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後傳,定數的可怕之處,連無天和如來佛祖都難以逃脫。
無天成魔的前身摩羅,來到靈山河畔,不斷幻化,迷惑剛證悟成佛的如來。被如來身放金光降服後,化作一朵黑蓮,摩羅的真身則被如來打入黑暗之淵。卻不想黑蓮被孔雀吞入腹中生根,這孔雀就是後來被佛祖封為佛母的孔雀大明王。黑蓮藉助孔雀大明王的力量幻化,摩羅消失無天出世。
無天一念成魔後,在黑暗之淵潛心修習,將魔法練到極致,法力和如來相當。無天通過法力就可測知,只有度過三百年的劫數,他的真身才可進入三界。而他偏偏不信邪,非要改變這個劫數,也就是定數。所以兩次派黑蓮聖使搶奪唐僧師徒的經書,第一次搶到了,卻是無字經書。第二次,搶到的雖然是真經,卻被如來法身化作的大山。撞碎了無天的元神黑蓮,真經又回到了如來的手裡。
無天無奈的說道,「是我心太急了,劫數未盡,是無法勉強的,看來我們只好再等三百年了」。無天為什麼對那部經書如此看重,原來無天知道那部經書,奪天地之造化。如果汲取佛法的力量,就可提前度過三百年的劫數。
無天和如來的法力相當,但是他們的修為卻是相反的。如來跟無天如同是善惡的極點兩面,如來的修為是將自己的善念發揮到極致,而無天卻是將自己的惡念發揮到極致。所以他們兩個人也是對等的,誰也無法消滅誰。就像一個人的善惡兩面,誰也消滅不了誰。
所以,無天盛氣凌人,直逼靈山時。如來並沒有在法力上跟無天一決高下,因為如來知道自己的定數和無天的定數。如來曾淡定的對無天說過,「你雖然已參透了劫數,可是你永遠也不會明白。如果你的善念永遠不發動,那麼在劫難逃的是你,這是你的定數,不是我的」。這是說的無天雖然參透了自己的劫數,卻沒有參透自己的定數,就是最後被悟空消滅的下場。
同時如來也對他說過,「就像我無法抗拒定數一樣,到了那一日你也無法抗拒」。所以如來知道自己無法抗拒轉世投胎的定數,既然是定數,何為定數,無法改變的就是定數。到了那一日指的就是悟空化為無骨舍利的時候,也就是無天被滅的定數,無天法力再高也是無法抗拒他的定數的。
無天在靈山也曾對黑袍、贏妖和巨蠍說過,「你們知道什麼,你們以為如來他真的死了嗎。如來沒有死,而是轉世為凡人,這就是所謂的定數。我統領三界的時間是三十三年,三十三年後如來還會回來」。贏妖問道,「佛祖,這個定數可以改嗎」。無天說道,「如果可以改變那還叫定數嗎」。並說了一句,「可我偏要改變這個定數」。所以在黑暗之淵無天想改變劫數,都沒有成功,他又想改變如來重回三界的定數。
所以就處心積慮的誘騙悟空,去尋找如來的轉世靈童和十七顆舍利。即使抓到了靈童,他的黑蓮聖火也沒能把靈童鍛殺。在三界折騰了一番,最後才發現被如來和悟空耍了。
如來之所以圓寂,不僅知道自己的法力和無天相當,而且打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自己投胎轉世的定數也無法改變。如來之所以能夠淡定圓寂和重返三界,是因為他的智慧已達圓滿,通過智慧可以洞察三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就是說如來不僅參透了劫數,還參透了定數。他知道自己轉世投胎的定數無法抗拒,無天也抗拒不了被悟空滅掉的定數。
單憑如來圓寂時說的一首佛偈,就比無天智高一籌,「眾皆一心,唯使二心。黑衣釋迦領轄三界,真性靈投入釋凡家,涅槃重生回歸佛土,唯子唯系,方解此厄。乾坤晴朗,二心歸一」,這首佛偈,無天根本沒有在意,因為無天太過於相信自己的法力。他認為他的法力瞬間可摘取佛界眾聖頂上的三花,以他的法力就可改變定數。
他簡直是痴心妄想,如來和他法力相當。都難以逃脫投胎轉世的定數,他能改變如來歸來的定數,能逃脫被悟空化為無骨舍利的定數嗎。借用無天的一句話來說,「如果可以改變那還叫定數嗎」,可見定數的可怕之處。