道似乎已經伸至劉備腳下。

而此時的盧植,雖然與劉備有師生之誼,官至中郎將,相當於衛戍區分部司令(平時統領部分御林軍),出身不如劉焉,官位與劉焉也不相上下,情形更是險惡於劉焉。此時的盧植,在廣宗被首賊張角圍困,張角軍力15萬,盧植軍力5萬,形勢不容樂觀,可謂生死難料。

可是,劉備卻偏偏要去投奔盧植。

劉備難道這麼看重這份師生情?真的是捨生取義,要為老師不惜搭上身家性命?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劉備不是傻瓜,他肯定是發現了什麼!

張飛

二、劉備捨棄劉焉的這層關係,是因為有更多更大的機會嗎?

也許有人說,此時的劉備野心膨脹,希望繼續揚名立萬,在剿滅黃巾軍戰鬥中立下更大功勞,進而博取登堂入室的籌碼。

也就是說,此時的劉備投機心理作祟。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幫助盧植打敗張角,只要將匪首梟首示眾,那麼就是漢朝最大的功臣,就有迅速授勳封侯的機會。這是一條捷徑。

這種說法,應該有一點兒道理。經過涿郡和青州兩次作戰,劉備均是輕易獲勝,劉備心底很有可能認為黃巾盜匪人數雖多,但是乃烏合之眾,必然一觸即潰,完全有可能迅速被剿滅,此時如果不繼續立功立大功,這趟渾水就沒多少肥水可撈了。

在立功心切的心理支配下,劉備雄赳赳氣昂昂地直奔匪首張角而去,好男兒迎敵酋戰沙場,搗黃龍覓封侯!設想很英雄,畫風很唯美。可惜,內情恐怕並不是這樣……

新版三國

三、不是劉備捨棄劉焉,而是劉焉要讓劉備去死!

在小編看來,劉備已經看出劉焉的底牌。那就是讓自己----去死!

叔叔想置侄兒於死地,別說還有親戚關係,就算路人甲,一無冤二無仇,何來殺身之禍?可是,分析劉焉的舉動,劉備已經確信無疑了。

原文寫道:不數日,人報黃巾賊將程遠志統兵50000來犯涿郡。劉焉令鄒靖(劉焉手下大將)引玄德等三人,統兵500前去破敵(引,而不是帶,鄒靖沒去)。

500對50000,什麼概念?既然是自己的侄兒,還要派來打頭陣,居然一個兵都沒有增撥,仍然是劉備的原班500兵……

劉焉到底想幹什麼?這不是明擺著嗎?此時的劉備,估計也是心底生寒吧。

但是,令劉焉沒想到的是,劉備居然勝了。

劉備的勝利其實也很玄乎,其一,劉備對陣的是黃巾軍分支,並非張角的主力;其二,敵人沒想到關羽張飛這麼生猛,一上來一個回合就把程遠志給殺了,心理戰效果太強大。

劉備勝了,但劉焉並沒有停手。

劉備

四、一計不成令生一技,叔叔劉焉要給侄兒挖多大的坑?

劉備回軍第二天,劉焉接到青州太守救援請求。劉焉沒有給劉備喘息之機,找劉備商議,意思都懂得……劉備只能說:備願往救之。別說鏽刀亂猜測,上一仗出戰,羅貫中用的是:劉備欣然前往。而此次,羅貫中用的是:玄德曰。取掉一個「欣然」,其中的意蘊就值得揣摩了。

劉焉的如意算盤恐怕是,讓劉備救青州,當一個敵人刀下的冤死鬼。而劉備的算盤恐怕是,你這次讓我增援,總得給我補充兵力吧。

可是,劉焉並沒有給劉備獨自將兵擴大的機會,而是由鄒靖帶兵,會同三人公司前去增援。明擺著---我信不過你……

到此時,如果劉備還看不出個子醜寅卯,劉備就算不上英雄了,也就不值得曹操列為對手了。

此時劉備的心估計是哇涼哇涼的,劉焉是不會善待自己的,與其處處提防被害,不若另投他處。所以,在解了青州之圍後,劉備毅然決然地帶著自己的500兵,投奔生死難料的盧植去了……來途坎坷,吾將上下而求索!

三兄弟

五、別怪劉焉挖坑,都怪劉備不自量!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劉焉這麼不待見劉備?

小編認為,劉備犯了大忌。

讓我們來看看劉備的認親過程。

原著寫道:三人共聚鄉勇500餘,來見鄒靖。鄒靖引見太守劉焉。三人參見畢,各通姓名。玄德說起宗派,劉焉大喜,遂認玄德為侄。

諸位看官,請注意,這裡是玄德主動說起宗派,也就是主動攀親。劉焉怎麼辦?認還是不認?當著這麼多下屬的面兒,不認親,豈不是落個薄情棄宗的罵名。所以,小編斷定,劉焉認親時心中是有草泥馬奔騰的。

一個賣草鞋的見到市長,大庭廣眾之下就當眾認親,這不是明擺著給劉焉難堪嗎?無疑於打劉焉的耳光嗎!有窮親戚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皇家顏面何存?

劉焉如此被逼無奈的認親,豈能善罷甘休?也許,這時劉焉的心裡,陰毒的念頭已經埋下劉備你太不懂事了,咱不能私下慢慢說嗎?

劉備能不哭?

六、大樹底下真的好乘涼嗎?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堅信:大樹底下好乘涼。可是,有沒有想過,大樹憑什麼給你遮風擋雨?

是的,劉備和劉焉是有血緣關係的,即便如此,就一定得盡義務嗎?

中國的親情觀未必如此。諸位可知道: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中國的親戚觀念其實是淡漠的、脆弱的、銅臭的。親戚也像處朋友,常來常往、互幫互助,才能越走越熱絡。親戚又像進圈子,貧賤富貴堵堵高牆。

而劉備與劉焉雖然同宗,血緣也被稀釋得弱不禁風,哪裡是靠得住的關係呢?試想,一個窮小子,有一天突然跑進省長家裡,說咱倆是親戚。你說省長會是什麼心態?恐怕不僅有滿臉厭惡,還可能要人亂棒轟出去。

身份地位如果相差十萬八千裡,心裡念念就行了,非要熱臉去貼冷屁股,不僅沒勁,沒準還要粘上臭氣!

相關焦點

  • 此人在三國中一出,鳳雛必死,這是龐統命中難逃的劫數!
    三國是個風雲突起的時代,湧現出無數的文臣武將。今天就來說說最可惜的一位謀臣——龐統。龐統在三國前期享有很高聲譽,和孔明齊名,都是可以安天下的謀士。他剛投劉備手下時,就參與最重要的赤壁之戰,而且獻出關鍵計謀,使得曹操實施將船全部鎖起來。
  • 1839年前的今天,181年8月20日三國名相諸葛亮出生。真正的諸葛亮...
    真的僅僅只是因為劉備心誠嗎?周瑜死於巴丘,死因是操勞過度。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周瑜死於巴丘,死因是操勞過度。周瑜是不是氣量狹小?查查歷史書就會發現:劉備評估周瑜「器量廣闊」,程普評估周瑜 「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陳壽評估周瑜「性度恢郭」,這樣來看,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看來是不太可信的。
  • 幾百對一萬,生有反骨的逆龍,卻不能逆天改命死於小人之手!
    幾百對一萬,生有反骨的逆龍,卻不能逆天改命死於小人之手!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自從五虎將五子良將等人一一離世之後,在後三國的時期,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武將或者謀士,所以很多人就不喜歡看這段歷史。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有一個武將被我們遺漏了,這位蜀國的逆龍仍然不相信天命,希望能夠為蜀國逆天改命,可惜最終卻死於小人之首。很多史學家都認為如果他不死,說不定真的能過為蜀國打開另一番局面。這個人就是天生反骨的魏延。魏延字文長,赤壁之戰後選擇投靠劉備,在劉備入蜀進攻劉璋的時候有突出表現,被提升為一個將軍。
  • 三國中的十大卑鄙小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種人一定要小心
    引言人這一生在交朋友上一定要慎重,如果交錯了朋友也會對自己的一生產生負面的影響,如果交對了朋友也會給你的人生添光加色,好的朋友是人生的指路明燈,而壞的朋友則是人生路上的絆腳石,熟讀三國我們更能從其中學會很多的交友之道,那麼三國當中有哪些卑鄙小人給我們以警示呢?
  • 三國如何籌集軍餉?曹操靠盜墓,孫權靠祖業,劉備竟然臉都不要了
    三國時代也是如此,當時曹魏為什麼經過了一次赤壁之戰還是天下第一呢?就是因為曹魏佔據著天下最富有的九州,當時中國還是以農耕為主,南方地區當時是窮山惡嶺,吳蜀兩國經濟就集中在那麼一小塊,不像曹魏土地肥沃,處處有生機。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戰爭永遠是最燒錢的,兵馬一動真金白銀就沒有了。那麼到這我們要問了,當時三國的軍閥還沒有自己的地盤之前他們又是如何籌集軍餉的呢?
  • 他因為面相不好被殺,他死於派系鬥爭,死在孔明手裡人才冤不冤
    如果說起東漢末年的軍事就如同現在的股市一樣,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對還是錯。在那個有點兒兵馬就能割據一方的年代裡,諸侯多得不計其數。雖然也湧現過無數的人才,但是基本上都被後世的三家給瓜分殆盡。可是後世為什麼單單指出蜀漢後期的人才不足,其他兩家為什麼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
  • 《三國群英傳8》劉備名將技能攻略 以德服人效果一覽
    導 讀 《三國群英傳8》中蜀國陣營劉備的名將技能以德服人是非常好用的特殊技能,使用之後就會以4秒為間隔持續對周圍敵方武將發出小範圍的生擒光環,當敵方武將身上累積滿
  • 不一樣:成都一農民挖出三國黃忠墓,因怕承擔毀墓罪名,故意隱
    (劉備 劇照)但當時諸葛亮是反對的,試圖讓劉備取消他的「後將軍」,理由是怕關羽他們不服氣、不高興,於是提醒劉備,「得無不可乎」,意思是這樣不行吧。不過劉備力捧黃忠,表示關羽的思想工作由他來做,又封他為「關內侯」(曹操那邊楊阜、孫權那邊周魴等也曾被封「關內侯」)。五虎將中,黃忠的年齡最大,與嚴顏、廖化一起,並稱「蜀漢三老」。雖然年齡大,但不輸關、張、超、趙,領兵打仗壯猛異常,成語「老當益壯」出處就在黃忠身上。
  • 此人首創一成語,深得曹操欣賞,卻死於曹丕之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曹彰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主人公是曹操的兒子曹彰。原文如下: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數從徵伐,志意慷慨。
  • 三國劉備出生鄉下,靠賣草鞋為生,為何東漢皇室沒有遺忘他?
    三國劉備出生鄉下,靠賣草鞋為生,為何東漢皇室沒有遺忘他?劉備可以說是歷史上出身最低的幾個皇帝之一,儘管祖上曾經西漢中山靖王,但他所處的時代是東漢王朝,他們的這一分支早已經沒落,以至於他年少時只能和母親在鄉下相依為命,靠著販賣草鞋維持生計。
  • 劉備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將他4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讀,你就明白了
    於是劉備跑到了荊州劉表那兒,期間還認了個兒子,這個兒子便是《三國演義》中的劉封了,歷史上劉封確有其人,可劉備收他做義子,絕對不像演義中描寫的那樣因為此子出眾。 劉備為人熟知的兒子一共有4個,如果把他們的名字連起來讀,不難發現真實的劉備心思何在,相當有趣。
  • 歷史真相解密:三國時期劉備並沒有去東吳招親
    歷史真相解密:三國時期劉備並沒有去東吳招親時間:2017-01-14 15:1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真相解密:三國時期劉備並沒有去東吳招親 劉備東吳招親,是《三國演義》的精彩篇章。小說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描寫得有聲有色,煞是熱鬧。
  • 三國最難念的5個名字,你可能只認識荀彧,讀對3個算你牛!
    豫薦你|文【全文1331字,圖片8張】三國最難念的5個名字,你可能只認識荀彧,讀對3個算你牛!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截止到目前,漢字總共有9萬多個,常用的則是7萬多個,所以說遇到一些漢字,不認識也正常,不算一件丟人的事。
  • 野史:讀三國的人都沒看懂的一處故事,感人肺腑,還是用計至深?
    三國的歷史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三足鼎立中的鬥智鬥勇讓人著迷至今,而三位霸主:曹操、孫權、劉備,他們的能力和謀略以及馭人之術又有很大不同,可能很多人都讀不懂,至於他們的真是意圖,很多事情是說不清楚的,今天咱們就說其中一個爭議比較大的事情——白帝城託孤。
  • 三國有一能人,能給別人看相,卻沒有改變自己命運的能力?
    三國有一能人,能給別人看相,卻沒有改變自己命運的能力?在三國中我們都知道那些智力非常高的謀士都是被受到重用,就比如:諸葛亮、龐統,這兩個都是代表了,有一位三國的能人,能力都高於諸葛亮之上,只是在歷史中沒有那麼顯眼,被人稱之為三國第一神棍,竟然能算劉備的死期,當時諸葛亮看他是個人才也想保住他,但還是被劉備給殺了。我們這個時候就會產生疑惑了,為什麼劉備曾經是賣草鞋的,現在輝煌了,就連人才也肯容忍嗎?
  • 三國成語故事:萬人之敵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先主傳》注引《傅子》,時間大約在獻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前後,主人公名叫傅幹。原文如下:初,劉備襲蜀,丞相掾趙戩曰:「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
  • 劉備臨死前趙雲一特權,諸葛亮聽懂卻要不吭聲,趙雲:什麼意思?
    三國也就是大家知道的在東漢末年,分出的三個國家,三國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而當時三國裡的劉備,被大家稱為劉皇叔,乃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也是當時蜀國的皇帝。因為但是大漢天子昏庸,被當時的梟雄曹操半道劫持到許昌。曹操的這個舉動就是為了表明自己要真心挾持皇帝,人後就逼著漢獻帝將他封為丞相。
  • 司馬徽推薦諸葛亮使用了一成語,其實還有下半句,不敢跟劉備說
    三國之初,曹操有著百萬軍隊;孫權有江東,江東富有,當然還有無數的士兵;只有劉備,沒有士兵,沒有人才,但是有著偉大抱負的劉備,決心復興漢氏,這樣全世界的人民就不會再遭受戰爭的痛苦。因此,由於他的仁義,他得到了張飛關羽的捨命追隨,也有了一些追隨者,但卻遠遠無法與曹操和孫權相比。
  • 劉備一孫子害死妻子,殺死三個兒子,卻是他最有骨氣的後代
    第一次接觸這個人物是在三國殺裡面,以前讀三國演義的時候,但現在完全不記得劉諶這個人,存在感實在太弱了。吾欲先死以見先帝於地下,不屈膝於他人也!"崔夫人曰:"賢哉!賢哉!得其死矣!妾請先死,王死未遲。"諶曰:"汝何死耶?"崔夫人曰:"王死父,妾死夫:其義同也。夫亡妻死,何必問焉!"言訖,觸柱而死,諶乃自殺其三子,並割妻頭,提至昭烈廟中,伏地哭曰:"臣羞見基業棄於他人,故先殺妻子,以絕掛念,後將一命報祖!祖如有靈,知孫之心!"大哭一場,眼中流血,自刎而死。蜀人聞知,無不哀痛。
  • 關羽死時,道出八字,卻讓蜀漢損失70萬大軍,劉備差點小命不保
    關羽死時,道出八字,卻讓蜀漢損失70萬大軍,劉備差點小命不保幾乎每一中國人都知道武聖人關羽。在三國時期,關羽二爺義薄雲天,武藝高強,得到了從古至今的讚賞。關羽的一生經歷過無數的戰爭,從一開始的黃巾之亂到不負恩義的過五關斬六將,從放走曹操的華容道到大義凜然的單刀赴會,從水淹樊城到最後無奈敗走麥城。關羽見證經歷了三國的大部分時期,也在歷史中佔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關羽的一生無上榮耀但是又大起大落,在他死的時候說了八個字,這個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造成了極大的後果,小編就告訴大家這是哪八個字,並且帶大家了解一下這段歷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